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在充滿了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也會擁有一顆夫妻的心,在不知不覺中,将溫暖和關愛帶給身邊的人,當一個人将給予别人愛變成習慣的時候,她自然也會得到同樣對等的愛的回報。

“宗教、田園、鋼琴、英語和民主精神,使這個家庭與當時中國萬千個普通家庭相比較,處在一種‘世外桃源’的優越環境中,既有基督教嚴格的生活秩序,又有和諧、歡樂和詩情畫意的氛圍。”

宋慶齡的母親倪桂珍生性善良、樂善好施,一直緻力于教會、學校、醫院、赈濟等各種慈善事。宋慶齡在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從家庭中獲得了良好的家教和愛親人、愛他人的習慣,她的一生都在将這種愛不停地傳遞下去,溫暖着周圍的人。在國母的光環之外,将溫暖和關愛别人當成一種習慣,才是她得到身邊人尊重和愛戴的真正原因。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16歲來到34歲的夫人身邊,隻因夫人一句話,就決定一生伺候她

人生在世都是孤獨的,都渴望得到愛,那究竟要怎樣才能得到别人真心的愛呢?或許宋慶齡和陪伴了她53年的保姆李燕娥之間的動人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李燕娥16歲來到34歲的宋慶齡身邊,隻因為宋慶齡的一句話,她就發誓一定要守候她一輩子。宋慶齡從未将她當下人對待,給了她親姐妹般的關愛,李燕娥也用同等的愛回報給了宋慶齡。

和舊社會的許多可憐女性一樣,李燕娥有着一個非常悲慘可憐的身世,對孤苦無依的李燕娥來說,遇到宋慶齡是她一生的福氣,遇到這樣一個心地善良的貴人,才讓她從凄苦的命運中逃離了出來。反過來,李燕娥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知恩圖報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動來報答宋慶齡,将一生的陪伴和忠誠都給了她。

1911年十月初十,李燕娥在廣東中山出生,比1893出生的宋慶齡小了十八歲。李燕娥的父母都是船工,雖然家中一貧如洗,如果有父母陪在身邊,她還是能夠在辛苦的生活中找到幸福的感覺,偏偏她還沒長大,父母就雙雙離世。成了孤兒的李燕娥,由心地善良的叔父收養,從小就跟着叔父在船上生活。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1927年,李燕娥長成了一個16歲的大姑娘,到了該出嫁的年紀,“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這一次嫁人的好壞,就決定了一個女人一生的命運。命苦的李燕娥,幼年失去雙親,嫁人的時候偏偏又遇人不淑。李燕娥的丈夫不僅整天無所事事,還動不動對她大打出手,将她當成生活不如意的出氣筒。

李燕娥雖然從小跟着叔父長大,但也從來沒有忍受過這種非人的折磨,她骨子裡還是非常倔強的,不願意忍受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李燕娥的心一橫,決定離開這個讨厭的丈夫,自己去外面的世界闖蕩,隻要有一雙勤奮的雙手,不相信會被餓死。

但是究竟要去哪裡?李燕娥的心中還是有些猶豫不定,不過她知道有一個同鄉譚媽在上海打工,于是就千裡迢迢地從廣東跑到上海去投奔譚媽。李燕娥和宋慶齡的緣分,就是從這裡開始的,譚媽當時正在宋慶齡的家裡當保姆。

當李燕娥找到譚媽以後,譚媽見她可憐,也很樂意幫她在上海找一份工作,于是就把李燕娥介紹給了宋慶齡。這個時候孫中山已經去世了兩年,宋慶齡的身份特殊,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她要應對複雜的政治形勢,家中找來的下人也得問清楚來曆。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李燕娥來到宋慶齡家中,見到這個女主人說話溫聲細語,對人的态度也非常尊重友好,當時就覺得很是親切,她也很想得到這份工作。在宋慶齡問她家中情況的時候,李燕娥仿佛突然遇到了傾訴不幸遭遇的知心人,她滿眼含着淚水,訴說了自己坎坷的身世,不幸的婚姻。

宋慶齡在充滿了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從小受到母親倪桂珍的教導,對别人的不幸遭遇總是充滿了同情,也總是力所能及地伸出援助之手,當時的李燕娥才16歲,卻已經遭遇如此多的的不幸,宋慶齡聽完後連聲歎氣,同情地對她說:

“你多麼不幸,你多可憐呀。”

