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赤壁之戰後,劉備占領荊州南四郡,終于有了自己的地盤,但由于之前在長坂坡之戰中辎重損失殆盡,劉備兩萬多兵馬一直還要接受江東的糧草資助,直到諸葛亮主持南四郡後勤工作,發展生産,征兵征糧,劉備軍事集團這才漸漸擺脫了江東的控制,開始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到了建安十四年冬,劉備不僅将原先兩萬多兵馬養的膘肥體壯,還接受了很多劉表舊部的歸附(注1)。廬江郡(今安徽合肥市廬江縣一帶)割據勢力雷緒被曹将夏侯淵擊敗後,走投無路,不向東就近投靠孫權,卻率領部曲男女數萬口向西經夏口至劉備處歸順(注2),可見劉備當時兵強馬壯,兵力估計增長到了四五萬之多。到最後,就連孫權也對劉備的實力心中生畏,而不得不将自己如花似玉的蘿莉妹子嫁給老頭子劉備以為拉攏(注3)。當然政治婚姻可不能用普通價值觀來衡量,孫小妹配劉老頭表面上是虧了,其實孫權用區區一個妹子,就成為老一輩革命家左将軍劉備的大舅哥,這才是占了大便宜呢!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而這樣一來,最惱火的就是周瑜了,他經過一年多拼死拼活總算逼走曹仁(注4),打下江陵,當上了南郡太守,卻不得不将南郡長江以南的幾個縣分給劉備(注5)。另外他的摻沙子行動也很不順利,黃蓋雖然在武陵郡幹得還可以,平了好幾次少數民族叛亂,但畢竟孤懸江南,賦稅又收不上來,五百精兵越打越少,最後也隻得放棄武陵去到長沙郡北部的益陽縣駐紮(注6)。劉備自此收齊了南四郡,還和武陵蠻王沙摩柯搞得如膠似漆,把周瑜黃蓋氣了個半死。

沒過多久,名義上的荊州刺史劉琦突然死了,他的名義部下們立刻公推劉備為荊州牧。孫權也知道這劉琦就是個吉祥物,有沒有都一樣,幹脆便做個順水人情,也向朝廷表奏劉備為荊州牧。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麼多年來,孫權一直就是個讨虜将軍領會稽太守,各大諸侯都欺負他年輕不幫他表奏。劉備覺得這樣很不對,孫讨虜胸懷大義,讨伐漢賊曹操,這樣優秀的年輕人就應該擔當大任。當年董卓擅行廢立,挾持天子,天下諸侯乃公推袁本初為車騎将軍,以此擔任讨董盟主,讓萬惡的董卓在人民戰争的海洋中死無葬身之地。可惜袁盟主在和另一位漢賊曹操的鬥争中失敗了,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代新人換舊人,如今我們便要繼承袁盟主的遺志,公推孫讨虜為車騎将軍領徐州牧,擔當讨曹盟主的大任,他劉備願意團結在以孫權将軍為核心的讨曹聯盟周圍,共同打敗邪惡的漢賊曹操,迎回天子,中興大漢江山!

孫權聽說老一輩革命家劉備,竟然願意向自己這個小年輕低頭,讓自己做他的盟主大舅哥,不由大為驚詫,好一個劉備,能屈能伸,真大丈夫也!

而在這人生的關鍵時刻,劉備還決定再來一次政治冒險,他要親自前往江東的大學營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則迎親接新娘,二則是想将自己的荊州牧坐實,換句話說,就是把荊州的中心——江北的那大半個南郡也從周瑜手裡拿過來。劉備知道周瑜不會答應,是以想直接找大舅子孫權談。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不料,諸葛亮不同意劉備前往,堅決不同意!

因為諸葛亮太了解周瑜,也太了解南郡的重要性了,南郡可不隻是南郡,而是拿下益州的關鍵,是進入蜀中的大門,是伐蜀前進的基地,也是攻伐襄陽的基礎。劉備集團能不能實作隆中對,江東集團能不能與曹魏兩分天下,南郡都至關重要,絕不容有失。是以,劉備若去京口要南郡,隻有兩個結局,一是接回新娘并拿到南郡這個大嫁妝,二是成為孫家倒插門的女婿,并且要賠上剛打下的全部基業作聘禮!為了萬全之計,還是不去京口為好(注7)。

但劉備覺得不至于啊,孫權現在最大的威脅是曹操,要是兩家相鬥,對他孫權有啥好處?于是不顧諸葛亮勸說,堅持前往。

看來,劉備身為老江湖,還是比諸葛亮要狠一點。在政治投資上從來沒有萬無一失,低風險則低收益,高風險則高收益,為了他劉備的霸業,他願意冒這個大險,他相信孫權不敢拿自己怎麼樣。所謂勇敢,就是隻要對手比我們更害怕,我們就不用害怕!劉備一生漂泊,起起落落,大不了從頭再來,沒啥好怕的;可孫權是個富二代,年紀輕輕就繼承了江東基業,若一着不慎引來曹劉兩家的夾擊,他孫權就成了孫家罪人,他能不怕嗎?

