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谭震林的一生,可谓是光明磊落。

早在革命时期,他便被毛主席称为“南方三杰”之一,指挥才能展露无遗,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率领过新四军第三支队、6师、2师等部转战在长江的南北地带,为抗战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特别是皖南前线,谭震林曾多次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极大振奋了新四军的军威,鼓舞着皖南军民团结抗战的信心。

而谭震林也并不是单纯在皖南出名的,早在井冈山时期,他的地位就很高,是一位名将,深得毛主席赏识。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谭震林

新四军走出来的名将

1941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中央必须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因此军委也下令重新调整新四军军部,由陈毅担任军长、刘少奇担任政委。

随后在2月18日,新四军整编为6个师,其中谭震林担任第6师师长兼政委。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刚刚上任的谭震林,也很快就做出了成绩。

在黄金山一带,谭震林身临前线,亲自指挥部队经过3次激战,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挫伤了反动派的锐气,这也被称为“金山三战三捷”。

7月,汪伪政府策划在苏州地区开展“清乡”行动,其中不仅有一万多名伪军,还包括了三千多名日军,这些人集中起优势兵力,从水、陆两路向苏常太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封锁,还用竹竿扎起了篱笆,架设铁丝网,不断缩小范围,四处搜寻新四军。

在此期间,谭震林指出,以分区转移对付“清乡”的方针,确保队伍保存有生力量为主,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动反攻。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9月,国民党两千多兵力开始攻打18旅在西石桥驻地,谭震林果断指挥部队开始反击,歼灭了上百名敌人,击毙了敌方司令梅明章。

在反“清乡”战斗中,谭震林的正确指挥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刘少奇指出:部队虽然遭受了一些损失,可是主力也保存了下来。

叶飞还专门邀请谭震林前往3分区开了一场总结会,营级以上的干部全都来了,谭震林也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叶飞

在抗战进入1942年以后,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基本停止了进攻,他们把主要的矛头锁定在占领区以上,到了这个时候,相持阶段中的日军已经渐渐居于下风了。

当时日军的“饼”画得很大,一边要侵略中国,还要抽出精力去瞄准太平洋战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国民党明明可以集中力量去主动进击日军。

可他们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不断向八路军和新四军挑衅,加紧封锁解放区。

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也处于面积缩小、人口减少、财政困难的艰难境地。

淮南解放区遭遇的问题也比较严重,当时谭震林刚刚来到第2师的师部,便抓紧时间了解情况,并迅速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展根据地和军队的整顿工作。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其中包括:区党委不设机关,以师部、军区机关合署办公;旅部、军分区合并,与地委合署办公等。

这样大规模的精兵简政很快就发挥出巨大的效用,路东8个县通过谭震林的改革,充实了基层的力量,也加强了战斗和生产的第一线。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除了人祸,还有天灾。

当时,春荒格外严重,粮食一旦紧张起来,社会上很快就会出现反应,加上伪、顽在山东中部制造“无人区”,导致山东一带出现了大量的难民。

这些难民肯定不敢往东北跑,因此大部分都涌入到路东以内,这也造成了淮南的粮食问题进一步困难起来。

所有人都无计可施的时候,谭震林师长便再一次站了出来。

他提出的口号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不许饿死一个人。

在专门召开的军民总动员大会上,他提出:广开路、挖掘潜力、抓点带面、控制粮价。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谭震林的这一切思路很快付诸于实施,路东地区也井然有序地度过了艰难的春荒,真的没有饿死过一个人。

在制度之下,根据地的建设也越来越好。

路东部队在麦收前后的时间里,加强了边防区力量,并且发动了游击战,应对敌人一切破坏。

比如在1943年8月17日,第2师5旅13团在六合县鬼子山主动迎击抢粮的日伪军部队,双方经过来回反复的冲杀,新四军战士们最终歼灭了日军200多人和伪军100多人,敌人一看情况不妙,赶紧狼狈地逃回了六合城。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1944年11月,日伪军七千多人共同“扫荡”路西根据地,经过军民长达7天的奋战,将全部敌人赶出了根据地。

更可气的是,驻防在这一带的国民党桂系部队趁着日伪军“扫荡”的空隙时间中,竟然以4个纵队的兵力进攻定远县西南鸡岗抗日根据地。

在交涉无果后,新四军被迫自卫反击,歼灭了桂系一千六百多人。

在抗日的形势渐渐变好以后,中央也决定夺取杭州、上海、苏州等大城市,抽调部队南下,还建立了苏浙军区,其中粟裕担任司令员,而谭震林则为政委,两人密切配合,共同指挥苏南地区和全浙江地区。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粟裕

不过,中央也考虑到了淮南根据地面临的问题非常多,他依旧需要留在路西,领导淮南根据地的斗争。

1945年3月,就在日本鬼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桂系军阀再次蠢蠢欲动。

他们集合了1.3万人的兵力向路西发动进攻,新四军军部根据当前的形势决定,在路西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反击战,并且成立路西指挥部,以谭震林为指挥。

接到任务以后,谭震林在指挥部召开了一场作战会议,总结了前期战斗的经验,也充分分析了战局的变化,这次,对手是有备而来,并且是要作出长线作战的打算。

桂系部队在这里构筑了碉堡,建立了据点,想把新四军压得喘不上气。

在这种情况下,谭震林提出,应该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据点,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逼迫敌人向西部撤退。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4月14日,战斗在谭震林的指挥下打响。

