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1948年“淮海戰役”前夕,國民黨上級人員正在召開相關軍事部署會議,會議上争辯激烈,以杜聿明為首的國軍将領,率先提出一步思維缜密的“棋”,欲求借此一戰,改變當時中國的内部局勢。

遺憾的是,此刻的杜聿明,雖被委以重任,卻未能完全得到蔣介石的信任,以至于他這一步“棋”并未得到其他将領乃至蔣介石的采取。

對于這場會議,晚年杜聿明回憶道:“

想當初,倘若校長聽了我這步“棋”,淮海戰役或許有一絲希望能扭轉戰局,隻可惜啊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一、淮海戰役的根本源頭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末,中國的外敵大多已被驅逐出境,早些年的軍閥也在以改編和沒落兩種演變模式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隻剩下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政府。由于當時的國情,加上中國在經曆了多次戰争之後,早已變得千瘡百孔,人民急需休養生息,于是,中國共産黨人不顧個人安危,遠赴重慶談判,希望可以和談解決中國的黨政問題,然而,終究還是想象得太過于美好。

國民黨高層表面上是在談判,實際上卻是“磨刀霍霍”,背地裡将屠刀架設在中國共産黨人的頭上,至此,中國近代曆史上一場規模極其龐大的解放戰争,随着國民黨的背叛而正式打響。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面對國民黨的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中國共産黨的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沒有絲毫畏懼,迎難而上,帶領人民一起高舉抵抗的大旗,對兇猛的敵人發起了無數次沖鋒。

在當時,許多國家都對中國共産黨的實力有所懷疑,認為在半年之内,中國共産黨将隻存在于史書上,至于為什麼會這麼想呢?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共産黨人隻有小米加步槍一類的老式武器,這對于發展時代來說,完全是被碾壓的存在,沒有半點勝利的可能。

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共産黨人是人民的隊伍,人民是中國的人民,如果這樣的隊伍都無法取得勝利,這個世界上或許将沒有人配得上“勝利”二字。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二、淮海戰役開場

當然,話雖如此說,可事情還是得靠人去做。那麼,他們是怎麼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得到勝利的呢?

故事要從曆史上著名的“淮海戰役”說起,這次的戰役,是解放戰争中的極其重要一戰,也是近代曆史上的重要一戰。

這一場戰役涉及到中國近代曆史上幾位著名的将軍,在對外戰争中,他們便展現了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以,内戰的指揮也自然落到了他們的頭上,其中,杜聿明就是其中之一,更是淮海戰役中,國軍的直接指揮者。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其實,這場戰争的起源也簡單,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勢力在經過長期的沉澱後,逐漸成為了國民黨的強勁對手,令他們不得小觑,更是直接威脅徐州一代區域的防禦,這也是淮海戰役的導火索。

1948年,杜聿明被任命為徐州剿總司令長官,手底下直接擁有了八十萬軍隊的指揮權,在這場戰役上,國民黨可謂是下足了血本,所有的精兵強将都被派上用場,武器裝備更是供大于求,至于古代戰争最大的問題——糧草,直接用飛機運送,其他物資更是不計其數。然而,當時我軍正規軍人數僅六十萬左右(民兵除外),武器裝備以及其他後勤保障方面更是不能與之相提并論。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三、杜聿明方案被否決

當時,針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國民黨高層召開了緊急會議,一直都在商量着如何應對,但是,一些高層完全沒有危機意識,認為解放軍在鬧着玩,絕對沒有實力來攻打他們,現在的準備簡直就是大題小做。對此,杜聿明看得十厘清楚,身為一名久經沙場的将領,他對待戰争的局勢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斷,有着理智的應對,即使是完勝的戰場,也依然不能掉以輕心,不然,早在驅逐外寇的戰場上,他也不會斬獲多場勝利。

杜聿明在會議中指出:“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豫東與濟南地區已經占據了大片區域,曾經一起戰鬥的隊友也喪失殆盡,如果再這樣無所行動,隻能是坐以待斃,是以,為了黨國的百年基業,必須要主動出擊。

