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1949年8月15日,這一天持續了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尾聲,而對四萬萬中國人民而言,長達14年的艱苦抗戰也最終取得了勝利,日本帝國主義的劍鋒終究是沒能擊倒中國這個“孱弱的對手”。

在這艱苦卓絕的14年抗戰之中,中國人民以3500多萬的傷亡為代價牽制了日軍在全球戰場上的大量兵力,用中國軍民最熾熱的鮮血換來了世界反法西斯戰争的最終的勝利,中國也憑借抗戰中所作出的貢獻跻身聯合國五常的席位,可以說中國的國際地位是從抗戰的勝利開始逐漸走向世界主要國家的行列之中的。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抗戰不隻是中國人民勝利的凱歌,它更是一則反抗侵略者的悲壯史詩,14年的時間裡中華大地上所爆發的戰役戰鬥不盡其數,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的小型戰鬥多達4萬場,大型戰鬥也有千餘次,其中經典戰例也是數不勝數,那麼本期節目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抗戰之中的10場經典戰例,他們中不乏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大捷,同時也有值得後人警醒反思的慘痛教訓。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一場:平型關戰鬥

既然要盤點抗日戰争中的經典戰役那無論如何都繞不開平型關戰鬥,那時抗日戰争剛剛開始,日軍企圖依靠先進的機械化裝備迅速推進,企圖快速占領各主要城市逼迫各軍閥以及南京國民政府投降結束戰争,其中地處華北的日軍所面對的第一個敵人,也是最難啃的一個敵人便是盤踞了山西20多年的晉系軍閥閻錫山,而想要逼迫閻錫山投降,他們必定要拿下他的老巢太原。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此時日軍已經占據了山西北部的大同,而太原到大同之間,此時隻剩下了平型關以及雁門關兩道互為犄角的天然屏障,如若日軍跨過這裡,他們的機械化軍隊将迅速展開進而攻占山西全境情況十分危急,可以說這兩道隘口是落後的中國軍隊唯一可以取得部分優勢的戰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八路軍115師奉命開赴前線配合友軍作戰。

但同大部分人所想的不一樣,我八路軍115師其實并未在平型關隘口阻敵,我軍前線部隊收到的指令是伏擊前去增援平型關日軍,也就是我們習慣上所稱的“圍點打援”戰法的一種變體,根據戰前制訂的計劃,在伏擊取得成效殲滅日軍援軍後便配合從另一個方向而來的國民黨軍完成對日軍平型關攻堅主力部隊的合圍,進而吃掉來犯之敵。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平型關戰鬥前一晚,天降暴雨,我軍冒着山洪的危險進入了指定位置伺機展開伏擊,但平型關隘口的國民黨軍卻在沒有上報的情況下被擊潰撤出了陣地,原定同我軍一道合圍日軍主力的友軍已不複存在。雖然情況十分危急,但我八路軍主力卻決心要打,加之日軍收到了平型關隘口的前線捷報,後續增援部隊也絲毫沒有防備,當即被我軍從數個伏擊點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擊潰戰不是我軍所期望的,為了完成對這支日軍的殲滅作戰目的,交戰雙方對地市占據優勢的老爺廟陣地展開了争奪,最終以我軍占據老爺廟全殲了山溝之中的日軍完美收官,我軍以僅600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了來犯日軍1000餘人,成為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但此次戰役折損了數百名紅軍時期一路走來的精銳戰士,并且沒有同預期那般與友軍合圍平型關日軍主力實屬可惜,可以說是這次大捷中的一點瑕疵。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二場:忻口會戰

在看完平型關戰役始末之後我們再繼續将目光放在1937年的山西,将目光聚焦于整個山西的形勢,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山西地區受到閻錫山的常年經營,太原早已躍升為了閻錫山統治的核心地區,為了保衛自己的這點家底,閻錫山可謂在太原會戰期間投入了所有能夠調動的資源試圖保衛太原城。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可惜的是太原會戰的發展方向自一開始時便超出了閻錫山的預料,平型關戰役中雖然我軍取得了大捷,但總體上講日軍卻占據了關口,中國守軍也被迫撤往五台,日軍接連占領雁門關甯武關,前線到太原之間除去忻口已無險可守,誰能奪下忻口,誰就能奪取太原,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中日雙方勢必要在忻口地區決一死戰。

