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铁臂阿童木、奥特曼、hello Kitty、卡拉OK、灌篮高手、emoji……这些东西,跨越时间,几乎成了所有X世代、Y世代和Z世代的人共同的童年回忆。

当然,这种影响力今天依旧如此。比如,前段时间的奥特曼下架引发不满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大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些东西逐渐被日本创造并传播开,为日本带去了财富和猛增的文化影响力。

在探究日本文化创造力的《日本原创力》一书的作者马修 · 阿尔特眼里,这些东西是“三无产品”:无关紧要、无可避免、无可估量,他将它们形容为一个个“幻想满足装置”。在他看来,这些小小的文化产品,是虚构的、是幻想的,但是这些幻想却重塑了我们所有人。

那么,日本到底是如何创造出这些改变我们所有人的幻想产品?这些产品又曾产生了哪些影响?今天,就跟着未读君一起来探索下吧。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日本制造”的元宇宙是“幻想”

事实上,整个日本都是彻头彻尾的虚构。没有这样的国家,也没有这样的人民……如我所说,日本人民只是一种风格,一种精致的艺术幻想。

——奥斯卡·王尔德,《谎言的衰落》

奥斯卡 · 王尔德将日本称作“彻头彻尾的虚构”时,所提及和试图颠覆的是一种经过刻意美化的傲慢心态:日本是西方幻想的产物。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王尔德

它是维多利亚时代人们口中的“古国”,多年来一直是引人遐想的奇妙之境。在西方人的眼里,日本是“幻想的国度”、“婴儿的天堂”。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臆想才被打破。

1945年,在日本战败后,日本制造商尽其所能地掩盖他们销往世界的产品的原产地。10年后,一向以强硬粗暴著称的美国国务卿约翰 · 福斯特 · 杜勒斯漫不经心地告诉日本首相吉田茂,日本永远别指望自己的商品能在美国找到大市场,因为“日本生产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私下里,他甚至表现得更加傲慢,对一位密友说:“对于任何关心日本经济未来的人来说,选择去自杀才是最符合逻辑的。”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事实的确如此,“二战”后流入全球市场的第一批日本商品,激起的确实是阵阵嘲笑而非赞赏。“日本制造”沦为笑话,成为战败国廉价垃圾商品的代名词:一美元的衬衫、用回收罐制成的锡玩具、插在鸡尾酒上面的那柄轻薄的小纸伞……

然而,此时形势已经在悄然改变。

小玩意与大转折

1957年冬天,就在杜勒斯发表声明后两年,一台袖珍半导体收音机力压群雄,成为美国人圣诞节必买的物品。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颜色鲜艳的TR-63是首款带有索尼标志的产品,之所以选择“索尼”这个名字,是因为它背后的文化内涵听起来暧昧不明。

在当时,TR-63似乎不过是一种新的节日时尚,可它却颠覆了美国人对日本产品性能的期待,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1957年从日本空运至美国的一批TR-63收音机

20世纪60年代,来自日本的新奇玩意儿像水滴一般不断流入美国,而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的高质量电子产品和汽车则像洪水一般涌入美国。突然之间,似乎反而是美国人沦为了笑柄。

当时,诸如丰田、本田这些“闯入者”取代了福特、雪佛兰这样的本土产品时,美国人民坐不住了,他们之前的傲慢被愤怒所取代,当时电视上经常会出现砸碎日本产品这样的新闻。

然而,孩子们却没有成年人那种对日本产品的愤怒。因为孩子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在美国文化中并不能找到对应物。

比如像随身听和卡拉OK机这样令人难以抗拒的小玩意儿;一只可爱的小猫(kitty),名字貌似是“你好”(Hello),出现在为女学生量身定制的一系列产品上;还有设计精良的玩具、各种电子游戏、动漫和漫画……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HelloKitty不是猫,她的背后其实是小女孩,她成功的秘诀是日本人所谓的“卡哇伊”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铁臂阿童木》的背后是一颗善良的心及年轻人对未来的兴奋之情

时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股市崩盘、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的经济陷入谷底。日本人将泡沫破灭后的二十年成为“失去的二十年”,但在这个黯淡无光的二十年中,神奇的事情却在发生。

