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教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王五,原名王正誼,字子斌,道光年間人,在師門中排行第五,又稱“王五”,因使得一手好刀法,兵器為一把大刀,且平日裡又樂于助人,義蒲雲天,故而江湖上送了他一個外号,人稱“大刀王五”。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教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1844年王五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中,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便已經去世,沒有父親庇護,他過早的體會了人世間的艱辛,同時也為他練就一身好本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練習了一段時間後,王五想要拜入名師門下學習,可遭到了拒絕,但王五卻憑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動了名師最終拜入他門下學習。學有所成後,王五先是在北京一家镖局當镖師,後利用自己的積蓄和江湖好友的支援,開了一家名為“源順”的镖局,因經驗豐富,規範合理,服務周到,誠信經營,是以生意十分紅火。

甲午戰争後,禦史安維峻上疏朝廷提出不可議和、嚴懲誤國者的要求,但卻遭到清廷的貶斥,無人送行,聽說這件事情後,王五義憤之下便擔負起了護送安維峻的責任,并贈送了他很多銀兩。回到京城後,王五覺得清廷懦弱無能,一味求和,對清廷極為失望,于是在香廠籌開學堂街,名為“父武義學”教授普通平民學習武藝,保護自己,對付敵人。正是這種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和俠肝義膽的高尚情懷,與同樣有相同情操的譚嗣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教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譚嗣同,子複生,号壯飛,維新派人士。是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1898年參加并上司了戊戌變法活動,但是活動失敗,因不願逃亡而英勇就義。

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中有過這樣一句話:“浏陽少年,嘗從之受劍術,以道義相期許”這裡可以看出,譚嗣同曾向王五請教過劍術,兩人雖未有師徒之名,但有師徒之實。在請教過程中,譚嗣同覺得王五有正義感,再加上上文所提到的安維峻遭清廷貶斥事件中王五的做法令譚嗣同對他産生了敬重之心。同樣的,王五對康有為變法行為和思想也十分支援,于是兩人結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自然而然的,王五變法期間便承包了譚嗣同的衣食住行和安全工作。

維新變法失敗後,王五屢次勸說譚嗣同離開中國,去避避風頭,但譚嗣同拒絕了他的建議并慷慨激昂地對王五說到:“縱觀古今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因有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是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後來譚嗣同為救被慈禧軟禁的光緒帝上下奔走,但結果卻是以失敗而告終。

譚嗣同被捕入獄,王五想盡辦法,積極營救,甚至制定計劃,精心準備,帶領一衆武功高強的江湖好友,要去劫法場,奈何敵人太狡猾,未能成功把譚嗣營救同出來。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教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面對王五迫切想要營救自己的心情,譚嗣同怎會不知,隻是譚嗣同早已将自己的全部獻給了國家,隻能辜負了王五的一番心意。在被害之前,譚嗣同在牢房牆壁上寫過一首著名的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去留肝膽兩昆侖中肝膽相照的兩個朋友一個是康有為另一個便是王五,譚嗣同被清廷處決後,王五冒着生命危險給譚嗣同收屍,并在家中為其設立靈堂祭奠,可見兩人感情之深厚。

譚嗣同死後,一方面王五繼承其遺志,積極為二次變法作準備,另一方面組織武功高強的人員和有志之士進行暗殺清廷官員的活動,但以失敗告終。義和團運動興起後,王五選擇參加了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

1900年6月17日八國聯軍攻占大沽炮台,7月14日攻陷天津,8月2日集兵兩萬從天津沿運河兩岸進發,在廊坊受到義和團的圍攻,被義和團打敗後,加大兵力與之展開争鬥,最後占領了廊坊,8月14日淩晨向北京發起總攻,16日晚基本占領北京全城。聞此事件後,慈禧太後、光緒帝和親貴大臣匆匆逃往西安。

面對來勢洶洶的侵略者,王五和義和團成員們為保家衛國,不懼敵人鐵槍大炮,勇于犧牲,積極參加戰争,以堅定地信念誓要打敗侵略者,給了八國聯軍侵略者以重擊。然而,清廷害怕義和團坐大威脅清廷的統治,于是慈禧太後下令清軍鎮壓義和團運動。面對清廷官兵的鎮壓和外國勢力的襲擊,義和團困難重重、危險重重,而王五也成了清廷和外國勢力的目标。

武功高強,曾積極營教譚嗣同的大刀王五,最終的結局如何?

而關于王五的結局江湖上流傳的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種結局是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後包圍了一戶石姓人家的院子,王五恰好路過,為救人便跟包圍了石姓人家房子的八國聯軍打了起來,殺了不少士兵,但因中彈過多,傷勢嚴重,被人活捉之後,八國聯軍将其槍殺。

第二種結局是德軍聽說王五殺了不少他們自己人,于是帶兵來到源順镖局,在前門附近與源順镖局的兄弟相遇并展開了争鬥,王五也在其中,混戰之中,中彈犧牲。

第三種局是北京落入八國聯軍之手後,德軍要求清廷把王五交出來,于是官兵闖入王五家中,王五為避免傷到無辜之人,未做反抗,被官兵帶走交到了德軍司令部,王五壯烈犧牲後,他們殘忍地将王五頭顱砍下,懸挂在高高的城門樓上示衆,以震懾城中百姓,不要與聯軍作對,否則下場凄慘。天津著名拳師霍元甲知道這件事情後立刻從天津隻身趕來,不顧安危,連夜将王五頭顱取下,送回王五家中,使得王五能全屍入殓,而這種結局也是流傳最廣的一種結局。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北京城破後,王五僥幸存活并逃離出中國,不知所蹤,不過這種說法并太多無史料證明,可能是敬重王五的人不忍見到英雄隕落而想象出的一種美好的結局。不管王五最後的結局如何,都無可否認的是,大刀王五是真俠客,真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