國民政府為了保衛忻口不惜抽調中央軍主力來支援山西,其中投入兵力總和超過了20萬人規模空前,而日軍也投入了7萬主力企圖突破防線,雖然在人數上日軍沒有中方的規模大,但其裝備上所占據的優勢卻不可小視,對訓練有素的日軍士兵來說,以一敵二乃至敵三都綽綽有餘,是以這場戰役雙方勢力可謂是旗鼓相當。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此次戰役中我八路軍三個主力師都投入到了戰場之上,中央軍也抽調了衛立煌主力死守忻口,戰役初期我軍步步為營,日軍每前進一步都很艱難,但随着戰局日趨白熱化時,我軍缺乏火力的劣勢逐漸趨于明顯,其中郝夢齡将軍率部多次同日軍對懷化陣地展開争奪,其中一天就打掉了日軍3000人實屬激烈,但最終郝夢齡将軍沒能守住陣地,他本人也在陣地上為國捐軀。

其他戰線也在鏖戰了半月之久後愈發力不從心,而日軍卻源源不斷送來新的生力軍和炮火坦克等重武器,最終轟轟烈烈的忻口會戰以中方傷亡10萬日方傷亡2萬而收尾,雖然仍舊沒能保衛住山西重鎮太原,但仍舊創下了華北戰區的殲敵紀錄鼓舞了全國軍民的鬥志。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三場:昆侖關戰役

在看完了抗戰初期的兩場慘烈戰役之後我們不妨将視線從山西轉到廣西,時間從1937年轉至1939年年底,由于此前的長沙會戰在正面戰場上取得了勝利,日軍在長沙一戰後元氣大傷不得不進入休整期,抗日戰争也就此進入了相持階段。

但重慶政府高層卻認為日軍現在正處于弱勢期,應當發起更多的進攻擴大戰果,加之南甯剛剛失陷日軍立足未穩,于是重奪南甯的計劃就提上了日程,昆侖關戰役一觸即發。

為了能夠快速取得戰果,蔣介石派出了自己的愛将杜聿明以及此時國民黨軍中唯一一支機械化軍第五軍開赴戰場,在正面交上手後,杜聿明命部下“邱瘋子”邱清泉率部迂回企圖包抄日軍。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邱瘋子”終究是有點瘋狂,他竟擅自下令将日軍主力放進陣地中,随後便率領裝甲部隊切斷了日軍的退路,由于第五軍各部都是正牌的裝甲部隊,邱清泉所部也都是武裝到了牙齒,面對中國軍隊的鋼鐵洪流日軍無力抵抗,隻得按照邱清泉所預期的那般退卻,最終同昆侖關日軍合兵一處,日軍幾次組織敢死隊試圖突圍但均被打退,最終在多方部隊的配合下,第五軍殲滅了日軍第21旅團百分之八十的有生力量并擊斃了其最高長官,可以說是徹底打垮了這支日軍王牌。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四場:百團大戰

在見識過正面戰場上的中國軍人為祖國抛頭顱灑熱血後,我們不妨調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敵後戰場。此時距離全面抗戰爆發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時間,這三年間,日軍的攻勢已不再有當年的鋒銳,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也不再像抗戰爆發伊始那般被打的猝不及防毫無招架之力,而我八路軍新四軍部隊也悄悄的滲透進了敵人的後方開啟了敵後戰場的遊擊戰争。

面對我軍層層滲透,日本華北方面軍采取了類似于紅軍時期國民黨圍剿紅軍的碉堡戰略,在廣袤的華北平原上築起了一座又一座的碉堡,構成了一道又一道的封鎖線,并且還給他們賦予了“囚籠政策”的名字,企圖依靠層層封鎖禁锢八路軍的滲透發展,依靠次次掃蕩清剿已經成型的抗日根據地。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為了擺脫困境求得發展,彭老總同左權将軍制訂了八路軍集體開展破襲戰的作戰方案,初步估計投入二十五個團的規模對日軍的補給線交通線和沿線碉堡進行一場大規模破襲。