经济下滑,但文化影响力猛增

20世纪90年代,日本陷入低谷。然而这“失去的二十年”,也是“日本制造”逐渐占据全球年轻人内心的20年。

在此期间,日本漫画书的销量远远超过美国漫画书,《纽约时报》迫于形势,不得不专门拆分出一个独立的畅销漫画书排行榜;安逸猿、惠美寿之类的小众时尚品牌开始走入国际名人的衣橱;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等时尚先锋从本土明星一跃成为全世界的潮流风向标;优衣库、无印良品等超级零售商快速发展。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

小说家村上春树开始吸引大量外国读者;导演宫崎骏凭借一部动画片,而且是一部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动画片——2003年的《千与千寻》,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从此,宫崎骏成为一个传奇,日本动漫也活的了全球无数人的喜爱。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随着经济的下滑,日本的文化影响力却在猛增。因为无论在个人还是在社会层面上,我们大多数人与日本互动的真正方式是产品,我们都通过产品与它相互作用。

通过这些“三无产品”——动漫、游戏、奥特曼、宝可梦、emoji表情、Cosplay等日本创造,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我们与他人沟通和与自己独处的方式,以及我们塑造自我身份的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丸三公司制作的第一款怪兽模型,其形象来源于圆谷英二早些时候创作的《奥特 Q》剧集——正是这部剧奠定了《奥特曼》的概念基础

日本通过将我们需要的产品(包括汽车、家电和便携式电子产品)兜售给我们而致富,但它也通过卖给我们想要的东西来让自己受到喜爱。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在“空军一号”上玩红白机的第一夫人希拉里 · 克林顿,照片摄于1992年

“幻想满足装置”

在《日本原创力》中,这些“三无产品”被作者称为“幻想满足装置”,书中讲述了一则关于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文化吸引力卓越产品的故事。

英国外交官阿礼国,他在1863年将日本戏称为“婴儿的天堂”他对成年人毫不掩饰地享受儿童的快乐,非常震惊。

1876年,美国教育家威廉 · 埃利奥特 · 格里菲斯曾惊奇地说:“我们经常看到成年男子和身体健全的日本人,满心欢喜地玩着西方人早就和他们的围嘴一起束之高阁的游戏。”

他原本指的是抽陀螺、放风筝等传统娱乐,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娱乐”变得越来越复杂,日本创意人士从老旧和簇新的幻想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愈加强大的娱乐混合体。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安友雄一,串流卡拉OK技术先驱

随着晶体管等新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然后进入消费市场,随着现代生活变得越来越陌生,幻想满足装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时代产物,它们开始改变自己所处的时代。娱乐开始成为工具,它在实用性上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设计之初所针对的本土人。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第一个席卷全球的日本创造物《天空入侵者》

正是这一原因,使得日本文化能够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崩溃时向外扩张,在全世界散播其希望和梦想——一个由游戏和幻想推动的超新星般的社会。我们吸收日本幻想,并由此产生对“酷”“世界主义”“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的新认知。

“宅经济”和“元宇宙”

一个令人时常惊讶、偶尔沮丧的赤裸事实表明:一群彻头彻尾的怪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现实。

在虚拟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经过游戏化,其最终回报便是积分、勋章和点赞数。创作者与消费者、新手与老手、主创与狂粉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所有人都整日沉湎于虚拟世界,通过吸收种种幻想来定义自己。

这已经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娱乐,而是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迫切需要。疫情的到来更是加速了这一切。

如今,上述种种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也很容易将其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这种幻想的基因才是真正“元宇宙”的内核,也是文创产业不可言说的秘密。

如果你对日本、日本文化产品、日本原创力感兴趣,不妨去《日本原创力》里寻找答案。

另外,正如知名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评语的那样:

这本书以一个调查者的视角,深入梳理了战后日本的匠人、商人、艺术家、文学家们,如何在满足国民精神生活内需的同时,打造了席卷世界的文化消费浪潮。不得不说,日本这种原创层面的“制造能力”,更是我们需要学习与超越的。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 吴晓波

《日本原创力》这本书,不仅是一段有关日本匠人、艺术家、商人、天才和怪人的故事。它也是日本文化消费潮流崛起的商业史,是洞察中国新消费时代趋势的参考书。

为什么说最“元宇宙”的国度不是美国,而是日本?

聊 一 聊

你童年的“幻想满足装置”是什么?

评论区说说吧~

文=大雄、33

排版=33

封面=《红辣椒》

图片=文中图书、网络

学习“幻想”的方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