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戰時,日軍明明可以和德軍夾擊蘇聯,為何還要去招惹美軍?

二戰德國進攻蘇聯那會兒,蘇聯打的确确實實挺難的,日本也确實可以和德國東西夾擊蘇聯,但是夾了之後既撈不到好處,又費力的,你夾擊蘇聯有啥意義?

先看領土,西伯利亞有130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土地遼闊。而莫斯科卻在歐洲地區,那裡才是蘇聯樞紐。蘇聯的西部地區有他的農業區、工業區,還有他的高加索油田。那東邊的西伯利亞有啥?大雪。西伯利亞那一片,人迹罕至,都沒什麼人,土地又廣闊,你打過去之後,往哪打?這又是個問題。

西伯利亞的運輸,主要是靠那條西伯利亞大鐵路,蘇聯調兵遣将、運送物資,全靠這條鐵路,那你日本人要打,是不也得靠這條鐵路?蘇聯人狠勁上來,一口氣給鐵路炸了,日本人打過去,怎麼調兵遣将?沒法調。

蘇聯遠東那一塊,二戰中始終是陳兵百萬,坦克、飛機、大炮數量也都不低。日本人也就要針對這個來定制個軍隊,去對付遠東蘇軍。蘇聯防禦是一百萬軍隊,日本就得三百萬人才行,你得有人補充,有人占領,有人繼續進攻,有人做後勤......這數字,三百萬都不一定能夠用。

二戰時,日軍明明可以和德軍夾擊蘇聯,為何還要去招惹美軍?

而且,你往蘇聯打,你還得有足夠的車、坦克,沒這些玩意兒,行軍不行,你不能讓士兵天寒地凍的走幾百公裡打仗去,走個人困馬乏,還咋打了?坦克什麼的,也得弄2000輛,這些得夠對付T26坦克,最好還得能對付T34。但是,問題是日本有資源了麼?沒有。

日本的大和号在37年動工,武藏号在38年動工,40年的時候,這兩艘戰列艦都下水了,剩下日本還有一堆航母、驅逐艦,這會兒也建造呢。資源就這點,給海軍了,陸軍就沒有了,給陸軍了,海軍就沒有了,一人一半的話,還都弄成半吊子了,莫不如全都拿去給海軍了。

二戰時,日軍明明可以和德軍夾擊蘇聯,為何還要去招惹美軍?

這會兒,日本是抽不出兵員、抽不出資源去組建一個強大的陸軍了。再看那兩艘戰艦開工時間,他早就琢磨好建造海軍了。在1941年的時候,不存在北上和南下的分歧了,這會兒他已經沒法北上了。

而招惹美國,也是沒辦法的事。當年美國對日本實施制裁,經濟封鎖、石油禁運的,日本這會兒很難受,他的石油什麼的主要來源就是從美國買,美國不賣,日本立馬就得瘋。恰好東南亞有石油産區,那好了,拿下他就行了。而東南亞有英美的勢力,他想進去,勢必觸碰英美利益,英美肯定不答應,那好,給他趕出去就是了。

當年日本對美國開戰,也是一場豪賭,賭國運呢。當時美國有個孤立主義,不願意打仗,不願意插手歐洲和亞洲的戰争。這種孤立主義在美國很是流行,就美國政府都是沒辦法。日本人的算盤是,我重創你太平洋艦隊,拿下你東南亞的殖民地,美國這就遭受打擊了,美國那邊孤立主義一鬧事,這美國就得談判,通過軍事手段去逼迫外交上的問題。隻要美國一妥協進行談判,要麼承認日本吞下的,要麼恢複來往,日本就好辦多了。隻不過,美國那邊一煽動,老百姓全支援戰争了,日本賭輸了。

二戰時,日軍明明可以和德軍夾擊蘇聯,為何還要去招惹美軍?

這裡就是打美國的好處了,利益立馬就能拿到手。而打蘇聯,實際上沒啥利益,耗費也不少,打赢了也沒啥價值。而且,就算日本打到了莫斯科,瓜分蘇聯的時候,還是德國拿大頭。

戰争這東西,本身是為了獲利,是獲利的最極端的方式。打仗就要獲利,人為财死鳥為食亡的道理,沒利益,誰也不願意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