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清朝的最後時期,也有一些人是以而發财,但也也有一些人,也從輝煌走向落寞,而這些人當中,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胡雪岩這個人。相信對于經商之道有所研究的人,對于他一定是比較了解的。作為一個商業大亨,他所擁有的才幹和機制的頭腦,是很多人說羨慕的,而他的财富積累也相對較多,但他的這一生過得卻并不像我們表面上看上去的那麼風光。作為一個富可敵國的人,短短三天之内能夠成為一個窮光蛋,在憤憤而中之前留下的三句話,引人深思。那麼是什麼樣的三句話呢?

胡雪岩是最早期的一個有着商業頭腦的市井小販,然而在他的一生當中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所賺取的錢财卻盆滿缽滿,成為了當時滿清王朝的首富。作為家境貧寒的他,做過許多的雜活,甚至當過跑堂和學徒,然而在自己最為關鍵的時期,卻因為錢莊老闆對他的信任和栽培,将5000兩銀子和錢莊托付給他,使得他能夠有了賺取更多錢财的資金原始積累。當人順利的時候,機遇也會随之而來,而他遇到的第2個人就是一個沒錢進京考官的王有齡。
這個人對于他的幫助最大的地方在于,他在自己最為困難的時候,給了他500兩銀子,讓他能夠獲得較高的官職,而後為了表達對他的感激,兩個人的來往也相對較為密切,是以在官職越來越上升的過程之中,胡雪岩的生意也随之而做大。在這樣的相輔相成之間,胡雪岩也就成為了有着較多錢财的這樣一個商業大亨。然而王有齡再怎麼厲害,卻敵不過當朝最火爆的左宗棠等人,是以為了攀上這層關系,他想到了一個絕頂的辦法。
當時他通過小道消息得知左宗棠在為軍饷發愁,是以有錢的他,自然也有了資本跟左宗棠談判,而他的這一舉動,不僅解決了左宗棠在軍事上的燃眉之急,也讓他們兩個人的關系是以而建立。這種慷慨解囊的舉措,也讓左宗棠為他的後來發展鋪了很多的路。但是左宗棠和李鴻章兩個人的關系非常的對立,是以在胡雪岩想要做到人生最大化之時,也有了一定的短闆。
當時的他為了能夠控制國内的缫絲廠,是以選擇了大量收購生絲,而這些生絲,在兩次機遇之下,他并沒有将其賣出去,因為他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挑戰英美的貨币體系。是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必須要不斷的積累更多的生絲,讓自己能夠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但是生絲的運轉以及購買必須需要銀行的支援,而他在各大銀行奔走之間,大家也開始對這個收購生絲的人有了抵觸情緒,并且将答應他的彙款放了鴿子。這件事讓他受到了限制,是以為了讓生絲有更大的回環餘地,他找了阜康銀行,但這個銀行把錢給他以後,反而讓他的運轉更加吃緊,而且有很多與他有過節的人,傳出的消息是他的生意賠了,銀行也面臨倒閉的消息更是讓他雪上加霜。
作為商人來說,遇到行業上的打壓是相對較為正常的事情,而他的這種商業上的告急,也隻能夠求助于自己之前所報道的大腿左宗棠。但此時的左宗棠與自己最為強勁的敵人,李鴻章兩個人之間的沖突叢生,是以在朝堂之上并沒有絕對性的話語權。但這種關鍵時刻,李鴻章又為了打倒左宗棠,将這個給他經濟支援的人扳倒了。因為這其中有絕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李鴻章利用職務之便對胡雪岩施壓,使得他的經濟運轉不能夠非常的困難,也就使得這個生意做不下去。這一波擠兌他的風潮基本就是由李鴻章操縱,而讓他在三日之内破産。
然而最大的打擊是胡雪岩為官還借錢從商的事情被捅到了慈禧面前,慈禧為了徹查這個商業大戶,下令抄家、革職,于是這樣一個商業巨頭就此倒下,在他的悲憤抑郁之中,也就離開了人世。但他在臨終之前卻留下了三句話,''後人不要經商,後人不要從政,胡李不能通婚。''這句話背後所包含的含義就是經商之路太苦,而從政之路又太難,并且自己與李鴻章之間的恩怨糾葛是這輩子最大的敗筆,是以才能夠對他抱憾終生,而且并不允許自己的後人與李家之人通婚。其實從他的一生,我們能夠看到的不僅僅是他的輝煌與落寞,更多的還可以讓自己對于經商方面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