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1979年2月11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佳節。深愛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越南,也過這個節日。然而,那年的元宵節,注定不平凡,也不再祥和。由于越南人的不斷挑釁,緻使中越交惡,雙方在邊境線上屯兵幾十萬,戰争一觸即發。

一周後的2月17日,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文章,宣布正式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邊防軍兵分兩路,同時發動東西兩線作戰,開啟了“打小朋友屁股”之戰。

雙方的大規模戰争僅僅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戰争結果正如記錄的那樣,英勇的解放軍戰士将戰線推向了越南境内,取得大勝後,才宣布結束戰争,撤回國内。

在許多人看來,中國人如潮水一樣通過連綿500公裡的邊境線湧向越南境内,并取得了戰争的大獲全勝。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其實不然,戰争畢竟是殘酷的,中國人同樣付出了沉重的傷亡,在開戰前夕,許多戰士并不清楚收拾越南人的重要性,甚至有許多戰士不了解,我們為什麼要向越南開戰?

參戰士兵:從未打過這樣的仗

開戰前,許多戰士對于越南人的感情,還停留在過去兩國親如手足的關系裡。

越南自古就是中國的潘屬國,一向對中華文明俯首稱臣,每年都要納貢,這一切,随着大清王朝的衰落變得自身難保而煙消雲散。馮子才和劉永福率領黑旗軍,與侵犯越南的法國人殊死戰鬥,依然改變不了越南淪為殖民地的命運。中法戰争結束後,法國取代中國,成為了越南的宗主國。

越南近代的命運同樣曲折,法國人來了,成為法國人的殖民地,日本人來了,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人被趕跑後,法國卷土重來。法國人占領越南沒多久,美國人又取代了法國的位置,是以才有了後來的越南戰争。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同樣的命運,挨在一起的鄰居,讓中越兩國人民成了水乳交融的朋友,甚至是兄弟。,無論是反法時期,還是抗日時期,中國都是越南革命的大後方,越南共産黨,是在香港成立的。抗戰時期,胡志明等人主要在廣西一帶抗擊法國勢力。

1942年,為了反對日本殖民地,胡志明再次來到中國尋找抗日力量,卻被國民政府抓捕,關了13個月,最後獲得了釋放。

越南戰争時期,中國人發起抗美援越運動,不僅出人出力,還提供物資,金額達到了折合二百億美元,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鬥争。很多東西,我們自己都舍不得用,也要拿出來支援越南人。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越南人對于中國的好感,在胡志明離世後就變了,其繼任者黎筍,更加傾向于蘇聯。此時,中蘇已經交惡,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與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都參加了胡志明的葬禮,雙方拒絕會面。

黎筍

帶領越南共産黨,完成了統一越南的重任後,并沒有意識到發展經濟才是越南的當務之急,而是走向了擴張的道路。因為黎筍是印度支那共産黨的早期創始人之一,還幻想着建立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

要想成為中南半島上的霸主,當然就得開疆擴土,1978年,越南以蘇聯的支援撐腰,酣然入侵主權國家高棉。早在1951年的印支共産黨二大上,越南人就提出要“建立印度支那聯邦”,而入侵高棉,已經是實作這個夢想的第一步,因為他們已經控制住了寮國。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此時,依靠蘇聯人的援助,越南人建立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并自稱“世界第三強國”。在入侵高棉的同時,越南也開始了入侵中國的行動。

越南人在國内打壓華人,光在廣西邊境上就驅趕了133600餘名華僑、華人出境,越南軍隊在廣西南面淺近縱深地域部署了4個步兵師、1個工兵師、9個獨立團、13個獨立營及若幹個公安屯的兵力,每天都用高音喇叭朝着我國邊防戰士喊話,揚言要“踏平廣西”。

截止1979年2月16日,越南方面共向我國境内開炮168起,打死打傷我邊防軍民132人。我邊防戰士如何苦勸,并多次派出政府進階代表團赴越進行規勸和說服,越南人絲毫沒有收斂,揚言要跟中國打一場大戰。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正如人民日報那篇報告宣稱的那樣:是可忍,孰不可忍。為了打擊越南人的嚣張,我軍決定發動反擊戰,教訓這隻白眼狼。

戰前心理準備

1978年後的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确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标,本無意打仗。然而,敵人的毫不收斂,最終隻能積極備戰。

中國邊境線如此漫長,當時的許多人并不清楚中越邊境上發生的事情,又加上資訊不發達的原因,許多人并不清楚越南人的胡作非為,也不知道高層要教訓越南的決心,在他們看來,越南還是兄弟加同志的關系。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當中國部隊開始集結的時候,許多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越南人不是我們的好兄弟嗎?為什麼要打越南?不僅老紅軍這麼問,八路軍戰士也這麼問,各級指揮員也在問這個的問題。