果然,劉備到達京口後,與孫權相處融洽,賓主盡歡(注8)。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了坦誠而深入的交談,并約定:車騎将軍領徐州牧孫權,将以收複徐州為近期目标;左将軍領荊州牧劉備,将以收複襄陽與南陽為近期目标;雙方精誠團結,共讨曹賊,打回老家去!(張昭周瑜魯肅等人都是徐州人,孫策孫權也在壽春度過了自己的童年與少年時光;劉備手下也大多是襄陽與南陽人)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圖:甘露寺,在今鎮江北固山

但是接下來,劉備談到了一個敏感話題,他表示自己身為荊州牧,卻身在長江以南,對荊州的舊治所江陵沒有任何控制權,這有點說不過去吧!何況現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全在周瑜手裡,劉備這個荊州牧又如何收複襄陽和南陽,讨伐曹操呢?是以劉備提出了一個換地計劃:現在江夏郡的地盤曹孫劉三方勢力犬牙交錯,曹操方面以文聘為江夏太守,占據江夏郡北部,以石陽(今武漢市黃陂區西南)為治所(注9);孫權方面則以程普為江夏太守,占據江夏郡南部,以沙羨(今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金口)為治所(注10);劉備方面則仍占據着江夏重鎮夏口與樊口,以屯駐劉琦舊部與雷緒部曲(注11)。是以劉備表示自己願意用夏口與樊口,交換南郡的江北部分,這樣大家既比較好管理,也比較容易劃分抗曹戰區,總比劉備龜縮江南,坐視周瑜程普他們跟曹軍拼命卻幫不上忙要好吧!

劉備的建議,有理有據,讓孫權不得不慎重考慮。隻是以地盤面積與重要性論,這次換地實在算不得公平,江陵乃楚國故都,可稱江南第一都會,夷陵則是通往益州的鎖鑰;而夏口樊口雖然也是重要的長江港口,但地位還是要差一些,何況周瑜一直視劉備為重大威脅,他這個南郡太守恐怕也不會輕易放手吧!

果然,換地計劃一傳到南郡,周瑜便立刻讓自己的功曹龐統起草了一份奏疏給孫權,說:

劉備以枭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将,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不止周瑜,江東重臣、彭澤郡太守呂範也建議軟禁劉備,這就叫英雄所見略同,孫權不得不暗自召集親信開會,認真商讨此事,群臣七嘴八舌,意見各不相同,隻有魯肅非常堅定地認為此議不可行,表示:

将軍雖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實重,初臨荊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備,使撫安之。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計之上也。

孫權想想也對,劉備畢竟在荊州經營了近十年,收買人心,演技出色;而我們江東與劉表有仇,雙方連年攻戰(注12),荊州人民對我們有成見啊,周瑜率軍進入南郡已經一年多了,除了龐統,竟沒有一個荊州大族名士前來歸附,魯肅的話,不無道理。再說能夠取回夏口與樊口,也算是不錯的交易,否則他孫權的地盤将被割裂成江東與荊州兩塊,不好管理,也容易出事兒啊!最後一點,有劉備在前面擋着曹操,孫權還可以在後面從容圖謀交州,這也是一筆好買賣。

是以最終,孫權決定放走妹夫劉備,歸根結底,曹操勢大,孫劉聯盟仍很有必要;況且劉備手下也不是那麼好惹的,你軟禁了劉備,關羽張飛打上門來怎麼辦?而且曹操還在旁邊盯着呢!再說了,孫權這次嫁給劉備的妹子,那可不是個普通的妹子,她從小習武,性情剛猛,身邊一百多個侍婢,全都舞刀弄槍殺人不眨眼,可以瞬間把洞房變成法場。孫權這哪裡嫁妹,簡直就是往劉備身邊安插了一支特種諜戰隊,從此劉備動靜盡在孫權掌握,劉備要是敢亂來,就讓他嘗嘗被家暴的滋味(注13)。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這就是劉備借荊州的真相。漢初名士蒯通曾言:“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注14)天下亂世,地盤從來都是搶到了算誰的,哪裡有借的道理?中國上下五千年,就沒發生過借地盤這種事兒。畢竟在政治鬥争中,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的。《吳書》與《江表傳》上所用的“借”字則全是孫權方面的借口,劉備方面從未承認過!

