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2021年,新能源行业发展在不断推进,作为纯电动车的重要补能方式——换电得到了政府支持。全国各地力度不同的建设补贴、《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等政策的支持、以及百万量级的市场容量,都推动换电车型保有量激增、换电站遍地开花。

10月,吉利发布“智能吉利2025”战略以及“九大龙湾行动”, 将换电模式提升到集团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将推出全新换电出行品牌的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

盘活力帆,是吉利抢占换电赛道的第一步。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吉利布局换电宏图

12月13日,吉利控股发布公告,公司拟与力帆科技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目标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亿元,吉利控股与力帆科技各出资3亿元,持股比例均50%。

从2021年1月初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后,市场不断传来疑问:为什么是力帆?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一方面,吉利早期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吉利展开换电生态的研发,在“换电架构、换电站、换电车辆”领域已经拥有上千项技术专利,并参与了国家换电标准的制定;吉利换电技术、制造运营以及出行服务等模块已形成了商业模式闭环。简而言之,吉利基础打得很好,但缺少一个落脚点。

另一方面,力帆在重庆的生产基地、资质、产能、上市公司壳资源和在西南地区的销售渠道等强项;并且力帆投资控股超过50%的公司多达18家,旗下拥有新能源产业研发、生产、销售体系,并推出纯铅酸与锂电等两大领域、7大系列产品,拥有一定的换电设施基础。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吉利的不断“渝”化,是对新能源业务边界的不断开拓。而吉利在新能源赛道的另辟蹊径,是解决基础设计建设的关键一环——换电。

2021年1-11月全国车桩比例大约是3.15:1,相较于合理的车桩比有较大差距,充电设施的建设远远赶不上新能源汽车的增速;其中换电站运营更是处于“青黄不接”阶段。全国换电站运营商站点已超900家,但区域分布过于集中、服务车型覆盖面小、主要覆盖运营车型等原因,仍使大量C端纯电动车用户不能享受换电车型和服务的便利。

吉利与力帆科技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了包括换电产品和换电服务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换电以“车电分离”模式能够达到“两增一消”的效果,直击电动车行业痛点。

简而言之,换电市场,大有可为。

解析GBRC换电平台架构

快充or换电,一直是新能源行业补能发展的重要一环。

显而易见,换电方便,但是成本也高,大概是快充站的两倍,且由于电池包规格不统一,不同品牌的车很难共享。全球第一家做换电的以色列公司Better Place 于2013 年破产,特斯拉也明确放弃了换电。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目前的换电市场,坚持下来的只有蔚来。蔚来有一个“电区房” 概念,指附近3 公里内有一座换电站的住宅,到2025 年,该比例能达到90%,这需要在全球建成4000 座换电站。

“后来者”吉利,在与力帆合资公司的规划中,到2025年将有5000座换电站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满足100万辆车的换电需求。当然布局首先从重庆开始,到2023年将落成超过200座——把重庆打造成为换电示范城市,并由此向华东、华北乃至全国辐射。

智能换电站因地制宜,在车辆可能出现的场地(停车场、加油站、高速服务区、旅游景区)都进行了灵活的布局。

显然,吉利的布局更加宏观,是着眼于换电生态的全周期研发。

吉利换电平台架构体系,即Global Battery Rapid Change,在产品方面基于GBRC换电平台打造的换电车型,具有可使用场景的泛化。可适应2700—3100mm的宽泛轴距区间,覆盖轿车、SUV、MPV甚至物流车、轻卡等众多品类,完全满足网约车、私家车、出租车、物流车等不同市场的需求。

依据换电平台架构,可实现60秒极速换电。吉利换电站无人值守,车辆自动定位,从智能导航、识别车牌、进行换电、车辆自检、订单结算,全流程自助无人无感化一体式智能换电,时长小于60秒。这相比于蔚来换电时间3-6min来说,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时,吉利提供的“换电”服务也将不止于“换电”,而是囊括车用电池运营、退役电池储能利用、报废电池再生处理的“车电分离”管理模式和生态布局。

而换电架构平台GBRC,与CMA、SPA、SEA、BMA共同构成了吉利4.0造车的五大架构造车平台。

科技换电出行的20万销量

2021年,吉利发布了龙湾行动,也进一步展现了进军新能源市场的决心。

力帆科技重生,吉利换电宏图再拓展

根据龙湾行动三,5年内推出25款以上全新智能新能源产品,引领智能移动终端时代。其中,全新的科技新能源换电出行品牌到2025年陆续推出5款可换电的智能纯电产品;根据龙湾行动四,2025年度实现集团总销量365万辆,其中全新的科技换电出行品牌目标为20万辆。

销量压力的直接承接者,便是吉利和力帆成立的合资公司。

5月18日,力帆科技首款换电新车型正式在重庆蔡家生产基地量产下线;今年上半年,力帆科技主营业务已实现扭亏为盈;9月22日,首批100辆力帆枫叶80V换电出租车正式交付运营; 1-11月,力帆生产新能源汽车2636辆,同比增长162.55%;销售新能源汽车1970辆,同比增长107.37%。

稳定且良好的发展势头,为20万销量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赛道中,吉利在不断拓圈,基于强大的用户群体,换电模式由运营用户向私人市场的渗透,也将为科技换电出行品牌达成20万销量目标赋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