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2021年,新能源行業發展在不斷推進,作為純電動車的重要補能方式——換電得到了政府支援。全國各地力度不同的建設補貼、《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等政策的支援、以及百萬量級的市場容量,都推動換電車型保有量激增、換電站遍地開花。

10月,吉利釋出“智能吉利2025”戰略以及“九大龍灣行動”, 将換電模式提升到集團戰略高度,明确提出将推出全新換電出行品牌的全新智能新能源産品。

盤活力帆,是吉利搶占換電賽道的第一步。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吉利布局換電宏圖

12月13日,吉利控股釋出公告,公司拟與力帆科技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目标公司注冊資本為人民币6億元,吉利控股與力帆科技各出資3億元,持股比例均50%。

從2021年1月初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後,市場不斷傳來疑問:為什麼是力帆?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一方面,吉利早期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2017年,吉利展開換電生态的研發,在“換電架構、換電站、換電車輛”領域已經擁有上千項技術專利,并參與了國家換電标準的制定;吉利換電技術、制造營運以及出行服務等子產品已形成了商業模式閉環。簡而言之,吉利基礎打得很好,但缺少一個落腳點。

另一方面,力帆在重慶的生産基地、資質、産能、上市公司殼資源和在西南地區的銷售管道等強項;并且力帆投資控股超過50%的公司多達18家,旗下擁有新能源産業研發、生産、銷售體系,并推出純鉛酸與锂電等兩大領域、7大系列産品,擁有一定的換電設施基礎。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吉利的不斷“渝”化,是對新能源業務邊界的不斷開拓。而吉利在新能源賽道的另辟蹊徑,是解決基礎設計建設的關鍵一環——換電。

2021年1-11月全國車樁比例大約是3.15:1,相較于合理的車樁比有較大差距,充電設施的建設遠遠趕不上新能源汽車的增速;其中換電站營運更是處于“青黃不接”階段。全國換電站營運商站點已超900家,但區域分布過于集中、服務車型覆寫面小、主要覆寫營運車型等原因,仍使大量C端純電動車使用者不能享受換電車型和服務的便利。

吉利與力帆科技成立的新合資公司為B端和C端使用者,提供了包括換電産品和換電服務在内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換電以“車電分離”模式能夠達到“兩增一消”的效果,直擊電動車行業痛點。

簡而言之,換電市場,大有可為。

解析GBRC換電平台架構

快充or換電,一直是新能源行業補能發展的重要一環。

顯而易見,換電友善,但是成本也高,大概是快充站的兩倍,且由于電池包規格不統一,不同品牌的車很難共享。全球第一家做換電的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 于2013 年破産,特斯拉也明确放棄了換電。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目前的換電市場,堅持下來的隻有蔚來。蔚來有一個“電區房” 概念,指附近3 公裡内有一座換電站的住宅,到2025 年,該比例能達到90%,這需要在全球建成4000 座換電站。

“後來者”吉利,在與力帆合資公司的規劃中,到2025年将有5000座換電站覆寫100個核心城市,滿足100萬輛車的換電需求。當然布局首先從重慶開始,到2023年将落成超過200座——把重慶打造成為換電示範城市,并由此向華東、華北乃至全國輻射。

智能換電站因地制宜,在車輛可能出現的場地(停車場、加油站、高速服務區、旅遊景區)都進行了靈活的布局。

顯然,吉利的布局更加宏觀,是着眼于換電生态的全周期研發。

吉利換電平台架構體系,即Global Battery Rapid Change,在産品方面基于GBRC換電平台打造的換電車型,具有可使用場景的泛化。可适應2700—3100mm的寬泛軸距區間,覆寫轎車、SUV、MPV甚至物流車、輕卡等衆多品類,完全滿足網約車、私家車、計程車、物流車等不同市場的需求。

依據換電平台架構,可實作60秒極速換電。吉利換電站無人值守,車輛自動定位,從智能導航、識别車牌、進行換電、車輛自檢、訂單結算,全流程自助無人無感化一體式智能換電,時長小于60秒。這相比于蔚來換電時間3-6min來說,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時,吉利提供的“換電”服務也将不止于“換電”,而是囊括車用電池營運、退役電池儲能利用、報廢電池再生處理的“車電分離”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

而換電架構平台GBRC,與CMA、SPA、SEA、BMA共同構成了吉利4.0造車的五大架構造車平台。

科技換電出行的20萬銷量

2021年,吉利釋出了龍灣行動,也進一步展現了進軍新能源市場的決心。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換電宏圖再拓展

根據龍灣行動三,5年内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産品,引領智能移動終端時代。其中,全新的科技新能源換電出行品牌到2025年陸續推出5款可換電的智能純電産品;根據龍灣行動四,2025年度實作集團總銷量365萬輛,其中全新的科技換電出行品牌目标為20萬輛。

銷量壓力的直接承接者,便是吉利和力帆成立的合資公司。

5月18日,力帆科技首款換電新車型正式在重慶蔡家生産基地量産下線;今年上半年,力帆科技主營業務已實作扭虧為盈;9月22日,首批100輛力帆楓葉80V換電計程車正式傳遞營運; 1-11月,力帆生産新能源汽車2636輛,同比增長162.55%;銷售新能源汽車1970輛,同比增長107.37%。

穩定且良好的發展勢頭,為20萬銷量目标打下了堅實基礎。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賽道中,吉利在不斷拓圈,基于強大的使用者群體,換電模式由營運使用者向私人市場的滲透,也将為科技換電出行品牌達成20萬銷量目标賦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