随着總部的一聲令下,八路軍各部紛紛于同一時間開展攻勢,直接癱瘓了全國日軍的補給線,日軍高層部署一時間陷入混亂,見此情形彭總當即決定擴大戰果,最終該次戰役的投入兵力超過了100個團40萬人,成為了華北地區自淪陷後的幾年時間中投入兵力最大的一次會戰。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在主動出擊的前兩個階段結束後日軍開始了瘋狂反撲,但由于之前所積攢的戰鬥經驗以及繳獲的武器裝備,我八路軍實力大大增強,日軍的數次反攻均沒有取得顯著成效,日軍不得不集結更多部隊對我根據地進行清剿,直接宣告了日軍集結一個中隊就可以在根據地中肆意橫行的時光成為了曆史。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五場:百師大戰

缺衣少糧的八路軍能在艱苦的敵後集結100多個團開展一次百團大戰,那兵力方面更占優勢的國民黨軍又在正面戰場的前線做了什麼事呢?其實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也沒有閑着,他們在百團大戰爆發的半年多之前剛剛開展了一次百師大戰。

那時國民黨軍隊剛剛經曆了一年的整訓,其所部在正面戰場的表現也逐漸穩定,不再是一觸即潰的潰軍或者散兵遊勇,而這提升的戰力固然是要應用于實戰之中的。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由于此前正面戰場上的大部分戰役都是由日軍發起我軍迎戰,因而我軍始終無法掌握戰場主動權,如今日軍兵鋒放緩,且我軍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戰鬥力,重慶政府當即意識到現在就是發動攻勢的大好時機,當即集結部隊對日軍發起了反攻,由于戰役前後曆時四個月幾乎都是冬季,是以此次攻勢被稱為“冬季攻勢”。

而在這次攻勢中,國民政府為了徹底扭轉自身長期處于被動的狀态,不惜調集120多個師跨7個戰區全部投入了戰鬥。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戰役開始之後的開封、商丘、山西部分地區接連光複,原本沒有被給予厚望的南線的桂南會戰中也取得了之前所講過的昆侖關大捷。

面對中國軍隊大規模的同時進攻日軍前線部隊一時間被打蒙,許多兵力薄弱的地區當即被我軍所攻克,由于是全線作戰,日軍根本無法抽調部隊重點支援哪一具體戰場,雖然戰役的最終結果仍舊沒能達到重慶政府高層的預期,且暴露了國民黨将領中普遍存在的越戰越怯懦,越打越放不開手腳的弊病,但他的結束标志着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日軍經此打擊再也無力組織全線攻勢,因而這場戰役仍不失為一場經典的戰例。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六場:長沙會戰

長沙會戰前前後後打了三四次,時間跨度也從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開始到19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結束曆時五年之久,光是倒在長沙城下的日軍就足有11萬人之多。

之前我們講到了許多大捷與勝仗,不妨在長沙會戰這裡我們就來談一談唯一戰敗的第四次長沙會戰吧。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由于前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我長沙守軍将士在如臨大敵之際産生了輕敵思想,于是便仿照着前三次長沙會戰的部署對本次會戰進行了準備,但日軍卻早已吃透了薛嶽在前三次長沙會戰中的那幾招,針對性的部署了三路兵力同時出擊直逼長沙城,許多諸如嶽麓山陣地這樣在前幾次戰役中有突出貢獻的外圍陣地遭到了日軍的迅速打擊,僅僅在戰役剛開始的時候就被日軍所攻克,随着外圍重點防禦區域被攻克,長沙城也陷入了累卵之危,不出幾日便日軍便兵臨城下。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同時日軍吸取了經驗教訓,将部隊分散部署,一部分圍攻長沙城,另一部分時刻準備切斷支援長沙部隊的退路,一時間薛嶽進退兩難,進,則主力和長沙守軍盡數被圍,退,則坐視長沙被攻克,最終薛嶽下令長沙守軍向外突圍放棄長沙,他的“天爐戰法”也就此被日軍所破,長沙城僅僅被圍三日便被攻克。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七場:仁安羌大捷

