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譚震林的一生,可謂是光明磊落。

早在革命時期,他便被毛主席稱為“南方三傑”之一,指揮才能展露無遺,在抗日戰争期間,他率領過新四軍第三支隊、6師、2師等部轉戰在長江的南北地帶,為抗戰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特别是皖南前線,譚震林曾多次粉碎了敵人的“掃蕩”,極大振奮了新四軍的軍威,鼓舞着皖南軍民團結抗戰的信心。

而譚震林也并不是單純在皖南出名的,早在井岡山時期,他的地位就很高,是一位名将,深得毛主席賞識。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譚震林

新四軍走出來的名将

1941年1月6日,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

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中央必須要采取一些應對措施,是以軍委也下令重新調整新四軍軍部,由陳毅擔任軍長、劉少奇擔任政委。

随後在2月18日,新四軍整編為6個師,其中譚震林擔任第6師師長兼政委。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剛剛上任的譚震林,也很快就做出了成績。

在黃金山一帶,譚震林身臨前線,親自指揮部隊經過3次激戰,打退了國民黨軍的進攻,挫傷了反動派的銳氣,這也被稱為“金山三戰三捷”。

7月,汪僞政府策劃在蘇州地區開展“清鄉”行動,其中不僅有一萬多名僞軍,還包括了三千多名日軍,這些人集中起優勢兵力,從水、陸兩路向蘇常太地區實行了大規模的封鎖,還用竹竿紮起了籬笆,架設鐵絲網,不斷縮小範圍,四處搜尋新四軍。

在此期間,譚震林指出,以分區轉移對付“清鄉”的方針,確定隊伍儲存有生力量為主,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發動反攻。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9月,國民黨兩千多兵力開始攻打18旅在西石橋駐地,譚震林果斷指揮部隊開始反擊,殲滅了上百名敵人,擊斃了敵方司令梅明章。

在反“清鄉”戰鬥中,譚震林的正确指揮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劉少奇指出:部隊雖然遭受了一些損失,可是主力也儲存了下來。

葉飛還專門邀請譚震林前往3分區開了一場總結會,營級以上的幹部全都來了,譚震林也為大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葉飛

在抗戰進入1942年以後,日軍對國民黨正面戰場基本停止了進攻,他們把主要的矛頭鎖定在占領區以上,到了這個時候,相持階段中的日軍已經漸漸居于下風了。

當時日軍的“餅”畫得很大,一邊要侵略中國,還要抽出精力去瞄準太平洋戰場,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國民黨明明可以集中力量去主動進擊日軍。

可他們并沒有這麼做,反而不斷向八路軍和新四軍挑釁,加緊封鎖解放區。

新四軍的抗日根據地也處于面積縮小、人口減少、财政困難的艱難境地。

淮南解放區遭遇的問題也比較嚴重,當時譚震林剛剛來到第2師的師部,便抓緊時間了解情況,并迅速以大刀闊斧、雷厲風行的作風開展根據地和軍隊的整頓工作。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其中包括:區黨委不設機關,以師部、軍區機關合署辦公;旅部、軍分區合并,與地委合署辦公等。

這樣大規模的精兵簡政很快就發揮出巨大的效用,路東8個縣通過譚震林的改革,充實了基層的力量,也加強了戰鬥和生産的第一線。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除了人禍,還有天災。

當時,春荒格外嚴重,糧食一旦緊張起來,社會上很快就會出現反應,加上僞、頑在山東中部制造“無人區”,導緻山東一帶出現了大量的難民。

這些難民肯定不敢往東北跑,是以大部分都湧入到路東以内,這也造成了淮南的糧食問題進一步困難起來。

所有人都無計可施的時候,譚震林師長便再一次站了出來。

他提出的口号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不許餓死一個人。

在專門召開的軍民總動員大會上,他提出:廣開路、挖掘潛力、抓點帶面、控制糧價。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譚震林的這一切思路很快付諸于實施,路東地區也井然有序地度過了艱難的春荒,真的沒有餓死過一個人。

