天天看點

一個華州柳枝人平凡的人生路

我的平凡人生

作者 張穩善

旭日升,熱浪灑,一顆幼苗要發芽。一九六一年六月十八日清晨,我出生于華縣柳枝鎮南關村王陳組,父母為我取名:張穩善。

一個華州柳枝人平凡的人生路

南關村牌樓 高振強拍攝

恰逢三年自然災害,母體無食,何談養子?那時的我,瘦小如柴,然而我從堅強的母體中脫胎,骨子裡就造就了一股頑強的生命毅力,進而漸漸長大。後來,兩個弟弟、一個妹妹相繼出生,我們兄弟姐妹九人就像台階一般,組成一個完整的班:長兄穩民為班長,帶領我的小姐姐、小哥哥,拾柴、剜草、養豬、挖石棗……補貼生活。到七歲那年,我開始上國小。大哥穩民高小畢業,回到家鄉任民辦教師,我的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也有了一定的勞動能力。

富家子弟鬧着玩,窮人孩子苦找錢。我們放學之餘,去挖來石棗,辛勞一生的母親就把它熬成石棗湯。那湯紅潤甘甜,家裡人卻舍不得喝一口,全部讓兩個剛成年的姐姐拿出去賣掉,每碗兩分錢,也是一筆收入。我們不僅挖石棗,還剝花稈皮、摘柏樹籽,來換取一些小錢。随着我們逐漸長大,生活本該漸漸好轉。令人始料未及的,命運像噩夢一般,悄然襲來。

父親是一名木工,建房、造車、做家具,樣樣活兒都是一把好手,又會修機器、修水利,為大隊、生産隊奔忙不息,是十裡八村的一代名匠。然而世态炎涼,造化弄人。我的姐姐勤勞能幹,和本隊年齡相當的其他姑娘幹同樣的活,待遇卻不同:别人九分工,而給我姐姐八分工。父親為此怒不可遏,曾一度決定離開本隊奔赴他鄉,經伯父、良友相勸,最終沒有離開。但是生性要強的他從此郁結于心,不久就含恨九泉。那年,我才十歲,真是幹冷又遇雪上霜。

含淚送别老父親,舉家發奮強自身。

不脫窮帽不甘心,立志成才敬母親。

柳枝有三寶:石頭、蚊子、草。我家村南是一堆堆挖不完、取不盡的石頭,村北是1968年洪水泛濫肆虐遺留的水坑。汪汪一片,雜草叢生,夏秋兩季蚊子多如牛毛。水坑取名:大坑、北大坑、西大坑,坑邊是長長的河流。

大坑邊有千畝蘆葦蕩,坑内的野生魚沖進蘆葦叢,蘆葦蕩還有鳥兒、野蓮菜……魚兒多,這裡一條,那裡一堆。可惜那時的農民不會吃,也無油可作。我村的李繼财老漢等人曾将魚撿回,埋在地裡苞谷根下,權當肥料。

村西有一條常年流淌的小溪,小溪内的魚鱗草郁郁蔥蔥,草内不時有小魚跳動,小溪内有撈不完的小魚小蝦。我的母親原本是大家閨秀,擅長做菜,隻用一點點青鹽,就能将我們撈來的小魚小蝦做成完美的鮮湯。現在想起來,喝着好香,好可口!唉!還想再吃一口媽媽的味道……

我十一、二歲那時,仍然過着上學、拾柴、剜草、養豬的艱辛日子。那時,村邊的柴火已經沒有了,我們就在大哥的帶領下上山砍柴、撿柏籽。我們雄赳赳,氣昂昂登上秦嶺,從前山砍到後山,砍到粗的拿回來解成小闆材,細的做成桄子,打成桌、椅、衣櫃。農忙時節,我們拾小麥、撿玉米……雖然辛苦,大家齊心協力,好不樂呵!

我大哥同父親一樣,既有擔當又能說會道:手能提、肩能扛,能彈會歌、多才多藝,教出學生一大片。晚上,大哥給我們講故事、說小說。我記得最清楚的是《西遊記》“三打白骨精”。十二口人的大家庭,住在一起真溫馨,好幸福。

這時候,趕上“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領袖振臂一呼,農村開墾梯田、修渠治水、建水庫;學校勤工儉學、種水稻、養豬養羊……一片蒸蒸日上的大好場景。

一個華州柳枝人平凡的人生路

南關村姬公廟 劉文濤攝

然而事物總是一分為二。我們放棄了學習,開卷考試,交白卷成風,荒廢學業。當然,我也不例外。青春時光揮之即逝,我們空有一身氣力,腦海裡卻是一片空白。

少年空無文化,老來閑對事業。

回首再想找回,卻是空想一身。

曆史就是曆史,誰也消不了、抹不掉。批林批孔、打倒地富反壞右,文化大革命的暴風驟雨,我家深擾其中。外祖父被評為地主,伯父是反正過來的國民黨譯電員,造成我們的政治污點。到國中畢業,我連紅衛兵也不是。家人也是一樣,兄弟姐妹無一人夠資格當兵報國,可歎!