也許對于一個經曆過不幸和痛苦的人來說,這樣簡單的一句同情之語就是最大的安慰,宋慶齡當即決定,要把這個可憐的女孩留在身邊,讓她做自己的保姆。

但宋慶齡身邊的下人也不止李燕娥一個,為什麼宋慶齡後來和李燕娥的感情格外深厚呢?這也和李燕娥對宋慶齡的忠誠和愛護有關。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當得知宋慶齡答應把自己留下來,給自己一份工作的時候,李燕娥的心中充滿了感恩,從見第一面開始,隻因為宋慶齡的一句話,李燕娥的心中就決定了要一生守護宋慶齡,她發自肺腑的說道:

“夫人,我願意服侍您一輩子。”

從兩個人一生的經曆來看,李燕娥的這句話并非是一時興起的虛言,她确實用一生的時間來實踐了她的諾言。

名義上是主仆,實則情同姐妹,陪伴半生相依為命

當初違抗了父母的意願,嫁給比自己大三十多歲的孫中山,宋慶齡從32歲開始,就過起了單身的生活,李燕娥在宋慶齡的幫助下,擺脫了糟糕的婚姻,之後也是終身未婚,在53年的漫長時光裡,兩個人相依為命,雖然名義上是主仆,實際上卻情同姐妹。

李燕娥能夠得到宋慶齡的尊敬,和她自身的品性有很大關系,宋慶齡對别人稱贊李燕娥,說她是“不拿槍的警衛員”,李燕娥雖然沒讀過書,卻是非分明,有着一片赤膽忠心,在複雜環境之下,也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宋慶齡評價她:

“李姐雖然沒有文化,但是非分得很清楚,是位堅強高尚的女性。”

1927年,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掀起四一二政變的腥風血雨,大肆屠殺共産黨員和革命群衆,宋慶齡對此強烈反對,發表聲明嚴厲聲讨,和蔣介石公開決裂。

宋慶齡說:

“蔣介石一背叛革命就開始殺人,是以,隻要他是國民黨政府的獨裁者,我就不在其中任職;如果他也算是個基督徒,我就不做基督徒。”

作為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的态度有極高的影響力,蔣介石對宋慶齡的行為非常氣憤,又不能拿她怎麼樣,就派特務去拉攏宋慶齡身邊的人,想通過這種方式監控她的行為,和宋慶齡形影不離的李燕娥自然成了他們第一個下手的對象。

一開始特務通過送錢、找待遇更好的工作這種方式來引誘李燕娥,都被李燕娥嚴詞拒絕。1931年,宋慶齡居住在上海,身邊隻有李燕娥照顧,每天早上李燕娥都會從門口取回信件,有一天她取回了一個沉甸甸的信封,宋慶齡打開一看是兩顆子彈,但絲毫沒被吓倒。

金錢搞不定,沈醉受戴笠訓示,又準備用人情牌來打動李燕娥。李燕娥到一家裁縫店給宋慶齡做衣服,經常碰到一個姓張的廣東老鄉,叫張媽,張媽說自己也在大戶人家當女傭,去裁縫店是給鄉下的妹妹做衣服。時間長了,李燕娥就和張媽熟悉了起來,李燕娥為人熱情,張媽很關心她,兩個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但是後來,張媽開始經常有意無意地打聽宋慶玲的情況,這引起了李燕娥的警覺,她回家就把自己和張媽認識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宋慶齡,宋慶齡斷定這個人是女特務,因為一個女傭不可能經常去進階裁縫店給妹妹這麼貴的衣服。

一計不成,沈醉又相處了一個“美男計”,李燕娥當時才三十幾歲,對愛情還抱着期待,沈醉找來一個男特工,假扮計程車司機,經常和李燕娥偶遇,從未墜入過愛河的李燕娥這次确實心動了,和這個男朋友都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李燕娥又來請示宋慶齡的意見。

看到李燕娥找到如意郎君,宋慶齡也很替她高興,但是為了李燕娥的幸福着想,宋慶齡說還是要調查清楚這個人的底細,結果一查,發現這個人又是個特務,這次李燕娥真的傷透了心,她堅決和這個所謂的男朋友分手,而且對宋慶齡說,自己以後都不會再起結婚的念頭了。宋慶齡安慰她,如果以後遇到真愛,還是要争取,自己也會真心地祝福她。

或許是上天的安排,讓這個兩個女人一直互相陪伴在一起。解放後,宋慶齡因為工作原因經常住在北京,李燕娥就留在了上海。宋慶齡開玩笑說:

“到北京去是上班,到上海來是回家。”

李燕娥就是留在上海看着這個家,她們每個星期都會通信互報平安。1961年,李燕娥遭遇了一場人生的大劫難,讓宋慶齡擔憂不已,親自回到上海照顧。

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請了一個廣東順德來的廚師,名叫何元光,為人很不老實,喜歡對女性動手動腳,1959年的一天,李燕娥正在做飯,何元光跑過來欺負她,性格潑辣的李燕娥哪裡受得了這口氣,拿着鍋鏟盛了一鏟油潑到了何元光的脖子上,燙得他身上起了泡。

何元光怕醜事被人發覺,隻好撒謊說是自己燒菜時不小心被燙傷的,這次何元光的心裡就和李燕娥結下了梁子。李燕娥為人剛直不阿,何元光卻喜歡小偷小摸,經常偷東西到自己家裡去,都被李燕娥當衆揭發,何元光一直伺機報複,1961年11月,李燕娥被何元光在廚房中持刀砍傷、昏迷不醒,幸虧管理者周知康等人及時發現,推開廚房門制服了何元光,将李燕娥送到了華東醫院搶救。

家裡人怕宋慶齡擔心,都把李燕娥受傷入院的消息瞞着她。但宋慶齡每周都要和李燕娥通信,這次連着很長時間都沒有收到李燕娥的回信,像是有感應一樣,宋慶齡的心中非常不安,再三詢問才得知了李燕娥頭部被砍傷的消息。

宋慶齡急匆匆地回到上海,看到李燕娥頭上的傷,眼淚就止不住地留了下來,對着李燕娥說道:

“李姐,你受苦了,我在夜裡夢見你滿頭是血,吓得我一夜難眠。這像是夢,亦真亦假,今天總算弄清楚了。”

雖然宋慶齡比李燕娥大了将近二十歲,但她卻一直稱呼李燕娥為李姐,還記得專門給她過生日。

1971年,宋慶齡給上海寓所的管理者周和康寫信說:

“現在委托你辦一件事:舊曆10月10日是李燕娥的生日。她在我處服務快40年了,我應該對她忠心耿耿的工作有些表示。請你在9日那天代買一隻熟的大油母雞及8斤蘋果、2斤香蕉送給她(連同這張賀片)。多謝你!”

宋慶齡一直以尊重和平等的心态對待他人,李燕娥的房間住在二樓,還有一個朝北的陽台。宋慶齡喜歡拉着李燕娥一起吃飯,還把坐北朝南的主座讓給她,李燕娥不肯,她推辭說:

“您是上司,這個位置應該您坐才對,我坐在這裡算怎麼回事啊?”

宋慶齡笑着回答:

“正因為我是上司,才讓你坐北朝南啊!要是我老是高高在上,那還說個什麼平等嘛!”

1979年,李燕娥患了子宮癌,宋慶齡把她接到北京親自請人照料,看着李燕娥越來越嚴重的病情,經曆了大風大浪的宋慶齡,在就要失去最親的人時,也悲傷得無所适從:

她給朋友寫信傾訴自己的擔憂:

“我親愛的管家患了可怕的疾病,使我十分心煩意亂。她跟随我50年了,她是那麼的忠誠,也是我最可信任的朋友。我害怕她很快會死去……她躺在床上全然不知真正折磨她的是什麼病痛!我是如此悲傷和六神無主……”

1981年2月,李燕娥病逝,在她彌留之際,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宋慶齡:

“我去了以後,誰來照顧你呢,我最放不下心的就是你啊!”

16歲保姆陪伴34歲宋慶齡夫人53年,一生未育,去世時間隻隔一百天

對于李燕娥的後事,宋慶齡說:

“我一直答應讓李姐的骨灰埋葬在我父母的墳的旁邊,要立她的碑。我以後也要埋在那裡。”

1981年5月,在李燕娥去世100多天之後,宋慶齡也因病離世,生前她對自己的後事也已做好了交代:

“千萬别把我和丈夫埋在一起,讓我回到爸爸媽媽身邊去吧,我想陪陪他們。”

在上海萬國公墓宋氏墓地,中間是宋慶齡父母的合葬墓,東側是宋慶齡墓,西側對稱位置是形狀相同、大小相同的李燕娥墓,墓碑上刻着“李燕娥女士之墓——宋慶齡敬立”。

同命相連,相伴半生,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無論生前還是身後,她們将永遠相伴相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