在制度之下,根據地的建設也越來越好。

路東部隊在麥收前後的時間裡,加強了邊防區力量,并且發動了遊擊戰,應對敵人一切破壞。

比如在1943年8月17日,第2師5旅13團在六合縣鬼子山主動迎擊搶糧的日僞軍部隊,雙方經過來回反複的沖殺,新四軍戰士們最終殲滅了日軍200多人和僞軍100多人,敵人一看情況不妙,趕緊狼狽地逃回了六合城。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1944年11月,日僞軍七千多人共同“掃蕩”路西根據地,經過軍民長達7天的奮戰,将全部敵人趕出了根據地。

更可氣的是,駐防在這一帶的國民黨桂系部隊趁着日僞軍“掃蕩”的空隙時間中,竟然以4個縱隊的兵力進攻定遠縣西南雞崗抗日根據地。

在交涉無果後,新四軍被迫自衛反擊,殲滅了桂系一千六百多人。

在抗日的形勢漸漸變好以後,中央也決定奪取杭州、上海、蘇州等大城市,抽調部隊南下,還建立了蘇浙軍區,其中粟裕擔任司令員,而譚震林則為政委,兩人密切配合,共同指揮蘇南地區和全浙江地區。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粟裕

不過,中央也考慮到了淮南根據地面臨的問題非常多,他依舊需要留在路西,上司淮南根據地的鬥争。

1945年3月,就在日本鬼子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桂系軍閥再次蠢蠢欲動。

他們集合了1.3萬人的兵力向路西發動進攻,新四軍軍部根據目前的形勢決定,在路西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反擊戰,并且成立路西指揮部,以譚震林為指揮。

接到任務以後,譚震林在指揮部召開了一場作戰會議,總結了前期戰鬥的經驗,也充分分析了戰局的變化,這次,對手是有備而來,并且是要作出長線作戰的打算。

桂系部隊在這裡構築了碉堡,建立了據點,想把新四軍壓得喘不上氣。

在這種情況下,譚震林提出,應該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據點,采用“圍點打援”的方式,逼迫敵人向西部撤退。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4月14日,戰鬥在譚震林的指揮下打響。

經過了六天六夜的戰鬥,部隊順利攻下了王子城等13處據點,殲滅了三千多名敵人,同時也收獲了一千多名俘虜。

在八年的抗戰中,譚震林一直肩負着重任,上司過多個部隊,是一位響當當的師長,無論他去了哪裡,都能很快适應工作,如此經曆,在新四軍的進階将領中都是少見的。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譚震林的能力,展現在各個方面

此前,由于路東的形勢比較複雜,是以譚震林在那裡堅持着工作。

在“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和“蘇浙軍區建立”的上司人名單裡,都可以看到譚震林的名字,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譚震林并沒有到達過浙江。

而曆史已經說明,譚震林和浙江的關系密不可分,這些是從解放戰争期間開始的。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當年,著名的淮海戰役結束後,總前委統一部署各個參戰部隊與1949年1月11日之前撤出戰場進行休整,而譚震林則負責率領山東兵團指揮部北移。

在賈汪會議上,譚震林作了報告,對部隊在1949年的作戰部署有了明确的規劃,後來,山東兵團改編為第七兵團,而譚震林也被任命為三野第一副政委,兼任第七兵團政委。

在軍委、總前委的周密組織下,二、三野戰軍開始做渡江的準備工作。

到了年中,計劃開始付諸于行動,譚震林率領第七兵團指揮部進入武康,便開始探明杭州的情況,在一切準備就緒後,譚震林向軍中釋出了《入城守則》,随即進入了杭州。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随後,第七兵團并沒有過多停留,迅速向浙南、浙東繼續進軍。

重要城市甯波解放以後,潰退在甯海、象山半島的國民黨殘軍數量達到了2萬人,三野也迅速打響了甯象戰役,為消滅浙江境内的殘敵肅清了條件。

浙江解放并不是終點,而是全新的起點。

當時,浙江的各項工作同樣也是百廢待興,會師和接管就是首要的任務,譚震林當時是首任黨政軍的首腦,自然擔負起了接管、改造、謀劃的任務。

5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正式成立,首任書記便是譚震林。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譚震林有個很大的特點,無論什麼工作上手都特别快,在杭州解放的第七天,省委就召開了盛大的會師會議。

