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樓上老範 原創創作
長孫皇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她是後世所公認的千古賢後,十三歲時就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二人少年夫妻,兩小無猜,感情真摯。
在那個動蕩變革的年代裡二人堪稱模範夫妻。李世民打仗,長孫氏在家照顧子女;李世民争位,長孫氏便進宮聯絡嫔妃給夫君拉票;李世民政變,長孫氏親自撫慰将士加油助威。真是一個稱職的賢内助。
長孫氏成為皇後之後,更加溫婉賢淑。位置高了,責任就更大,皇後不但是後宮的榜樣,更要母儀天下,成為天下女人的表率。長孫皇後整日手不釋卷,以漢代才女班昭撰寫《女戒》為榜樣,将古代婦女及後妃的優秀事迹加上自己的評注,撰寫成一部《女則》。

這部書不但可以時時提醒自己如何做好一個皇後,也垂範後世,成為後宮嫔妃通用的行為準則。可惜,到了明朝便失傳了。
長孫皇後時時以封建倫理嚴格要求自己,用溫婉賢淑、蘭心蕙質、秀外慧中這些詞形容她都很貼切,古代婦女都以謙虛穩重為美德,長孫皇後這樣一個千古賢後會自誇嗎?
答案是會的,而且把她自己誇成了一朵花。有詩《春遊曲》一首為證:
上苑桃花朝日明,蘭閨豔妾動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邊嫩柳學身輕。花中來去看舞蝶,樹上長短聽啼莺。林下何須遠借問,出衆風流舊有名。
在上苑桃花盛開的日子裡,詩人很是動情,桃花那麼好看像是偷取了她的面色,嫩柳随風起舞像是學着她在跳舞。詩人在花中看碟,聽樹上的莺啼,何必打聽什麼“林下之風”呢,詩人的風流已經出名很久了!
詩人就是長孫皇後,“林下之風”是指東晉大才女謝道韫,長孫皇後自比謝道韫,誇耀自己才華出衆。這首詩是寫給夫君李世民看的,李世民看後感覺很貼切,不斷吟誦,啧啧稱美。李世民一生戎馬倥偬,厮殺征戰,會喜歡林下之風?
李世民偏偏喜歡這個調調,有着很重的才女情節。他所看中的嫔妃清一色才女,比如燕德妃,小時候《上林賦》看過一遍就能背誦,十三歲便詩文俱佳,名滿長安,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名門淑女;再如徐惠,四歲就會背誦《詩經》、《論語》,八歲就能寫文章,還能上疏勸谏,是李世民晚年最喜歡的妃子。
反觀才人武媚娘,用一根鐵鞭,一隻鐵錘與一把匕首,就要馴服烈馬獅子骢,雖然精神可嘉,但這樣的女漢子确實不招李世民待見。武媚娘與徐惠進宮的時間相仿,都是才人,但徐大才女沒過多久就先為婕妤,後升為充容,而女漢子武媚娘,終李世民一朝還是才人。可見,李世民對才女的喜愛。
但不論燕德妃也好,徐惠也罷,都沒有長孫皇後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尊崇。貞觀十年,長孫皇後撒手人寰,葬入昭陵,享年三十六歲。李世民悲痛欲絕,雖知天命如此,但仍克制不住傷悲。
為了解魂牽夢萦的相思之苦,李世民在宮内修建了一座高樓,對着昭陵的方向眺望,以懷念與自己生死與共二十三年的妻子。并以“文德”為谥号,以彰顯長孫皇後崇高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