時光走逝終飛轉,力盡全心總難覓。

用盡精力全身補,終究還是攬不回。

星移鬥轉,轉眼就到了一九七六年,我16歲。當我們書聲朗朗在校園,一聲噩耗傳遍大地河山,震吼九天!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不幸逝世,舉國同悲,萬民哭啼,我寫下了歌頌主席的詩一篇:

九月九日這一天,噩耗一聲傳九天:

一代領袖毛澤東,首都逝世列仙班。

哀思追悼全國展,滔滔悲聲去悼念。

領袖當年立豪言,定當推翻三座山!

人民當家要作主,氣吞山河要換天!

尋求真理長沙看,結交英才一大片。

上司農民來暴動,秋收起義做行動,

井岡山上傳号令,輾轉東西南北中。

遵義會議方向定,紅軍長征往北行。

四渡赤水六盤山,大渡河上搶險關。

跋山涉水到陝甘,西安事變統戰線。

國共合作戰敵頑,八年抗戰日本殘。

蔣家王朝把臉翻,德勝主席坐延安。

指揮軍事三大戰,統一中國半邊天。

宜将勝勇追窮寇,渡江戰役下江南。

蔣邦無路逃台灣,當下殘匪藏深山。

一鼓作氣消滅完,才叫日月換新天!

放下槍杆搞生産,北韓戰場鬧翻天。

抗美援朝保家園,出兵打擊美利堅。

中朝人民都勝利,安心建設好家園。

蘇聯反目奪江山,珍寶島上戰一戰。

蘇聯要玩原子彈,主席出謀說一遍:

你打你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

一擁而上過蘇聯,放出原子叫美觀。

可上九天去攬月,敢下五洋去捉鼈,

救星心懷大如天,一身正氣定江山!

從此,我發奮學習,立志闖關,用優秀的成績報效河山。一九七七年來得真快,恢複聯考第一年,我落榜了。

立壯志發誓言為時已晚,下苦功再複讀重振精神。

發奮學苦鑽研一厲再戰,不成就不登峰決不回還。

在我躊躇徘徊,将要回家之時,一個神奇的人物悄然走來。她是位溫柔的姑娘,是我的同學,也是一名公辦教師。她鼓勵我繼續深造,不管精神生活,還是物質生活,都給予我很多幫助。然而不論多好多優越,最終天不遂人願,我滿心不甘地回到家鄉,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

終于,我生命中的女主角出現了!她叫陳知芳,是位美麗動人的姑娘。那是1984年,我認識了她。她落落大方,身穿當時最為時髦的黃色軍裝,是村裡的一枝花。她是一名民辦教師,我倆一見如故,同年,我們結婚啦!

同心同德同文化,同情同義同爆發。

兩情相悅在發芽,結成一對鴛鴦花。

有情人終成眷屬,她和我風雨同舟,随即我寫下“夫妻論”一文:

古話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倒不假,無可厚非。但也有一種鳥叫“鴛鴦”,它們結成伴侶,從此不離不棄、同生共死、不分離。此所謂“秦晉之盟”“鴛鴦之合”。

夫妻無需山盟海誓,隻需肝膽相照。不離不棄,生死與共,同甘共苦,這才叫夫妻。

婚後,我倆相濡以沫,相親相愛。1986年,我們同心協力,建成了紅磚紅瓦的三間大房,在當時村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好住所。我們的生活雖不甚富裕,但日子很惬意順心。同年,我的女兒出生了。小姑娘小嘴咿咿呀呀,就像含苞待放的花朵,我們給她取名:張蓓蕾。1988年,我的兒子也出生啦!他生得白白淨淨,就像一塊美玉,是以取名張璐。不光我們全家,全村都來慶賀吃喜酒:笑聲、劃拳聲連成一片,真高興!那時,我如同父親一般的長兄分枝成家,也由民辦教師轉成公辦教師,雙喜臨門。

伴随改革開放、分田到戶的經濟大潮,我開始學瓦工,同時結識了不少朋友。

一個華州柳枝人平凡的人生路

南關村便民服務中心 劉靖供

“萬元戶”是當時人人夢寐以求的名詞,也是農村收入的天文數字。處處求财的熱浪一浪高過一浪,我妻丢掉她熱愛的教育事業,我也關閉了當時的小賣店,将一雙兒女交給老邁的母親與兄長,來到祖國的心髒——北京,開始了為時六年的小吃生意。那是一九九五年年底的事情。

我們夫妻勤勞踏實,生意一直做得風生水起,引來了四面八方的客人。當時通信不便,到北京的第一年很忙,一直沒有跟母親和兒女通信。忙完大半年,第一次給家裡寫信的時候,一封短短的家書用了三個多小時,我的手一直在抖,淚一直在流,不知從何入筆。