经过了六天六夜的战斗,部队顺利攻下了王子城等13处据点,歼灭了三千多名敌人,同时也收获了一千多名俘虏。

在八年的抗战中,谭震林一直肩负着重任,领导过多个部队,是一位响当当的师长,无论他去了哪里,都能很快适应工作,如此经历,在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中都是少见的。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谭震林的能力,体现在各个方面

此前,由于路东的形势比较复杂,所以谭震林在那里坚持着工作。

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苏浙军区创建”的领导人名单里,都可以看到谭震林的名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谭震林并没有到达过浙江。

而历史已经说明,谭震林和浙江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些是从解放战争期间开始的。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当年,著名的淮海战役结束后,总前委统一部署各个参战部队与1949年1月11日之前撤出战场进行休整,而谭震林则负责率领山东兵团指挥部北移。

在贾汪会议上,谭震林作了报告,对部队在1949年的作战部署有了明确的规划,后来,山东兵团改编为第七兵团,而谭震林也被任命为三野第一副政委,兼任第七兵团政委。

在军委、总前委的周密组织下,二、三野战军开始做渡江的准备工作。

到了年中,计划开始付诸于行动,谭震林率领第七兵团指挥部进入武康,便开始探明杭州的情况,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谭震林向军中发布了《入城守则》,随即进入了杭州。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随后,第七兵团并没有过多停留,迅速向浙南、浙东继续进军。

重要城市宁波解放以后,溃退在宁海、象山半岛的国民党残军数量达到了2万人,三野也迅速打响了宁象战役,为消灭浙江境内的残敌肃清了条件。

浙江解放并不是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

当时,浙江的各项工作同样也是百废待兴,会师和接管就是首要的任务,谭震林当时是首任党政军的首脑,自然担负起了接管、改造、谋划的任务。

5月6日,中共浙江省委正式成立,首任书记便是谭震林。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谭震林有个很大的特点,无论什么工作上手都特别快,在杭州解放的第七天,省委就召开了盛大的会师会议。

6月18日,杭州又召开了干部大会,欢迎在浙南斗争了十余年的浙南负责同志,在这两次的大会上,谭震林本人都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了新的形势和任务。

他也提出了一句新的口号:三年准备,十年建设。

可以说,现如今的浙江能成为中国的沿海经济大省,最初的源头,就是谭震林的贡献。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当年,浙江的土改分为两个批次进行,首先是1950年冬季到1951年春季,嘉兴、宁波、温州等48个市县开始改革,也比较顺利;后来从1951年秋季到1952年春季,除了沿海岛屿中少数的28个乡外,全省基本都完成了土改,让340万农民分到了土地。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国家四处还存在着一些反革命分子,谭震林在具体的工作中,始终把“镇反”和“土改”放在一起处理。

经过省委的会议,大家一致认为,“镇反”工作要以镇压恶霸、匪首为主,该抓的就要抓,该杀的就要杀,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一份名为《关于杭州市逮捕反革命分子情况》的报告经过华东局转到了毛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看后,把这份报告转发到了各地,还写了批语:谭震林的报告很好,经验能够给其他城市运用。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此外,谭震林高瞻远瞩,早早就看准了经济建设。

从他进驻杭州的那天开始,就把经济建设放到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上,他也提出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努力支援前线,克服财政的困难,搞好地方的政权建设。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扭转思想,他特意强调:“过去,一切都为了战争,战争高于一切,现在,生产高于一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切都要为了生产。”

“打天下”和“治天下”的转变,谭震林一直都做得很好。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在杭州解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浙江最大的煤矿“长兴煤矿”还是复工复产,沪杭铁路也开始通车。

1950年下半年,经过了前期10个月的筹划,浙江麻纺织厂开始投入生产。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生产一推动,最为棘手的问题便是金融。

为此,谭震林亲自开始抓财经工作,搞好税收和农产品采购等,他还多次发表讲话,阐述金融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对浙江经济逐步发展活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谭震林的领导下,浙江经过了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到了1952年,浙江的社会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35亿元,比1949年高出了百分之一百六,即使在谭震林被调往华东局以后,浙江的发展思路依旧沿用着谭震林的方式。

一直到1952年9月,谭震林才正式调离浙江,协助陈毅主持华东局,而谭启龙则担任起了新一任浙江省委书记。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浙江人民也一直非常尊重谭震林,他在大家的心中就是浙江建设的奠基人。

只要哪里有棘手的问题,找来谭震林,这绝对不会有错。

后来,在1956年,谭震林去中央担任了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那一年他54岁,正是因为他在浙江的出众表现,他才能走到这一步。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对于这种级别的高官而言,管好一个地方只是能力的体现,若要统筹全局,得把经验总结工作做好,这一点,谭震林非常出众。

他是一位作报告的高手,无论什么报告,只要是他写出来的,必然能让人耳目一新。

而且,他还非常重视实干,他也常常说:“在部队工作,我们就要下到战斗一线去了解情况,只有参与战斗,才能学会打仗;在地方上面工作,就要下到基层去,向人民群众学习。”

1957年,谭震林回到了湖南去开展民主办社试点工作,在整个农业合作化期间,谭震林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艰难的探索。

1983年,谭震林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骨灰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一生,对于全国的解放和建设而言,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位新四军师长,建国后任第一任浙江省委书记,54岁当副总理

参考

[1]陈鸿祥. 谭震林东路抗战纪实[J]. 世纪风采,2020(08):8-13.

[2]黄禹康. 谭震林主政浙江的岁月[J]. 钟山风雨,2012(03):4-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