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鐵臂阿童木、奧特曼、hello Kitty、卡拉OK、灌籃高手、emoji……這些東西,跨越時間,幾乎成了所有X世代、Y世代和Z世代的人共同的童年回憶。

當然,這種影響力今天依舊如此。比如,前段時間的奧特曼下架引發不滿就是一個鮮活的案例。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大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些東西逐漸被日本創造并傳播開,為日本帶去了财富和猛增的文化影響力。

在探究日本文化創造力的《日本原創力》一書的作者馬修 · 阿爾特眼裡,這些東西是“三無産品”:無關緊要、無可避免、無可估量,他将它們形容為一個個“幻想滿足裝置”。在他看來,這些小小的文化産品,是虛構的、是幻想的,但是這些幻想卻重塑了我們所有人。

那麼,日本到底是如何創造出這些改變我們所有人的幻想産品?這些産品又曾産生了哪些影響?今天,就跟着未讀君一起來探索下吧。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日本制造”的元宇宙是“幻想”

事實上,整個日本都是徹頭徹尾的虛構。沒有這樣的國家,也沒有這樣的人民……如我所說,日本人民隻是一種風格,一種精緻的藝術幻想。

——奧斯卡·王爾德,《謊言的衰落》

奧斯卡 · 王爾德将日本稱作“徹頭徹尾的虛構”時,所提及和試圖颠覆的是一種經過刻意美化的傲慢心态:日本是西方幻想的産物。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王爾德

它是維多利亞時代人們口中的“古國”,多年來一直是引人遐想的奇妙之境。在西方人的眼裡,日本是“幻想的國度”、“嬰兒的天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臆想才被打破。

1945年,在日本戰敗後,日本制造商盡其所能地掩蓋他們銷往世界的産品的原産地。10年後,一向以強硬粗暴著稱的美國國務卿約翰 · 福斯特 · 杜勒斯漫不經心地告訴日本首相吉田茂,日本永遠别指望自己的商品能在美國找到大市場,因為“日本生産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私下裡,他甚至表現得更加傲慢,對一位密友說:“對于任何關心日本經濟未來的人來說,選擇去自殺才是最符合邏輯的。”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事實的确如此,“二戰”後流入全球市場的第一批日本商品,激起的确實是陣陣嘲笑而非贊賞。“日本制造”淪為笑話,成為戰敗國廉價垃圾商品的代名詞:一美元的襯衫、用回收罐制成的錫玩具、插在雞尾酒上面的那柄輕薄的小紙傘……

然而,此時形勢已經在悄然改變。

小玩意與大轉折

1957年冬天,就在杜勒斯發表聲明後兩年,一台袖珍半導體收音機力壓群雄,成為美國人聖誕節必買的物品。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顔色鮮豔的TR-63是首款帶有索尼标志的産品,之是以選擇“索尼”這個名字,是因為它背後的文化内涵聽起來暧昧不明。

在當時,TR-63似乎不過是一種新的節日時尚,可它卻颠覆了美國人對日本産品性能的期待,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1957年從日本空運至美國的一批TR-63收音機

20世紀60年代,來自日本的新奇玩意兒像水滴一般不斷流入美國,而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高品質電子産品和汽車則像洪水一般湧入美國。突然之間,似乎反而是美國人淪為了笑柄。

當時,諸如豐田、本田這些“闖入者”取代了福特、雪佛蘭這樣的本土産品時,美國人民坐不住了,他們之前的傲慢被憤怒所取代,當時電視上經常會出現砸碎日本産品這樣的新聞。

然而,孩子們卻沒有成年人那種對日本産品的憤怒。因為孩子所需要的許多東西,在美國文化中并不能找到對應物。

比如像随身聽和卡拉OK機這樣令人難以抗拒的小玩意兒;一隻可愛的小貓(kitty),名字貌似是“你好”(Hello),出現在為女學生量身定制的一系列産品上;還有設計精良的玩具、各種電子遊戲、動漫和漫畫……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HelloKitty不是貓,她的背後其實是小女孩,她成功的秘訣是日本人所謂的“卡哇伊”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鐵臂阿童木》的背後是一顆善良的心及年輕人對未來的興奮之情

時間到了20世紀90年代,股市崩盤、泡沫經濟破滅,日本的經濟陷入谷底。日本人将泡沫破滅後的二十年成為“失去的二十年”,但在這個黯淡無光的二十年中,神奇的事情卻在發生。