此外,他還深刻地認識到:“

進攻徐州的解放軍其實并沒有多少,且是佯攻,他們是沖着黃百韬軍團去的,依次擊破,步步蠶食,此時的他們内部是非常空虛,倘若我們出兵發起進攻,肯定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除了這些,杜聿明還提到:首先,收縮徐州剿總兵力,轉而進攻華野;第二,從華東區域出兵,向豫南一帶牽制劉鄧部隊;第三,攻破華野一部,守住并進行圍點打援。

可以這麼說,這一計謀的出現可謂是深得孫子兵法的精髓,與此同時也證明了杜聿明的指揮實力,遺憾的是,這步“棋”并沒有得到老蔣的認可。許多将領都對此感到冒險,一旦判斷失誤,将是回天乏力的敗局,最重要的一點是,許多高層與杜聿明是死對頭,人心非常不齊全,這就使得杜聿明看似是總指揮,實際上實權被制衡得寥寥無幾。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随着會議的進行,許多高層早已厭煩,對此不聞不問,于是,大家便開始齊頭看向最進階别上司人“蔣介石”,讓他拍闆,蔣委員長對于自己的愛将“黃百韬”是非常看重的,明明知道他已經被圍困得水洩不通,依然是要投入大量兵力去拯救他,這條戰略直接給我軍提供了“圍點打援”的先決條件。

本來隻打算先吃掉一個軍團,殊不知蔣介石派了更多的軍團,此舉讓淮海戰役的天平瞬間傾斜。據了解,蔣介石有一個特性,他非常的執着,要是别人想從他的手上讨一點便宜,那麼他肯定是要死磕到底,半點也不會給你,如此,便可以明白為何杜聿明的計劃明明是非常正确的,卻得到了被否決的結局。從這一點也不難看出,蔣介石對于打仗、執政都會帶有一絲個人的秉性,這種性質在許多時候都會被蒙蔽雙眼,無法看清事實的本質。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四、淮海戰役的最終結局

救援、堅守的戰略方向被定下來之後,杜聿明也不再掙紮,默默地踐行自己作為軍人的本質工作。準确地說,他對國民黨依然抱有一絲希望,而後續的戰争,他便自己預言了自己的失敗。

首先,服從指令是軍人的天職,隻可惜,國民黨的軍隊指揮權明面上是交給了杜聿明,而實際上杜聿明指揮起來卻相當的困難,許多将領擁兵自重,對他的部署與指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使做,也是敷衍了事,以此來儲存實力。

其次,蔣介石的舉棋不定,八十萬軍隊全交給杜聿明,這讓蔣介石内心非常不放心,于是,滑稽的一幕随之出現,例如時不時地派個監督員,還動不動考慮要将他撤掉,這就讓杜聿明非常被動,本來敵人勢力便非常大,這一頓操作下來,實力大打折扣,未戰便已經知敗;最後,我軍有着人民的支援,如同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即使條件艱苦,也依然是齊心協力。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随着時間的推移,杜聿明在戰局結束以後被俘,起初,他還想保留軍人最後的尊嚴,想要開槍自殺,被共産黨人攔了下來,送完軍事法庭,對他進行審判,他自己也認為自己是必死無疑的局,但是,解放軍不非舊社會執政人士,對杜聿明曾經的輝煌戰績也非常認同,建國之後也對他進行了特赦。

特赦之後的杜聿明開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對于這位聞名不如見面的大将,許多共産黨軍官也跟他探讨了許多問題以及對于軍事的看法。也正是這些探讨,才讓人們深刻認識到,當時的國民黨軍隊有多麼的不協調,更是對杜聿明的謀略刮目相看,如果當時蔣介石聽取此人的計策,那麼,當時的解放軍極有可能被分割成無數個小塊,甚至被逐個擊破,如此一來,形勢将兵敗如山倒,最後的結局将變得無法預測。

杜聿明晚年回憶:我的一步“棋”校長若能聽進,淮海戰役或能打赢

隻可惜,世界上沒有時光機,過去的事情也無法再重來一次,蔣介石在經曆這一場失敗之後,再也沒有實力來阻擋解放軍的步伐。

光陰如梭,百年之後的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人民也快樂地生活在藍天白雲之下,這也更加印證了人民的選擇是正确的,相信在未來,中國必然在共産黨人的上司下越發強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