6月18日,杭州又召開了幹部大會,歡迎在浙南鬥争了十餘年的浙南負責同志,在這兩次的大會上,譚震林本人都出席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指出了新的形勢和任務。

他也提出了一句新的口号:三年準備,十年建設。

可以說,現如今的浙江能成為中國的沿海經濟大省,最初的源頭,就是譚震林的貢獻。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當年,浙江的土改分為兩個批次進行,首先是1950年冬季到1951年春季,嘉興、甯波、溫州等48個市縣開始改革,也比較順利;後來從1951年秋季到1952年春季,除了沿海島嶼中少數的28個鄉外,全省基本都完成了土改,讓340萬農民分到了土地。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國家四處還存在着一些反革命分子,譚震林在具體的工作中,始終把“鎮反”和“土改”放在一起處理。

經過省委的會議,大家一緻認為,“鎮反”工作要以鎮壓惡霸、匪首為主,該抓的就要抓,該殺的就要殺,在推進工作的過程中,一份名為《關于杭州市逮捕反革命分子情況》的報告經過華東局轉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看後,把這份報告轉發到了各地,還寫了批語:譚震林的報告很好,經驗能夠給其他城市運用。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此外,譚震林高瞻遠矚,早早就看準了經濟建設。

從他進駐杭州的那天開始,就把經濟建設放到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他也提出要以生産建設為中心,努力支援前線,克服财政的困難,搞好地方的政權建設。

為了友善大家了解和扭轉思想,他特意強調:“過去,一切都為了戰争,戰争高于一切,現在,生産高于一切,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一切都要為了生産。”

“打天下”和“治天下”的轉變,譚震林一直都做得很好。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在杭州解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浙江最大的煤礦“長興煤礦”還是複工複産,滬杭鐵路也開始通車。

1950年下半年,經過了前期10個月的籌劃,浙江麻紡織廠開始投入生産。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生産一推動,最為棘手的問題便是金融。

為此,譚震林親自開始抓财經工作,搞好稅收和農産品采購等,他還多次發表講話,闡述金融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這對浙江經濟逐漸發展活躍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在譚震林的上司下,浙江經過了三年的努力,國民經濟水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到了1952年,浙江的社會生産總值已經超過了35億元,比1949年高出了百分之一百六,即使在譚震林被調往華東局以後,浙江的發展思路依舊沿用着譚震林的方式。

一直到1952年9月,譚震林才正式調離浙江,協助陳毅主持華東局,而譚啟龍則擔任起了新一任浙江省委書記。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浙江人民也一直非常尊重譚震林,他在大家的心中就是浙江建設的創始者。

隻要哪裡有棘手的問題,找來譚震林,這絕對不會有錯。

後來,在1956年,譚震林去中央擔任了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那一年他54歲,正是因為他在浙江的出衆表現,他才能走到這一步。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對于這種級别的高官而言,管好一個地方隻是能力的展現,若要統籌全局,得把經驗總結工作做好,這一點,譚震林非常出衆。

他是一位作報告的高手,無論什麼報告,隻要是他寫出來的,必然能讓人耳目一新。

而且,他還非常重視實幹,他也常常說:“在部隊工作,我們就要下到戰鬥一線去了解情況,隻有參與戰鬥,才能學會打仗;在地方上面工作,就要下到基層去,向人民群衆學習。”

1957年,譚震林回到了湖南去開展民主辦社試點工作,在整個農業合作化期間,譚震林對于中國的農業發展作出了艱難的探索。

1983年,譚震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骨灰存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他的一生,對于全國的解放和建設而言,都是一筆寶貴的财富。

這位新四軍師長,建國後任第一任浙江省委書記,54歲當副總理

參考

[1]陳鴻祥. 譚震林東路抗戰紀實[J]. 世紀風采,2020(08):8-13.

[2]黃禹康. 譚震林主政浙江的歲月[J]. 鐘山風雨,2012(03):4-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