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始建于1707年,其遺址位于如今的北京海澱區,它曾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皇家園林和宮殿設計的巅峰之作,裡面收藏着衆多藝術品和曆史珍品,在國際上十分有名。清朝時期,乾隆皇帝經常在此處理國家事務,而紫禁城則被用于舉行正式儀式。在全盛時期,圓明園還被人們譽為“萬園之園”。

然而,在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對圓明園進行掠奪。這些野蠻的士兵搶走了園中珍藏的古籍、黃金、繪畫、青銅雕塑、瓷器和絲綢,又一把火将圓明園燒成了廢墟,緻使無數文物寶藏被損毀,數百名宮人被活活燒死。
對此,以《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而聞名的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1年的一封信中反思了西方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他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圓明園。他們一個搶劫,另一個放火……後來他們大笑着離開,手拉手回到了歐洲。我們聲稱自己是文明人,卻稱他們是‘野蠻人’,而這就是文明人對‘野蠻人’所做的事情。”
而犯下這起滔天之罪的,是英國人詹姆斯·布魯斯(James Bruce),他是英國第八代埃爾金伯爵。而他的父親托馬斯·布魯斯也十分“出名”,因為托馬斯·布魯斯曾經劫掠過雅典的帕特農神廟,他将神廟中近60%的雕像強行拆卸下來,而後運往英國出售給英國政府和大英博物館,是以獲得了大筆财富。
1860年10月6日,詹姆斯·布魯斯在時任英國首相的帕麥斯頓的支援下,指令軍隊闖入圓明園,并在園中展開掠奪。當時的一位目擊者說:“軍官和士兵們似乎都陷入了瘋狂,他們的身體和靈魂都在追求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掠奪,掠奪。”
包括雕塑、瓷器、玉器、絲綢長袍、精緻的紡織品和金器在内的許多精美的藝術品被洗劫一空。詹姆斯·布魯斯還組織了一場拍賣會,拍賣了數以千計的藝術品和其他被搶走的珍品,而後将收取的贓款當成軍饷和賠償金,用于犒勞士兵或撫慰士兵家屬。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後來,這些遺失的中國文物至少出現在了來自不同國家的47家博物館中。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内,我國的文物保護機構和愛國人士一直在嘗試尋回這些原本屬于中國的文物,許多外國博物館和收藏家對此回避再三,但也有一些收藏家友好地将藏品送回了中國,例如法國的皮諾家族就曾宣布将十二生肖的鼠首和兔首無償捐贈給中國。
而另一方面,英國政府卻将詹姆斯·布魯斯當成了“大功臣”。因為在第二次鴉片戰争期間,他上司英軍對廣州進行了轟炸,還逼迫清政府簽署了《中英天津條約》。在焚燒圓明園後,他又代表英國脅迫清政府簽署了《北京公約》。這些條約給英國帶去了大量财富,卻給我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後來詹姆斯·布魯斯回到了英國,當時的英國首相帕麥斯頓于1862年将其任命為印度總督。次年,詹姆斯·布魯斯從總督官邸出發前往錫亞爾科特進行公辦,但在高海拔地區的艱辛旅程使他感到筋疲力盡。在穿越庫爾勒和拉胡爾之間的查德裡河時,詹姆斯·布魯斯踏上了一座搖搖晃晃的木橋,這座木橋十分簡陋,僅由繩索和木塊搭建而成。詹姆斯·布魯斯在橋上踏出了幾步,忽然感到心跳加快、無法呼吸,最後他竟然因心髒病發而身亡了。
(來源:維基百科)
#圓明園#、#罪魁禍首#、#下場如何#
作者:林壑
責編:劉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