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日談|指間沙:如何在春天煮狼

食欲是一匹無處不在的狼。能填補人生饑餓感的,永遠是食物、溫暖與愛。

十日談|指間沙:如何在春天煮狼

天天表妹,見信安。

萬萬沒想到,身在德國的你在這個春天完成了一次“壯舉”——從超市裡買回半頭豬!然後,窮盡畢生廚技,将各種菜單做了個遍:不僅做了火腿、廣式叉燒、陝式肉臊,還煮筒骨湯、鹵豬腳、熬豬油,每天早上吃鮮肉馄饨和肉包子,甚至買了灌香腸的器具,做了兩種口味的香腸,終于成功地将這半頭豬塞進了家中有限的冰箱!

我知道,俄烏戰争和歐洲疫情導緻物資緊張、價格飛漲,德國超市的油、面粉、衛生紙都需要搶購,你這樣做是害怕短缺。但請以後,量力而為,不要再考驗自己家裡可憐的冰箱了。

環球同此涼熱。疫情目前,我們上海人家裡的冰箱也在這個春天獲得了高度關注。看着身邊同僚朋友熱火朝天地囤菜囤糧,有哭有笑,我想起了我們都看過的一本書——《如何煮狼》。

“狼”源自莎士比亞的比喻:“食欲是一匹無處不在的狼。”美食作家費雪于1942年創作的這部書,不僅是為了指導物資貧乏時代的主婦們,更是在教導身處混亂的人們如何重新面對寶貴無比的日常生活。“肉也一樣,還有蛋,以及世上一切購自遠方的香料,它們一度那麼稀罕,如今則蒙上一層重要的新意義。”上一次你和我讨論過紅棗面包的做法,費雪在這本書裡尤其得意的是“艾笛的快烤桶子面包”。這個面包的特别之處是用了咖啡罐,可以烤出四倍高度的條形面包,帶點奶油香,小孩子愛煞它圓滾滾的模樣。而且它所花的時間,短到令大多數烘焙師無法想象。讀來令人熱血沸騰,你也可以大膽來試試。

十日談|指間沙:如何在春天煮狼

八十年過去了,費雪這部寫于二戰時期的小書仍舊淵博而動人,并且保持着一種審時度勢的體面。她不僅在談食物,也在談文學、曆史、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等。“狼”不僅是食欲,也是人世間各種難以餍足的欲望。當習以為常的生活發生劇變,“狼”的猙獰面目就顯形了。《如何煮狼》傳遞給我們的是确鑿的安全感,叫人笃定地、細水長流地在非常時期過尋常日子。再沒有安全感的日子,也要用一餐餐不過分的美食來支撐起生活。

眼下,上海兩年前的一幅攝影作品又紅了:櫻花嫣然盛開,隔着栅欄,幾雙伸出隔離欄的手舉着手機,競相捕捉春光。想不到時隔兩年,相片裡的這一幕再度在我們身邊重制。沖上微網誌熱搜第一名的是“上海 我要買咖啡啊”:小區暫時解封給居民買菜,忙亂中有名女子邊跑邊喊:“我要買咖啡啊!”這未免太真實了。

為情所困,為疫情所困。此時此刻,平常的生活就是向往的生活。就像你之前經常傳給我看的日常早餐,面包、雞蛋、水果,還有咖啡。

這幾天,上海經曆了倒春寒,天氣陰冷灰暗,似乎春天熱烈降臨的氣息都被忽然抹盡。可是,做完核酸的我還是在沒有藍天的周末,望見了虹口足球場盛開的櫻花,吃到了春筍、蠶豆、蒌蒿和青殼螺蛳,并且想起費雪的文字:“因為我知道,我就是知道,這些菜肴的香味,會叫那野獸懷抱着某種超乎感覺與道德的羞愧,哀泣而去。”

疫情和戰争終将過去,我們一定會穿越廣闊的世界再度擁抱。生命中不止有沉重和痛苦,還有歡愉和惬意,各種微不足道卻彌足珍貴的小确幸。(指間沙)

(本文将參展“美好的書”公共藝術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