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香唐山丨郭書文《我對“閱讀與寫作”的感悟》

我對“閱讀與寫作”的感悟

文·郭書文

閱讀,我是從國中開始的。大軍南下的時候,正上國小,解放軍營部住在我們家裡。有一位教導員名叫羅軍,經常教導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臨走的時候送我一個日記本并留言:“讀書學習苦用心,文化裡面有黃金”一直成為我讀書學習的座右銘。

上了國中,學校的圖書館裡藏了很多書,對我産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反映抗日戰争、解放戰争英雄和部隊、地下黨對敵頑強鬥争的故事如:馮德英的三部曲《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和其他作家的《敵後武工隊》《野火春風鬥古城》《新兒女英雄傳》《紅旗譜》《回民支隊》《太陽照在桑幹河上》《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把一切獻給黨》……,還有俄羅斯文學《鋼鐵是怎樣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衛軍》《秘密戰》《靜靜的頓河》和文豪高爾基的三部曲都有涉獵。

當我知道“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時候,更加重視讀書。覺得書籍就是人類智慧的寶庫,從此與書結成了好朋友。那時候讀書,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周六休假在回家,還拿着《新兒女英雄傳》一本小說,被書裡的牛大水抗日打鬼子的英雄事迹所吸引,在鄉間小路上閱讀,邊走邊看,不大注意眼睛的保護,以緻後來成了近視眼。

書香唐山丨郭書文《我對“閱讀與寫作”的感悟》

我的〈閱讀與寫作〉是先從學習文字語言開始。從閱讀他人的文章裡學習最精煉的語言,通過精煉的語言表達主題的思想和事物的本質。常常把作家的名言警句和精美的修辭方法摘寫到讀書筆記上,我深深感到:閱讀在學生時代是非常重要的,閱讀是可以促進寫作的,我非常喜歡作文課。在學生階段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師當做範文在班上推薦。現在的國文教學中,為了訓練同學的運用語言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常常有閱讀回答問題的習題,作為基礎訓練,應該引同學們特别重視。這就是閱讀與寫作的指路标,對提高寫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現在學校裡有的同學不愛作文,最重要的原因不愛閱讀,不大會運用語言文字而造成的。隻要堅持閱讀,語言豐富了、寫作方法熟練了,就會自然産生寫作興趣與激情,寫作的動力來自于閱讀。

因為我埋頭讀書,曾引起同學的非議。在團支部讨論我的入團大會上,有的提出批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教科書”。意思是很多課外活動時間紮在圖書館,不關心班集體。1955年我配合中心運動嘗試着寫了一出獨幕話劇《李勇捉特務》,班主任老師看後很贊賞并在班裡選拔演員排練,在全校紀念“五四”青年節彙演大會上演出,得到了熱烈歡迎,校長表揚了我,同學們才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從此,有好幾個同學加入讀書的行列。

60年代初期,在河北灤師上學的時候,我被校刊《勞動者》聘為編輯,負責組稿、校稿、繕寫工作,對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機會,通過閱讀同學們的的稿件,在語言運用、寫作方法等方面非常受益。那時候,正是“學習雷鋒好榜樣”的青春年華,通過學習《雷鋒日記》這本書,我與雷鋒是同齡人,常與雷鋒比童年,是黨為我們開辟了新生活。從那時起,找到了我的人生道路前進方向。

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當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想練筆。那是學生年代,我和李儒同學産生了試試寫點東西發表意願。看了電影《五朵金花》後,我倆鬥膽寫了一篇《試評的思想影響》,我們認為在迎接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的時候,不應該大肆宣傳青年人的談情說愛,随即投到了《戲劇報》,熱心的編輯回信說:“不适合本報,請試投《大衆電影》”,其結果:“謝謝你們對本刊的支援”。現在看來當時思想有些幼稚,有點偏頗:在生産勞動中,男女青年産生愛情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現象,現在看來是無可非議的。這是我學生時代〈閱讀與寫作〉的一段插曲。從中感悟到寫東西,要從大局出發、要與時俱進,順潮流而動。要有較高的立場,站得高才有格局,站得高才能看到和欣賞遠處的美麗的風景。有人說:“讀書的厚度,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這話很有道理。

閱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閱讀可以從書中的主人公身上吸取精神力量,閱讀可以使我們修養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境界的人。簡單的說可以脫俗:進而獲得思想、感情、立場、觀點、思維方式方法的不斷升華。我在閱讀了吳運铎的《把一切獻給黨》,奧斯托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雷鋒的《雷鋒日記》後,找到了我的人生坐标,向黨組織提出加入中國共産黨。進而使自己樹立了一個鮮明的立場,這也為日後的寫作明确了政治方向。