中國遠征軍帶着祖國的使命出征緬甸,以最艱苦的條件捍衛西南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他們每個人都是英雄,而在遠征軍的諸多英雄故事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那必然是以少勝多的仁安羌大捷。

由于遠征軍出國作戰的目的本身就是配合以及支援盟軍部隊在緬甸的部署,是以遠征軍的很多戰役都同盟軍部隊産生了合作,但這個合作關系并沒有我們所想的那般愉悅,大多數時候遠征軍将士都被盟軍當作橋頭堡頂在最危險的地方,執行最艱巨的任務,仁安羌之戰也不例外。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那時英軍部隊在撤退途中遭到了日軍的襲擊,為了幫助自己的部隊脫困英軍指揮官電令中國軍隊前往支援,其中我軍大部分部隊已經投入戰鬥,真正能夠幫他們解圍的隻有一個團的兵力,而日軍卻有一半個聯隊将近3000人的兵力。

為了完成任務劉放吾率領全團1000餘名戰士同日軍展開了生死搏殺,并輔以英軍所攜帶的火炮對日軍進行轟擊,一時間讓日軍搞不清自己面對的中國部隊究竟是何規模,為了擺出大部隊反攻的态勢,劉放吾令部隊大字排開展開佯攻,一時間吓的日軍連連退卻,在英軍主力完成撤退後劉放吾又在英軍的裝甲炮火支援下直接打進了仁安羌油田區,日軍全線潰敗,我軍以500餘人的傷亡斃敵1200多,開創了我軍自入緬以來的首次勝利。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八場:台兒莊大捷

如果問全面抗戰初期我軍取得的最大勝利是哪一場戰役,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台兒莊大捷。

台兒莊戰役前後斃傷日軍2萬人,創造了全面抗戰爆發初期的最大戰果,但其實這個戰果的到來卻十分偶然,原本負責布防徐州以北的國軍司令長官韓複榘不戰而逃,後被國府以抗戰不利為名所處決,日軍也是以長驅直入不費吹灰之力突破了黃河天險進而攻占濟南泰安等戰略要地,徐州會戰原本的部署被打亂,李宗仁隻得重新調整部署,最終選擇了台兒莊為決戰地點。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為了引誘日軍第五師團進入包圍圈,李宗仁指令一支部隊營造出步步為營且戰且退的姿态,一面派出張自忠馳援臨沂,造成内部空虛的假象。

日軍第五師團果然上鈎孤軍深入到了台兒莊,為了圍殲該股日軍,李宗仁命張自忠部回援台兒莊同龐炳勳共同圍殲第五師團,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軍閥混戰期間龐炳勳臨陣倒戈出賣了張自忠,二人是以結怨,也正是這段曆史讓第五師團認為張自忠部不會幫助龐炳勳部,故而敢孤軍深入,即便是李宗仁也對張自忠是否會執行這份指令也存疑。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令人欣慰的是,在民族大義面前張自忠将軍不計前嫌當即回援,最終取得了台兒莊大捷,殲滅日軍近2萬人,正是這股“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的團結抗戰态度讓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戰争的汪洋大海,就是這股流傳了千餘年的精神讓中國人民再次團結了起來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九場:淞滬會戰

