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東北出了一個巨匪叫杜立三,為害四鄉,老百姓像瘟神一樣怕他。當時清朝徐世昌主政東北,天天為除掉他而頭疼,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用。
後來,就連當時的沙俄,也怕他怕得夠嗆,連續幾次與杜立三打仗,都是損兵折将,有些沙俄兵互相打架時,甚至詛咒對方說出門遇見杜立三,可見,他們對杜立三都怕到啥程度了。

替父報仇殺叔
杜立三本是天津人,祖上闖關東落腳到了遼中縣。從闖關東這個情況來看,估計祖上的生活過得也不好。
到了東北以後,大部分人都以種地為生,安安穩穩有個吃得不愁。
可是,他的父親也是一個不務正業的主,好好的地不種,好吃懶做沒啥營生,後來,感覺當土匪有飯吃,過得還挺潇灑,幹脆上山當了土匪。
杜立三從小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肯定也是土匪習氣。
果不其然,他12歲的時候,也跟着父親當土匪,受他父親影響,心狠手辣,總幹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當地老百姓恨透他了。
當土匪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當時清政府進剿厲害,土匪也不好活。有一些賊窩,為了生存,幹脆先把人解散,分散回各家,等風聲不緊的時候再集合。
杜立三的父親也回到了家。可是,官府對他們追捕的腳步卻沒有停下。他們廣貼告示,打賞舉報賊人的人,而且高度保密。
老百姓見有好事可占,況且,他們長期欺壓老百姓,恨透他們了,于是,争相秘密舉報,許多賊人都被抓了起來。
令杜立三父親沒想到的是,告發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的親弟弟。
他也是一個好吃懶做的家夥,迷上了巨額賞金,悄悄地告訴了官府其兄長藏匿的地方。結果,父親被官府抓走,幾天後便被處死。
杜立三16歲那年的一天夜裡,叔叔打起了杜立三母親的主意,想把她霸占了,然後再把她賣了。
屈辱的母親,把從前的事和當晚的事,一并告訴了杜立三,杜立三火冒三丈,當天晚上就拿着一把刀糾集了幾個人,直接将他叔父一家全都殺了。
一下子闖了這麼大的禍,家裡也呆不下去了,他直接跑到了山上,也正式開始了土匪生涯。
杜立三比他父親還要狠毒,打仗不要命,殺人眼都不眨一下。
他也不分青紅皂白,土匪頭子交待的事,他都能辦。後來,山上的許多土匪都怕他,他慢慢就當上土匪頭子。
不斷擴充勢力
應該說,杜立三雖然作惡多當,但他并不是一個莽夫,他心機還是挺重的,而且什麼事都給自己留後手。
他深知,土匪隻能當一時,将來隻有一條路:招安。否則,散夥是肯定的,曆朝曆代土匪的歸宿大多如此。
但是,他們這夥人當土匪,能過上多少天快活日子,那還是看實力的。實力強,那就多當一會,實力不濟,也就當不了多長時間了。
是以,當上土匪頭子後,杜立三一面拓展勢力範圍,一邊招募打手,不斷強化實力。
據傳,他的山頭最多時候有200多條槍,分散各地的馬匹有400多,用現在的話講,組一個騎兵營都夠了。
杜立三選人更是别出心裁,他的理念就是不狠不要當土匪,當土匪就不能怕死。
是以,凡是要進山到他手下幹的,一律由他面試,而他面試的辦法更狠,讓上山的人,頭頂一個雞蛋,然後由他瞄準射擊,一槍打到雞蛋或是沒打到雞蛋,也沒有打到頭的,這個人就留下了,打死了的也就死了。
許多上山的人,因為杜立三子彈走偏,直接丢了命。不過,據傳杜立三的槍法特别準,10打9中,這在土匪裡,槍法算是牛的了。
杜立三擴充自己的地盤更是有一套。他固定在台安縣黃沙坨鎮和遼中縣朱家房鎮一帶活動,這裡官兵很少來,僅有的一些零散駐紮在這裡的兵俑,他也都拿錢擺平,相安無事。
為了真正能控制這裡,把這裡作為自己長久之地,他先是挨家挨戶收保護費,不交就打死,反抗也打死,很快他就控制了這裡。
然後開始收租,家裡有地的,5畝以下的地交一塊大洋,5畝到10畝之間的,交2塊大洋。
後來,又強占了800畝良田據為己有。
杜立三在這一帶的傳說非常多,有傳得好的,有傳得壞的,壞得多于好的。那麼,他作為一個大土匪,怎麼還有老百姓傳他的好處呢?
