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攝影記者 劉中燦

通訊員 徐競翔 胡蝶

實習生 朋欣雨 張譯尹

火與木的相遇,并非隻有化為灰燼一種結果,有時更能擦出美麗的火花。1月5日,在武漢市江夏區紙坊街四賢路的一處畫室内,一幅幅精美烙畫作品令人啧啧稱奇。

誰能想到這些畫作是由炙熱的電烙鐵創作出來的,一隻隻燒熱的電烙鐵在木闆上一筆一畫,竟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朵、鳥蟲、山林、庭閣等,讓前來觀畫的市民們贊歎不已。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史應淼潛心創作

而創作出這些讓人歎為觀止烙畫的作者,就是江夏區烙畫技藝非遺傳承人——史應淼,以及他的兒子史建文。

72歲的史應淼是江夏人,擅長中國山水畫、書法、花鳥,是湖北省工藝美術大師,從事烙畫40餘年。史建文在江夏區文化館工作,業餘也創作烙畫。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電烙鐵細細勾勒

“烙畫又稱燙畫、火筆畫,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美術品,具有悠久曆史和獨特藝術風格。”史應淼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烙畫相傳起手漢代,後失傳,明清時期再次興起。

制作烙畫的椴木闆購自網絡,尺寸不同價格不等。史應淼介紹,烙畫作畫前,腦中先要構思,再用鉛筆在闆上起稿,接着就到了電烙鐵上場的時刻。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父子同室創作

“電烙鐵就是五金工具店内賣的普通烙鐵,隻不過勞工們用來焊接,我們用來作畫。”史應淼介紹,根據畫作内容的不同,烙鐵頭的粗細也有講究,大片的雲霧還會用到噴槍,直接上火“烤畫”。史應淼告訴記者,經過勾、皴、擦、點、染等手法,可以燙出豐富的層次與色調、具有較強的立體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畫,“可以說,烙畫即保持了傳統繪畫的民族風格,又可達了西洋畫嚴謹的寫實效果。”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父子交流創作細節

從小耳濡目染,兒子史建文也愛上烙畫。大學畢業工作後,史建文業餘時間,也開始創作。畫室内,不時可見父子同室作畫,互相交流、切磋的畫面。

史建文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木闆上烙畫需要溫度精準控制,溫度高一點畫色很可能焦黑,溫度低一點顔色又不夠,繪畫時電烙鐵的力度、速度都要恰到好處。“用電烙鐵作畫,色彩的濃淡可由電烙鐵的溫度高低、運‘筆’輕重、接觸時間長短來控制,這些都要靠平常練習積累經驗,也需要深厚的繪畫基礎。”史建文表示,數十年來,父親史應淼忙于創作烙畫,用手中的電烙鐵畫出了“光陰的故事”,不少畫作被畫館收藏。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史應淼烙畫作品

“烙畫是個慢工活,一天隻能畫一平方尺。”史應淼介紹,烙畫創作在選題上不拘一格,山水、花鳥、人物、甚至是動漫人物都可以入畫,根據需要還可以定制,利于儲存和收藏。

火為墨,木為紙!烙鐵作畫,妙筆生花

江夏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王太明介紹,烙畫是中國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既傳承了中國畫,又發展了中國畫。江夏将大力支援烙畫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知道烙畫,喜歡烙畫,傳承烙畫技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