之前談完了我們在抗戰中取得的各項勝利和捷報,那麼在本期節目的尾聲我們不如來談一談那些可歌可泣但卻最終以失敗告終的戰役吧,而這些血戰惜敗的諸多戰役中以淞滬會戰最為重要,同時也最為慘烈。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在淞滬會戰之前國民政府對日軍的攻擊政策進行了評估,國府認為中國自北向南出了長江黃河秦嶺之外根本無險可守,一旦日軍取得突破将會是大踏步的占領我國的領土,而且倘若日軍一河南河北一帶長驅直入,很有可能将中國軍隊以東西為界一分為二,進而圍而殲之,國民政府當即想起了直系軍閥蔣百裡曾提出的國防設想,那便是将來犯之敵的進攻方向強行拉為自東向西。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為了完成這個部署,國民政府當即集結了海陸空三軍中的精銳準備上海同日軍展開一場大會戰,但由于情報提前外洩,日軍在長江沿岸的艦隊提前撤出,可以說戰役一開始便走了樣。

而在陸上的作戰中我軍也陷入了困境,國民政府引以為傲的德械師也出現了步坦不協同以及日軍火力更為迅猛的諸多問題,最終不得不大量調集各路軍閥的部隊馳援上海。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但要命的是這些從全國各地奔赴上海的部隊卻沒有什麼有效的交通工具,甚至有些部隊都是徒步趕往前線,原本占據主場作戰後援充足的我軍反倒是趕不上海運而來的日軍增援迅速,雖然在四行倉庫、吳淞口等地我軍均打的頑強,但最終還是敗給了日軍,雖然淞滬會戰最終失敗,但他卻将日軍死死的卡在了上海3個月,直接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叫嚣,也為日後中國軍隊在部隊建設中要搞好步坦協同留下了深刻教訓。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第十場:南京保衛戰

我們本期所要盤點的最後一場戰役就是轟轟烈烈但又令人唏噓的南京保衛戰,這次的盤點中我們不詳細講述戰役的經過,而是将重心放在南京保衛戰為何會以慘敗而告終。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南京政府在西安事變之前始終報以“安内”的路線,蔣介石政府将大量的軍事發展重心都放在了如何同紅軍作戰,如何收服軍閥等方面,而原本防備日本發起進攻的長江要塞也在一二八淞滬抗戰結束後停工,以國府目前的情況來看,南京城防隻剩下了沒有造好的要塞以及南京城的城牆。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再加上之前淞滬會戰中國府對日軍的估計不足,沒有預料到淞滬會戰能夠折損自己大半的精銳進去,能夠投入南京保衛戰的作戰部隊大多數都是剛剛經曆了淞滬會戰的洗禮,他們沒有得到休整和補充便又要投入到新一輪的大會戰之中,而原本就在南京城内的警備部隊并不多,就算把稅警部隊也拉來也湊不上多少人,是以南京城的守備兵力實際上也是十分空虛的。

更令人難以想象的是國府内部并非都支援守備南京,甚至很多将領高參都認為南京應當直接舍棄,是以城内守軍守将的軍心實則不穩。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當敵軍兵臨城下時,蔣介石又害怕将自己的家底折損進去,進而下達了棄城突圍的指令,原本還有鬥志的部隊也失去了奮戰的想法,最終南京城破,警備司令唐生智下達了撤退指令後随即離開南京城,而此時的南京守軍隻接到了一封撤退的指令,從哪裡,怎麼撤都搞不清,最總是守軍的有生力量沒有很好儲存,捍衛南京城的行動卻功虧一篑。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結合今天我們所盤點的十場戰役我們不難發現一個道理,那便是以同樣惡劣的裝備水準下,我軍是可以取得勝利的,而取得了勝利的戰役必然是官兵上下,各兄弟部隊之間團結一緻共同抗敵。而失敗了的戰役也都是指揮官畏首畏尾甚至各懷鬼胎進而丢失了勝利。

抗日戰争的勝利是用先烈們用生命換來的,更是中華民族的兄弟姐妹們團結抗戰的産物,合則生分則死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

盤點抗戰中的10場經典戰役,平型關一戰揚我國威,南京失守舉國哀歎

謹以此篇獻給所有在抗日戰争中犧牲的,幸存的戰士們,以及在抗戰中做出了貢獻的普通百姓們,是你們的付出換來了中國今日的榮光,是你們的犧牲換來了後代挺起腰杆做人的底氣,你們将永垂不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