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中國曆史的知名将領很多,有的能夠成為名将為國守邊,而有的則是昙花一現,不但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還使得自己的國家承受更大的損失,成為曆史的笑話。在曆史上就有這樣的鮮明對比,同樣都是紙上談兵,但結局卻是形成兩個極端。

這就是韓信能夠剛出道,就不斷創造輝煌的勝利,成就“兵仙”的威名。而趙括與馬谡卻是面臨悲劇性的慘狀,成為紙上談兵的笑柄。其實如果認真分析那段曆史,就會發現,軍事理論成就高,并不代表就是沒有真才實學,但卻是需要适應成長的空間,可是此二人,都是沒有這個機會與時間,隻能悲劇收場。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一、經曆磨難才能鑄就輝煌

任何名将的成長史,必須經曆生死的磨煉,才能一步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發展空間與位置。而這就取決于自己的人生經曆與學識,韓信的人生經曆,可以說是曆經坎坷,備受折磨的辛酸史。曾為了生存而受胯下之辱,為活着而備受人情冷暖,世态炎涼。

他是在艱難的環境中,不斷地研究兵法。體會過民心人性的變化,也曾跟随當時一流名将與超一流名将,見識過他們的作戰指揮。這是對于兵法的最好見證,就是在實戰中,磨砺自己的指揮才能。雖然在項梁與項羽帳下,不被重視,但是卻是學到不少的指揮經驗。這兩人都是當時的頂級名将,這對他的成長很重要。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反觀另外兩位,趙括是趙國名将趙奢的兒子,出身名門貴族,享受高等的教育,卻沒有任何的實戰機會與理論驗證。接觸的環境也都是因為其父的能力與地位,而對他多有恭迎,這讓他并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的真實實力如何。

馬谡的情況與他基本相同,同樣是荊州士族名門之後,其父親是蜀漢重臣馬良。有着良好的教育素養,以及父親的政治人脈資源,但唯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的檢驗。兩人都是有着過高的學曆積累,且并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世情。依靠的都是祖輩積累的資源,但自身對于自己,卻沒有清醒正确的認知。是溫室中成長的花朵,未經曆真正的暴風雨。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二、對手級别決定成長空間

兩者之間的成長經曆與認知水準,決定自己的潛力與發揮的狀态。韓信經曆過最底層的磨煉與豐厚的戰場經驗積累,見識過名将之間的對決,對自身的認知提升,以及不足之處的補充,都有極大的幫助。

初上戰場也是處于戰略牽制作用,對手的級别與他的水準還有一定差距,這給了他足夠的成長空間,最終不斷地擊敗較弱的對手,最後在與最強的高手項羽對決。而他也完成自己的經驗積累與實力提升,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帥。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反觀趙括與馬谡,情況則大大相反,一上場就被委以重任,而且都是關乎國運的關鍵性決戰。這種級别的戰鬥,一般都是雙方實戰經驗豐富的名将對決,卻是交給兩個新手菜鳥指揮對戰。可見難度之大,考驗之大,心理的抗壓能力與指揮能力,能否适應戰場節奏與正常發揮,都是一個未知數。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趙括的失敗就在于對手是秦國名将殺神白起,而自己所處的位置,就是被秦國舉國之力的兵力包圍。雙方的态勢是敵攻我守的持久戰,可是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輕易決戰,又疏忽防守。最終糧道被斷,自身攻擊被打退,隻能被圍困于死地。即使突圍也沒有章法,打成崩潰的局面,一戰趙國國運斷絕。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馬谡的情況比他好一點,但對手也是曹魏名将張郃。自身又不聽從諸葛亮的慎重安排,大意布置兵力,被人家抓住空子,奪得戰略要地,使自身陷入被動境地。兩人都是初次上陣,就遭遇名将級别的打擊,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層次。而失敗的後果,就是軍事生涯的斷送。

三、首場秀還是要有合适的練兵之地

從上面兩者的差別來看,首場秀不适合與高手對決,因為自身還沒有完成,從理論到實戰的身份轉變。貿然突擊的後果,就是自己的敗亡。韓信就是不斷地通過弱的對手,完成自身的升華,在具備足夠的能力之後,才有最後一搏的實力與資本。

趙括與馬谡則是一上場,就以悲劇收場。這就能看出,戰場不是兒戲,合适的練兵場地,才能有自己的實力發揮,以及上限的提升。

同樣是“紙上談兵”,為何趙括馬谡活成了笑話,韓信成了兵仙

結語:理論高手,并不是沒有成長為統帥級别的人物,但需要的是足夠的成長空間與戰場積累。而不是直接就面臨超一流的名将,最終不可避免失敗的命運。不經磨砺難以成材,認不清位置,終将經曆慘痛的後果。

韓信的成功是因為提前經曆各種磨難與戰場曆練,才有新秀的成功,最終的成就。而趙括與馬谡則是開戰就被高手拿下,遺憾退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