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人人都痛恨貪官污吏,正是由于貪官污吏的存在,使得政府的各項政策讓人民得不到好處,尤其是在戰亂和饑荒的年代,貪官們在府上大肆享受着山珍海味,而饑民們卻餓得骨瘦如柴,正應了杜甫那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中華上下5000年,一共有559個帝王,很多帝王對待貪官污吏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态度,比如乾隆皇帝知道和珅巨貪,卻把他委以重任,當然也有一些皇帝對待貪官污吏非常嚴厲。

說起曆史上的反貪皇帝,就不能不提朱元璋。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明太祖朱元璋像

朱元璋出身窮苦人家,小時候給地主放過牛,長大後要過飯,當過和尚,他是真正從底層人民一步步爬上來的,正因如此,朱元璋深知貪官污吏對老百姓的危害、對一個國家的危害有多大,他深知大元王朝就是毀于貪官污吏之手,而一個國家一旦貪官污吏橫行,那麼就離滅亡不遠了。

朱元璋上任伊始就緻力于官員的反腐,雖然大明王朝剛剛建立,百廢待興,但是自古有句老話“無官不貪”。

為了震懾貪官,也為了彰顯自己的愛民如子,他在上任之後在诰書中說道: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從省級官員到府州縣級官員,如果在國家規定之外,巧立名目,搜括百姓财錢的,準許境内德高望重的老人,串聯附近的鄉親,聯名到京城上告,有憑有據,懲辦罪犯,更換好官,撫育人民。同時,從省級到縣級的官員,如果清廉能幹,政績卓著者,準許境内百姓來京彙報,我給他們獎勵。

這無疑是讓老百姓監督官員的一舉一動,他在背後為老百姓撐腰,如有官吏貪贓枉法,他第一時間就能知道。

當然,朱元璋知道,僅僅憑借群衆監督是不夠的,要想讓全國的官員不貪,就得搞點有震懾力的,那就是“殺”。

朱元璋統兵20餘載,殺起人來,絕不手軟,連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都能夠趕盡殺絕,還有什麼人他殺不得呢?更别說是他最痛恨的貪官了。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錦衣衛

朱元璋在位的幾十年中,有史料記載的他殺了貪官最少就有五萬人,甚至有些時候他殺了貪官太多,以至于官吏得不到補充,造成人才匮乏的現象。

而且朱元璋在處罰貪官時,并不會讓他們一死了事,反而會給他們施加極刑,諸如剝皮,淩遲等酷刑。

朱元璋雖然對待貪官污吏毫不手軟,但是面對白花花的銀子,貪官們該貪還是貪,并沒有有效遏制貪官的貪欲,反而在明朝中後期,幾乎到了無官不貪的程度,明朝最後也是因為吏治敗壞而走向滅亡。

明朝貪官多,清朝貪官也不少,民間有歌謠傳“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以見到清朝貪官是有多麼賺錢,怪不得那麼多人擠破了頭都要去當官!面對大清吏治腐敗的現象,四爺雍正上任之後對貪官也進行了大力的整治。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雍正酋長

但是雍正的手段比起朱元璋要仁慈的多了,雍正并沒有利用個人情感去屠殺貪官,反而制定了兩條法令,企圖通過法律遏制貪官。

第一條就是耗羨銀歸公。

在古代收上來的稅銀都要統一進行重熔,而這個火耗銀子卻要老百姓自己掏,在雍正朝以前,各地的火耗銀都是由各地官府制定的,并沒有統一的标準,有些貪官就把這個火耗銀中飽私囊,雍正制定這條法律之後,耗羨銀歸公,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斷絕了貪官們想要中飽私囊的想法,而且還可以利用這個銀子給官員們增加薪水俸祿,也就是實行所謂的“高薪養廉”政策,以防止更多的官員出現貪欲腐敗現象。

第二條就是“即時候補”,朱元璋的做法是讓老百姓監督官員,而雍正的做法卻是讓候補官員監督官員。康熙朝之後,天下士子逐漸增多,科舉選中的人也就逐漸增加了,可是卻沒有那麼多的官位給他們,于是雍正就在這個上面做文章,讓這些候補官員監督現任官員。每次雍正派大臣到下面去查賬的時候,都會有一大批候補官員跟着,當查到哪個官員A錢腐敗了,就将這個貪官就地免職,然後在候補官員中立馬選出一個和貪官同等級的候補補上貪官免職後的空缺。

反腐治貪哪家強?朱元璋靠殺,雍正隻用兩招就基本搞定

雍正這一手玩的比朱元璋更狠,由于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這些候補官員們都費盡心思的給被查的官員挑刺,希望自己盡快被安排到官位上,這樣一來,雖然造成了官員之間不和諧的局面,卻也避免了官官相護,對老百姓的好處還是很大的。

而且這一招也能避免繼任者A錢腐敗,因為他的前任就是這樣倒台的,他做官時一定會小心謹慎,更加盡心盡力的為官,如若不然,他前任的下場就是他的未來。

雍正通過頒布這兩個法令,有效地遏制了官員A錢腐敗現象。

是以,在雍正一朝,堪稱大清吏治最清明的時期,雍正的反腐倡廉不僅補全了康熙朝留下的國庫虧空,還為後來的乾隆朝積累了大量的财富,對康乾平穩時代的出現,功不可沒。但是到了乾隆朝晚期,大清吏治又逐漸腐敗,終于也如明朝一般,敗壞于吏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