經濟下滑,但文化影響力猛增

20世紀90年代,日本陷入低谷。然而這“失去的二十年”,也是“日本制造”逐漸占據全球年輕人内心的20年。

在此期間,日本漫畫書的銷量遠遠超過美國漫畫書,《紐約時報》迫于形勢,不得不專門拆分出一個獨立的暢銷漫畫書排行榜;安逸猿、惠美壽之類的小衆時尚品牌開始走入國際名人的衣櫥;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等時尚先鋒從本土明星一躍成為全世界的潮流風向标;優衣庫、無印良品等超級零售商快速發展。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

小說家村上春樹開始吸引大量外國讀者;導演宮崎駿憑借一部卡通片,而且是一部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卡通片——2003年的《千與千尋》,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從此,宮崎駿成為一個傳奇,日本動漫也活的了全球無數人的喜愛。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随着經濟的下滑,日本的文化影響力卻在猛增。因為無論在個人還是在社會層面上,我們大多數人與日本互動的真正方式是産品,我們都通過産品與它互相作用。

通過這些“三無産品”——動漫、遊戲、奧特曼、寶可夢、emoji表情、Cosplay等日本創造,我們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我們與他人溝通和與自己獨處的方式,以及我們塑造自我身份的方式都發生了變化。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丸三公司制作的第一款怪獸模型,其形象來源于圓谷英二早些時候創作的《奧特 Q》劇集——正是這部劇奠定了《奧特曼》的概念基礎

日本通過将我們需要的産品(包括汽車、家電和便攜式電子産品)兜售給我們而緻富,但它也通過賣給我們想要的東西來讓自己受到喜愛。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在“空軍一号”上玩紅白機的第一夫人希拉裡 · 克林頓,照片攝于1992年

“幻想滿足裝置”

在《日本原創力》中,這些“三無産品”被作者稱為“幻想滿足裝置”,書中講述了一則關于真正在全球範圍内具有文化吸引力卓越産品的故事。

英國外交官阿禮國,他在1863年将日本戲稱為“嬰兒的天堂”他對成年人毫不掩飾地享受兒童的快樂,非常震驚。

1876年,美國教育家威廉 · 埃利奧特 · 格裡菲斯曾驚奇地說:“我們經常看到成年男子和身體健全的日本人,滿心歡喜地玩着西方人早就和他們的圍嘴一起束之高閣的遊戲。”

他原本指的是抽陀螺、放風筝等傳統娛樂,不過随着時間的推移,“娛樂”變得越來越複雜,日本創意人士從老舊和簇新的幻想中汲取靈感,創造出愈加強大的娛樂混合體。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安友雄一,串流卡拉OK技術先驅

随着半導體等新技術逐漸走出實驗室然後進入消費市場,随着現代生活變得越來越陌生,幻想滿足裝置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時代産物,它們開始改變自己所處的時代。娛樂開始成為工具,它在實用性上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設計之初所針對的本土人。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第一個席卷全球的日本創造物《天空入侵者》

正是這一原因,使得日本文化能夠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崩潰時向外擴張,在全世界散播其希望和夢想——一個由遊戲和幻想推動的超新星般的社會。我們吸收日本幻想,并由此産生對“酷”“世界主義”“女性氣質”和“男性氣質”的新認知。

“宅經濟”和“元宇宙”

一個令人時常驚訝、偶爾沮喪的赤裸事實表明:一群徹頭徹尾的怪胎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着我們的現實。

在虛拟世界裡,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經過遊戲化,其最終回報便是積分、勳章和點贊數。創作者與消費者、新手與老手、主創與狂粉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所有人都整日沉湎于虛拟世界,通過吸收種種幻想來定義自己。

這已經不再是簡單地為了娛樂,而是成了一種逃避現實的迫切需要。疫情的到來更是加速了這一切。

如今,上述種種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們也很容易将其視為理所當然。是以,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這種幻想的基因才是真正“元宇宙”的核心,也是文創産業不可言說的秘密。

如果你對日本、日本文化産品、日本原創力感興趣,不妨去《日本原創力》裡尋找答案。

另外,正如知名企業家、财經作家吳曉波評語的那樣:

這本書以一個調查者的視角,深入梳理了戰後日本的匠人、商人、藝術家、文學家們,如何在滿足國民精神生活内需的同時,打造了席卷世界的文化消費浪潮。不得不說,日本這種原創層面的“制造能力”,更是我們需要學習與超越的。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 吳曉波

《日本原創力》這本書,不僅是一段有關日本匠人、藝術家、商人、天才和怪人的故事。它也是日本文化消費潮流崛起的商業史,是洞察中國新消費時代趨勢的參考書。

為什麼說最“元宇宙”的國度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聊 一 聊

你童年的“幻想滿足裝置”是什麼?

評論區說說吧~

文=大雄、33

排版=33

封面=《紅辣椒》

圖檔=文中圖書、網絡

學習“幻想”的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