目前,我們的生活走進了大資料時代,衆多的人都認為在手機和電腦上閱讀就行了。固然數字閱讀也是閱讀的一種,但他決不能代替紙質書刊的閱讀。因為紙質閱讀使我們的一種最傳統的閱讀習慣,不論從注意力上、記憶力和吸收感染能力上,都會超過數字閱讀的效果的。我認為:數字閱讀很難靜靜地思考、往往一滑而過,很難了解文字的含義,隻是屬于浏覽,而和紙質閱讀有本質上的差別。這是我自己的切身體會。

我的閱讀是貫穿在學習和生活中。直至現在退休20多年仍然保持讀書的好習慣,每天讀點書:大地震唐山出版了相當一大批報告文學如,《親曆與見證》、《在廢墟上崛起》《四十年四十人》《唐山大地震往事》還有孫守庭先生的參加四川抗震救災的《血脈》。還有老一輩革命家出版的《鏖戰疆場》《平淡下的激蕩》《曆盡滄桑的人生》《血凝磚》,唐山市政協文史委出版的《文史精華》、中國黨建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産黨簡史》,還有文友們發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一些書刊。每天都抽出一些時間來閱讀,提高自己的閱曆與寫作能力。

因為我是家庭唯一勞動力,師範畢業後及早就業。我沒有受過全日制高等學校中文大學教育,在學校工作期間,總有一種“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的感覺。80年代,我`參加了黑龍江省委黨校和黑龍江大學創辦的中文專科二年制刊授班進修,自修了《寫作》《文學概論》《文法修辭》《中國古代文學簡史》《中國現代文學史》《古代漢語》《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等學科,來豐富自己的文學知識和堅實文學理論基礎。

我的大部分時間,是通過閱讀掌握一定的文學知識和運用能力,在寫作技巧和方法都有所上升,退休初十幾年,常常在《燕趙都市報.唐山論壇》《輿論廣場》和《唐山勞動日報》《唐山晚報》發表時評、影評等方面的稿件。自己覺得在寫回憶錄、新聞通訊、短評等,從語言文字上已經鏟除了障礙,寫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與閱讀關系甚密。

後來,通過參加全國省市征文比賽收獲金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優秀獎多次,大大激發了我的寫作興趣。雖我已超過八旬,仍然堅持進行重點采訪活動,唐山大地震45周年之際唐山師範學院立項《唐山大地震救援》向社會征文,我的《震後的開灤二中》《大地震後的遺孤們》均被采用。今年适逢建黨100周年,懷着無限的熱情投入慶祝活動,與時俱進、不失時機地進行文字和音響跟蹤報道,先後寫了《九歲那年,走過遼沈戰場》《新中國第一個春節》《黨旗永遠在我心中飄揚》《共産黨員的一堂必修課》《一座彰顯國家名片的小城故事》《一位從産業大軍中走出的紅色收藏家》等100多篇稿子,被紙媒、微刊、中紅網多媒體采用發表并獲一等獎、二等獎并獲唐山市退管會優秀資訊員的榮譽稱号。

退休後,在各種媒體發表了500多篇稿件,結集出版了5本書籍。被《作家地帶》約為簽約作家、《中紅網》特約作者、《唐山老年》編委、文學組副組長、《草根人的故事》責任編輯。回想起來,《寫作與閱讀》在我這個老年文學愛好者身上,也得到了升華并收到了令我滿意的成果。

回顧以往,展望未來。總結自己的閱讀與寫作,我深深地體會到習總書記在全國文聯、全國作協會議上的講話:“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和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作寫到民族複興的曆史上、寫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為我們今後從事閱讀與寫作、創作文學藝術精品,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作者介紹

書香唐山丨郭書文《我對“閱讀與寫作”的感悟》

郭書文,筆名東方欲曉,83歲,1962參加工作,1966入黨。曆任學校黨團工會和教育教學工作,獲礦處級機關優秀黨員、開灤礦務局優秀教師、唐山市委教育工委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榮譽稱号、抗震救災二等功、唐山市五老骨幹并獲獎、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被媒體和編輯部約為特邀記者、責任編輯丶雜志編委丶簽約作家。參加唐山大地震丶唐山知青紀實大型征文工作,并有多部作品結集岀版發行。有500多件新聞通訊丶時評丶影評、回憶錄丶散文、專訪發表在省地市報刋丶微刊平台丶中紅網等多媒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