至于換地一事,孫權則決定再考慮考慮,南郡太守畢竟是周瑜,一切還得聽聽周瑜的意見。茲事體大,劉備也不奢望孫權立刻答應,于是立刻告辭,走都走了,孫權忽然帶着張昭魯肅秦松等十餘人乘坐飛雲大船追了上來,說要給劉備設宴踐行,劉備大概聽到了一些風言風語,生怕這是鴻門宴,莫非孫權反悔了?但事已至此,他也隻好硬着頭皮上了船,與孫權他們飲酒話别。酒宴快結束的時候,劉備找到一個無人的機會,偷偷跟孫權說道: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孫權聽了,若有所思。劉備趁着這機會,趕緊作揖與孫權saygoodbye,一路緊趕慢趕,日夜兼程,生怕孫權再追上來。

孫權借出荊州的真相:政治從來隻有利益和利用,沒有做慈善

左右奇怪說主公你突然這麼急,到底出啥事兒啦!劉備說啥事兒也木有,不過這孫車騎上身短,下身長,很難容人哪,吾不可以再見之(注15)。

數年後,周瑜病死了,龐統也投歸了劉備麾下,劉備就問龐統當初周瑜是否曾向孫權建議軟禁自己,龐統表示确有此事,劉備不由一聲長歎:

“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時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獨笃,亦慮此也。孤以仲謀所防在北,當賴孤為援,故決意不疑。此誠出於險塗,非萬全之計也。”

從此以後,孫權劉備兩位枭雄與親家此生再未能見面,那日大船一别,就是永别。

注1:見《三國志先主傳》注引《江表傳》:“劉表吏士見從北軍,多叛來投備。”

注2:見《三國志夏侯淵傳》“太祖征孫權還,使淵督諸将擊廬江叛者雷緒,緒破”及《三國志先主傳》“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颡。”

注3:見《三國志先主傳》“權稍畏之,進妹固好。”

注4:見《三國志周瑜傳》“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肋,瘡甚。”

注5:據《資治通鑒》“會劉琦卒,權以備領荊州牧,周瑜分南岸地以給備。備立營于油口,改名公安。”油口即油水入江之口,乃長江南岸一優良港口,可讓關羽兩萬水軍駐紮。

注6:見《三國志黃蓋傳》,另外,從黃蓋魯肅周瑜等人的傳記來看,長沙郡雖屬劉備,但長沙郡北部的益陽、巴丘等縣仍被孫權軍隊控制着,後來孫權幹脆在這裡分出了一個漢昌郡,以魯肅為漢昌太守。

注7:見《三國志龐統傳》注引《江表傳》

注8:見《三國志先主傳》:“先主至京見權,綢缪恩紀。”

注9:見《三國志文聘傳》:“太祖先定荊州,江夏與吳接,民心不安,乃以聘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後孫權以五萬衆自圍聘於石陽,甚急,聘堅守不動。權住二十馀日乃解去。聘追擊破之。”

注10:見《三國志程普傳》:“拜程普裨将軍,領江夏太守,治沙羨,食四縣。”

注11:見謝鐘英《三國疆域志補注》:“蓋琦戰士萬人留鎮夏口,廬江與江夏接境,故雷緒率部曲來降。”

注12:見《三國志吳主傳》:“權複征黃祖,遂屠其城,虜其男女數萬口。”孫權為了報仇,不僅連年攻打黃祖,還幹起了屠城與擄掠人口的勾當。這筆血債,荊州人民嘴巴上不說,心裡都一筆筆給孫權記着呢,是以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偷襲南郡成功,要花大力氣收買民心,但即便如此,效力江東集團的荊州士人仍屈指可數,有名的可能也就潘濬、郝普兩個而已。

注13:據《資治通鑒》與《三國志法正傳》:“權以妹妻備。妹才捷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馀人,皆執刀侍立,備每入,心常凜凜。”

注14:見《史記淮陰侯列傳》

注15:見《三國志先主傳》注引《山陽公載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