戰前準備,首位是心理準備,這是解放軍的光榮傳統,從1978年12月起,我軍在調動大軍的同時,各軍的政治部就開始組織召開政工會,研究部署戰備教育工作。

幹部、戰士對這場大規模戰役并未在思想上做好準備,他們還以為這又是像解放戰争年代一樣通過大部隊的調動來吓唬人的,不可能真打。一位團政治處主任彙報部隊思想反映說:邊界上的小戰鬥,何必動用大兵團,把越軍占領的山頭奪回來就行了,就這種戰鬥還輪得上我們?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各級作戰人員不僅沒有做好戰争的心理準備,物資準備也沒有準備充分,一位師政治部主任:“兩個乙種師,兵員、武器缺編一半,打起仗來連戰術都無法形成,還打什麼仗?”

部隊高層立即決定,在全軍範圍内廣泛展開戰備教育,以幹部為重點,激發對越南的仇恨,樹立必打、想打、敢打的思想。

戰備教育由各級政委帶隊,以工作組為機關,深入到軍、師、團三級作戰機關進行戰備教育。

以四十一軍一師一團為例,這支部隊早已經駐紮在距離邊境線30公裡的村莊裡,部隊的條件極為艱苦,他們居住在當地居民簡陋的木制闆房内,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散發出一股惡臭。

房子的窗戶下,通風條件差,光線陰暗,床上隻有稻草、席子和一床棉胎,枕頭還是木頭的,麻布織的蚊帳已經破得不能再補。戰士們甯願露天開飯,也不想住進室内。偏偏當地又多雨,路上經常濕漉漉的,不小心摔倒,就是一個泥人。戰士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已經備戰了兩個月。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他們不僅不明白為何要打越南,他們也對戰争的前景并不看好。在這樣的情形下,我軍政工官員決定把戰備教育與戰備訓練結合起來,讓戰士們了解到這場戰争的必要性,讓他們建立打赢戰争的信心。

工作組請來邊防戰士和受到越南迫害歸國的華僑戰士給戰士們作報告,向他們控訴越南當局的反華罪行。同時,工作組組織了圖檔展覽,将越南人炮擊民房,殺害我邊民的圖檔展覽出來,揭露越南人忘恩負義、以怨報德的行徑,激起戰士們的同仇敵忾心理。

解放軍戰士與人民一直都是水乳交融的關系,當事人的現身說法,人證物證等證據鐵證如山,戰士們一緻認為應該報仇雪恨,以戰争懲罰那些不義之徒。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但戰争們還 抱着幻想,隻要能夠教訓越南人就夠了,他們支援小打,對于大打,還有點猶豫。工作組的人員強調:戰争是為政治服務的,我們堅決避免戰争,但要打就是大打,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讓他們在兵力、物力、财力無法侵略高棉,又無力在我國邊境挑釁破壞。

在這樣的教訓下,戰士們堅定了目标,當場表态,解放軍是忠于黨的軍隊,黨中央要怎麼打,我們就怎麼打。

免除戰士們的後顧之憂

反擊戰爆發前,我軍已經多年未打仗,戰士們都想為國家建功立業,部分幹部擔心戰争不利,讓自己的戰士白白犧牲,許多戰士對作戰指揮員也不是非常信任。

針對這種思想,各級作戰指揮員也非常清楚,有必要讓戰士們樹立起“戰必勝”的信心。因為,我軍在作戰前,開展了廣泛的軍事訓練,提前開展了山地叢林作戰的演練。各級作戰指揮員以自己沉着冷靜的指揮和危急時刻敢于挺身而出的魄力,赢得了廣大戰士的信任。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然而,部分戰士依舊面露難色,細問之下,原來,部分戰士也說出了心裡話。原來,許多戰士的家裡都非常困難,他們并不害怕在戰場上犧牲,但他們擔心自己犧牲後自己的家庭會是以陷入艱難。

對此,工作組的人員并沒有指責戰士們索求得太多,而是切身站在戰士們的角度想問題。當時的情況确實如此,大家都有家庭有老人和子女,不能讓戰士們流血又流淚。

從業人員不厭其煩地将國家的撫恤規定講給大家聽,說得大家都默默不語,放下了心中最後的擔憂。戰争結束後,國家還出台了一個規定:凡戰中犧牲的幹部生前因家庭生活困難而欠債的一律由公家償還。這樣一來,戰士們更加沒有後顧之憂,一心隻想為國家的利益而戰鬥了。

對越反擊戰開打前,我軍戰士為何不願與越南打仗?

做足了說服,又經過充分的戰鬥訓練後,參戰部隊迅速煥發了強大的戰鬥力。戰争伊始,全體将士奮勇争先,以摧枯拉朽之勢,狠狠收拾了越南白眼狼,掃清了中國南方邊境的障礙,就連北邊蠢蠢欲動的蘇聯人也被吓住了,放棄了直接介入戰争的計劃。

文/司馬觀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