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故宮大門都沒有門檻?溥儀一句話道出真相,專家直歎惋惜

故宮
北京故宮是我國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
《後漢書》記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又因為皇宮是曆朝各代不得随意進出的禁地,故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
故宮的修建頗為講究。修建匠人們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來進行建造。
正如中國其他古代建築一樣,故宮也設有諸多門檻。但細心的朋友們在遊覽故宮時一定會發現,故宮裡有些大門的門檻被人鋸掉了。
缺失的故宮門檻
代表着家族地位、保護着一方風水的門檻在紫禁城裡憑空被鋸?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王朝已是強弩之末。
次年2月,隆裕太後頒布了清帝溥儀的退位诏書宣布退位。自此,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此沒落。
宣統帝溥儀
作為補償,南京臨時政府與清政府議定了《清室優待條件》。民國政府給予許諾:清帝尊号不廢,以君主之禮相待。清帝仍然可以居住在紫禁城内,日後再移居頤和園,侍衛等人員,依舊可以照常留用。
《清室優待條件》
溥儀後來回憶起那段時光時寫道:“人類步入二十世紀,而我仍然過着原封未動的帝王生活,呼吸着十九世紀遺下的灰塵。”
但當年僅有6歲的末帝溥儀并未覺得生活發生了什麼變化。
不僅自己家沒搬,身邊的宮女太監們也同往常一樣服侍在左右。隻是身邊沒什麼同齡的小夥伴,生活裡少了一些趣味罷了。
就這樣過去了十多年,轉眼間到了溥儀可以結婚生子的年齡。在宮裡王妃太太們張羅下,皇後最終定為郭布羅·婉容。
婉容和溥儀
婉容家境殷實,家風開放。在溥儀與婉容的婚禮上,與溥儀成為好朋友的小舅子郭布羅·潤麒給他帶來了個稀罕玩意——自行車。
潤麒老先生曾在《三聯生活周刊》欄目裡說到:“不少文章裡都說:是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把第一輛自行車引進了紫禁城。作為這件事的當事人,我敢負責任地告訴讀者,真正把第一輛自行車引進紫禁城的人是我。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我們家裡的第一輛自行車,是我媽媽弄來的。我覺得這玩意兒挺新鮮,一定很好玩。自己有了好玩的新鮮玩意兒,總忘不了同樣貪玩的皇帝姐夫。于是我把自己家的這輛自行車騎進了紫禁城。”
不慎摔倒的溥儀
正如老先生所說,當時也才16歲的溥儀對這件新奇物品很是喜愛。據說每月還花100元聘請當時的飛車小李三做教練。
不僅僅是皇帝,活潑的皇後也喜歡跟着溥儀一起騎着自行車在宮裡亂轉。
騎自行車的皇後
後來竟成了宮裡的時尚。溥儀還為了這一興趣花重金買來了20多輛自行車。
但宮門間高高的門檻實在是太礙事,每當自行車騎到門口都要停下,将車擡過去後才能繼續騎行。
于是溥儀給太後來了個先斬後奏,他當即下令,将他玩耍需要經過的宮門的門檻在五天内全部鋸掉。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津津樂道地寫道:“為了騎自行車友善,我把祖先在幾百年間沒有感到不友善的宮門門檻,叫人統統鋸掉。”
據不完全統計,被他要求而鋸掉的門檻大概有三十多處,包括了禦花園,東西六宮。
當時被鋸掉下來的門口兩端都重新安上了榫頭,殘剩在門框下面兩端門檻外端鑿上了卯眼,把鋸下來的門檻安裝上去則嚴絲合縫,就算是在關門時,門下也不會出現空擋或者因門檻而不牢固的問題。
故宮雪景
原來故宮大門缺失門檻的原因竟是溥儀為了友善騎自行車而鋸掉的。在當時,紫禁城名義上卻還是溥儀的家,把自家的門檻鋸掉我們也确實管不了太多。但從後世保護文物的角度來看着實讓人覺得既好笑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