思親想親念親,母親兒女父兄。

真情真感真思,故裡故鄉親人。

歲月靜好,日月長照。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一生熱愛事業,用畢生精力護家愛母、嘔心瀝血,我的親如父親的長兄,因長年積勞成疾,身患惡疾。我等兄弟姐妹趕回前去問候,然而終究藥石罔醫,才五十出頭的我的長兄,抛下我年邁的母親,和一家子妻兒老小撒手人寰。

一九九八年八月,我痛失長兄。葬禮上,全村老小和在校師生紛紛前來悼念,無不感懷流淚。

瘧疾纏身兄歸陰,兄弟未報哥哥恩。

接力長懷敬慈心,安慰老母孝膝前。

在北京,我們辛勤耕耘,度過了香港回歸大慶。首都人民的歡快心情像煙花焰火一般絢爛。随即又迎來祖國五十年的華誕,天安門廣場紅旗飄揚、彩車林立、人群如流的歡樂場景,深深刻在我的心版。

忽忽六年,女兒開始上國中,兒子也将要國小畢業。人常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掙錢卻切不可誤了兒女的前程,我們夫婦決定回到故鄉,做兒女伴讀。

丹心一片終泡影,理想人生成思念。

希望後輩來成全,完成此生莫遺憾。

為了兒女,我雄心勃勃,幹勁十足。2001年農曆九月初九,我夫婦二人回歸故鄉,重建房舍開始開起批發部。日用百貨、布匹、燈具、裝修材料……其中商品種類遠超百數。生意興隆,門庭若市。

不料天公不作美,2003年8月,一場史無前例的洪水肆無忌憚地吞噬了我的家鄉。幾十萬畝良田、道路、村莊……我也深受其害,商品損失過半,人群走散,不得已停止營業。我又拉起杆子,成立了一支建築隊,在華縣、華陰包路、包房,以優良品質打出自己的一片小天。

轉眼間,我的一雙兒女相繼考入大學,完成了我的大學夢,成全了我人生中未完成的心願和遺憾。這是我人生的巅峰,我醉了,我自豪,我驕傲!

兒女完成父宿願,父親高興萬萬千。

放開胸懷高聲喊:半生遺憾被推翻!

2009年,我兒子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那時,農村孩子考入一本大學的寥寥無幾,村上送來電影及獎金以資鼓勵。我們家沉浸在歡樂之中,親朋好友及全村老少前來道賀,鞭炮聲從早到晚響聲不斷,我的嘴不知咋的總也合不上,心裡美滋滋。2011年,我和兒子同年、同月,同時入黨。

喜事一件接一件,我們迎來慈母的八十壽誕。2008年農曆二月初一壽典正日,張府上下張燈結彩、歡聲雀躍,我們一對一對、一雙一雙跪地祝壽,願我們的母親、奶奶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花籃、花盤、壽桃、壽果、戲曲……全家歡樂非凡。

2012年臘月初九,我的小公主出閣啦!那天,我的心不知咋啦,就像貓抓似的:想亦難,别亦難;想見依依,情綿綿;難舍難分,苦難言……同我們共同生活了二十六年的骨肉遠嫁他鄉,那離别之痛難以言表。第二年,女兒給我帶回來一位稱心如意的小外孫。

花好月圓情意綿,同學情意似蜜甜。

同心同德共婵娟,結成一對幸福緣。

2015年,我兒子同他的同學結成一樁美好的姻緣,5月16日結婚啦!

鑼鼓喧,彩車跑,奔馳開道;

接淑女,迎瑞氣,梧桐鳳巢。

戲曲歌舞台上鬧,車水馬龍人歡笑。

高朋滿座酒香溢,劃拳行令笑聲高。

一片祥光吉星照,招待賓朋飯菜好。

公公婆婆喜顔開,全家歡樂同一堂。

三年過後孫女生,三代同堂喜氣昂。

同心同德一起上,幸福歡樂好家邦!

為此,我給全家寫上一遍三代名字組合:既穩重善良,又花枝芬芳蓓蕾待放,白淨似玉璐,瑞氣祥光,即濤濤濠氣,又點點晴朗幸福發光。我們三世同堂,組成一方圓滿世界。

今回首看悲喜平凡半生

瞻眼前享幸福快樂一世

時光在推移,歲月在流淌。我的兒女成家立業,買車買房,我們和老妻含饴弄孫,幸福滿堂。我逐漸老了,跟随兒女過着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閑暇之餘,我寫下了散文《暢遊少華山》《愛》《寫給天下兒女的信》及短評、觀點,詩《桃》《母親頌》等小作……

一個華州柳枝人平凡的人生路

作者張穩善近照 作者供

我的一生雖不輝煌,但也健健康康,平凡美滿。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張穩善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荟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