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六

書接上文,趙匡胤平荊南,克後蜀,滅南漢,收吳越,降南唐基本上結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國的諸侯割據局面,促進了南北交流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建隆二年九月也就是公元961年的時候,杜太後病重,趙匡胤侍奉左右。再杜太後臨終之際,宣丞相趙普進宮記錄遺言。杜太後勸趙匡胤為了江山社稷的安穩讓他在死後傳位于趙光義。趙匡胤十分孝順母親就答應了她的要求。因遺言藏于金匮(也就是通櫃)之中也就是“金匮之盟”。這也就是趙匡胤駕崩之後,其弟晉王趙光義繼位的原因。但是時至今日,對這個約定還是存有異議,因為本身趙匡胤還有兒子。帝王之家都是講究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的。皇兄傳于皇弟也是實屬少有,也可能是由于趙光義一直伴随趙匡胤左右,南征北戰立下了功勞的因素。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六

杜太後真容

公元976年,趙匡胤時值壯年,戎馬一生。北方尚有北漢政權和大宋王朝成對立之勢。本來北漢政權偏于一隅,

地瘠民貧、國小财乏人口隻有盛唐時期的八分之一。本來的實力遠遠不能和大宋王朝對抗,但是契丹人的支援,使趙匡胤二征北漢失敗。這也是他心頭的一塊大病。在由于兵家必争之地在契丹人掌控之中,一直虎視眈眈南面的宋王朝。再加上自後晉石敬瑭将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人,如不收回,契丹人三日之内可逼近東京汴梁城,無險可守。趙匡胤正在進行第三次征讨北漢,希望能馬到成功。如能收服北漢,下一步就是燕雲十六州。最後,與契丹人也是不免有一場大戰。這時趙匡胤也是躊躇滿志,信心滿滿。現在征讨北漢的軍事行動還在繼續,在十月是十九日晚上,趙匡胤邀晉王趙光義在宮中飲酒,可是短短幾小時後,趙匡胤就駕崩了。而在《宋史.太祖本紀》中就有聊聊的九個字“帝崩于太歲殿,年五十”。五十歲對于一個戎馬一生,南征北戰的軍人出身的趙匡胤來說還不是很大的年紀,又根據《太祖實錄舊錄》記載趙匡胤沒有任何疾病記載,就在駕崩的十四天之前 ,他還“幸西教場,觀飛山軍士發機石”。這段時間,他一直頻繁出遊,沒有任何疾病及傳召禦醫的記錄。那為何趙匡胤突然駕崩呢?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六

宋太祖真容

現在,比較流行的一個版本就是“燭影斧聲”這是根據《湘野實錄》說法的。因為和趙光義一起喝的酒,在太祖酒醉後,用玉斧将趙匡胤殺死,自己順利繼位。後來趙光義即位後,拿出來“金匮之盟”以正視聽,說明自己就是既定的接班人不是謀朝篡位。如果趙匡胤是被斧子砍死的,必定留有外傷旁人是可以看出來的,但是經皇後等人看後發現趙匡胤身體“玉色溫瑩如出湯沐”是從表面上看不出外傷的。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六

燭影斧聲

也有一種說法就是突發腦溢血,在一幅名叫《太祖蹴鞠圖》畫中看到,趙匡胤身體比較肥胖,有潛在發生腦溢血的可能,又因為在當日的晚上飲了酒。1953年,前蘇聯上司人斯大林就是在去世的前一晚,喝了很多酒,經鑒定可能是喝酒誘發中風腦溢血去世的。

不管怎樣,太祖趙匡胤也是事業未經而遺憾人生。也由于他的突然去世第三次征讨北漢失敗了。真如他所說“人生如白駒過隙,終須有歸宿之地”。趙匡胤駕崩後谥号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中。

趙匡胤駕崩後,靈柩停在萬歲殿,由皇弟、後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哭臨緻祭。第二年,四月,靈柩運往皇陵--今河南省鞏義市芝田鄉安葬。護送靈車的官員、衛士、儀仗隊伍及皇宮妃嫔人等共3千多人。當地傳說,到正午下葬時分,忽聽“镗唧”!一聲,一隻白兔飛跳過來,正撞着通絡。又聽“撲嗵”一聲,一條大鯉魚從空中跌落鼓上。這時,東邊山上又蹦出一個石人,面向靈柩似在默哀,這些征兆好象表示趙匡胤之死已為上帝所知,于是有人說這是“上天示兆、神人來吊”,是以,後來宋陵的每年祭品,都少不了鯉魚和全兔。東面的山也改名“石人山”,而“玉兔敲鑼魚打鼓,山上石人奠君主”的說法,就在陵區流傳開去。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六

宋永昌陵一角

人去留名,燕去留聲。正如朱元璋所說的: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這正是“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條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