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日談|梁波羅:歸燕四十,尺牍情緣

十日談|梁波羅:歸燕四十,尺牍情緣

鬥轉星移,時光荏苒,新民晚報複刊轉瞬已40年。猶記1981年歲末,我們這群“新民晚報之友”在黃浦區體育館為晚報歸來舉辦的那場盛大的聯歡會:時任市委宣傳部部長陳沂緻賀詞,由北京拍戲返滬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白楊以一首原創小詩表達了由衷的祝賀,文藝界丁是娥、王文娟、喬奇、李炳淑、楊華生等30餘位藝術家作了長達3個半小時表演,彼時初涉歌壇的我,以青澀的歌聲為現場三千餘名觀衆增添了一份歡樂……此情此景清晰如昨!

40年間滄海桑田,40年乾坤巨變。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的災難席卷全球,無人幸免,疫情的蔓延和發展大大超乎人們的認知。2020年2月,武漢嚴峻的疫情牽動着億萬人的心,當時,我每日專注着疫情發展的動态,心中不安,不斷地叩問自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中,自己能做些什麼呢?我想,宅人不宅心,禁足不禁聲,我可以用聲音參加戰鬥!于是,我在書房架起手機,朗讀有關抗疫的報道,通過社會平台,以聲傳情,加入戰鬥。我進而想,一定有許多與我懷揣着同樣心情而“報國無門”的同仁,于是,我建議“上影演員劇團”與新民晚報強強聯手,用最真誠的聲音誦讀最新鮮的資訊。幾天後,一檔“申聲傳情”的抗疫專題音頻節目誕生了,由2月26日起至3月17日,一共誦讀了20篇文字,對聲援抗疫起到了鼓舞鬥志的積極作用。

同年8月,全市中國小開學在即,我發現市面上發售的三無塑膠包書膜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甚至含有影響發育和緻癌物質。我們豈能允許,學生通過安檢,戴着口罩進入學校,卻任由有害包書膜随書本堂而皇之進入課堂毒害學生?!是以我投稿晚報夜光杯編輯,副刊部斟酌後将我的稿件轉給科教衛部。經過調查,以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我緻晚報的信件和記者的采訪,引起社會普遍關注。報道獲得了市委宣傳部閱評表揚。

2020年10月,是我與老伴結婚五十年的金婚紀念,在10月中旬重遊度蜜月時去過的杭州。歸來後,寫了一篇《能不憶江南》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留言區的許多留言使我感動,有些贊美之詞令我汗顔、催我奮進。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真善美的情懷是永恒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

2021年是建黨一百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2周年,電影《51号兵站》首映60周年。1961年國慶期間我曾撰稿《我演梁洪》,刊發在當年10月3日的“夜光杯”。追溯我和晚報結緣至今已整整60個年頭了。去年5月27日晚報副刊刊發了我的一篇記述數年前通路活着的百歲“小老大”劉燕如的文字《銘記一生的擁抱》,讀者紛紛留言抒懷,表達了對英烈的敬仰、對藝術形象的感悟,我也受益匪淺:60年前我成就了角色,而今角色成就了我!

感謝晚報提供給我如此寬闊的平台,令我有機會不斷徜徉于我所想要表達的文字之中,與讀者分享,與社會共同前行!值此晚報複刊40周年的日子裡,請接受一位讀者兼作者的祝福:祝這隻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燕子,成為更多讀者的知心朋友! (梁波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