傳說他曾在這裡興修水利,不但擴充了河道,還加強了堤壩,是以,有人記載說他有功。
但是,修了河道不假,他的出發點是什麼呢?是真的為老百姓謀福利嗎?可不能被他披着羊皮的外表蒙蔽了。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他的這些良田處于低窪地,遼河一漲水,便漫過來将地淹了。
他就強迫各家各戶出勞力,修河道,還不忘為自己唱贊歌,為了老百姓修河道,實際上他純粹是為了自己。
壟斷遼河運輸
杜立三的土匪隊伍越來越大。打打殺殺,搶搶奪奪這些事,再也不能滿足他的胃口了。
這一年,他看好了一個營生,那就是遼河運輸。當時,遼西是黑土地,糧食收成非常好,當地剩餘的糧食都要往外運,而運輸的主要方式就是靠遼河水運。
杜立三很快發現了這個商機。于是,他買通了官府,專門在遼河渡口那裡設立了檢查站。名義上,是檢查各船裝運的糧食是否超重,有沒有安全風險。
實際上,他們并不檢查,過往的船隻,不管拉什麼東西,每船5塊大洋
,過一趟交一次錢,有許多小船運這一趟才掙個十幾塊錢,而來回交的過路費就要10塊錢,搞的船老闆苦不堪言,有的船老闆幹脆買賣不做了。
靠着這樣巧取豪奪,他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财富,招兵買馬,購置武器,勢力越來越大,而他的檢查站也越設越多,對遼河管控的範圍也越來越廣。
當時,沙俄将日本趕出了遼東半島,并展開了大規模建設,在修築哈爾濱通向旅順的鐵路的時候,許多材料都要經過遼河運輸。
沙俄以為,他們是外國人,況且在這裡實力也不可小視,感覺杜立三不會攔他們的船
。可是,杜立三不管你是誰,隻要過河就要交錢,沙俄不服,便派兵收拾他。
俄國人以為,杜立三就是一個土匪頭子,領的土匪都是一群烏合之衆,不堪一擊。但他們徹底想錯了,杜立三因為實力強大,人數衆多,對這一帶地形了如指掌,和沙俄打了幾架後,直接把沙俄給打趴了。最慘的一天竟然死了三十多個人。
後來,每次與杜立三打仗,都是铩羽而歸,幹脆交保護費,再也不惹他了。
那麼,杜立三真的這樣厲害嗎?不是這樣的,他的背後有日本人給他撐腰。
日本人被趕出遼東半島,恨透了沙俄,便在背地裡支援杜立三,又給錢又給槍炮,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
結果,沙俄和杜立三打了幾仗,被打得四處逃跑,可以說,這裡日本人“功不可沒”。
張作霖出手
杜立三的勢力越來越大,民怨也越來越大,徐世昌的官府着急了。再不剿滅,官府在東北可就被老百姓認為是一個擺設了。
可是,杜立三現在實力越來越大,得到了日本人支援,各地隊伍也不下數千人了,硬拼沒有勝利的把握。
東北都督徐世昌想來想去,還是要擒賊先擒王。先把杜立三除掉了,他的隊伍也就散了。可是,剿他這麼多年,也沒有成功,這件事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時,他想到了張作霖。張作霖當時也是一股重要土匪頭子,隻是沒有杜立三做的大。徐世昌先從他這裡下手,把張作霖招安了。
張作霖剛剛被招安,當上了巡警前路遊擊馬隊幫帶,相當于現在部隊上的副營長。
沒過多久,他又升為管帶,也就是現在的營長。張作霖的夢想可不隻是營級幹部,他還想當更大的官。
徐世昌摸清了張作霖的心思,便找到他,對他承諾如果能将杜立三消滅,将來定當重用,給他加官。
張作霖一看機會來了,他聯系杜立三還是容易的。以前,他也是土匪頭子,二人很早就相識,隻是大家各幹各的,交集并不算太深。
張作霖開始籌劃誘騙杜立三過來,當然,為了減少杜立三的懷疑,他直接就說官府要招安他。
可是,杜立三警惕性很高,知道張作霖早被招安了,害怕這是官府的機關是以不敢來。
沒辦法,張作霖隻好去做杜立三叔父杜泮林的工作,他和杜泮林的關系很好,又拿了不少錢給杜泮林。
對他說,他這也是為杜立三好,也是給他找一個後路,官府承諾給他高官,說得非常誠懇。杜泮林真以為官府要招安杜立三,于是,他便答應張作霖,去勸杜立三。
杜立三見叔來勸,有些心動了,決定去見張作霖。但是,他還是做好了防範。隻是,他再好的防範,也抵不過張作霖和官府的共同作套。
結果,杜立三被張作霖誘騙至奉天殺害,他的隊伍也很快被張作霖的隊伍消滅。
張作霖也靠着這件事,直接升任天巡訪營前路統領,相當于現在的旅長,管轄馬步5營,也從此開啟了東北王生涯。
回頭再說杜立三,壞事幹盡,倒是成全了張作霖。直到現在,民間還有傳說他行俠仗義,偶爾有的幾次,其實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罷了。
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土匪頭子,他能好到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