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在這之後,趙匡胤成為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被人們稱為“宋太祖”。與大部分把皇位傳給兒子的皇帝不同,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趙光義。關于趙光義繼承皇位有多種說法,有人說他謀害了自己的哥哥,也有人說他與趙普合謀,欺負侄子年幼,搶來了皇位,但不管如何,在《宋史》中,趙光義繼承皇位是名正言順的,而且就是趙匡胤傳位于他。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趙光義繼承皇位後改名趙炅,他就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被稱為“宋太宗”。趙炅駕崩之後,皇位傳給了三子,也就是宋真宗趙恒。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大臣就是宋太宗年間的宰相,他曾協助還是太子的趙恒繼位,此人就是有着“大事不糊塗”的呂端。

呂端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父親曾經在後晉當官,呂端成長于亂世,但他聰敏好學,長大後進入後周朝廷,擔任了著作佐郎等官職,曾經與宋太祖趙匡胤同朝為官。随着趙匡胤駕崩,趙炅繼位,呂端的官職也越來越高。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呂端正式拜相,成為宋太宗年間的宰相。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說起呂端當宰相還有一個故事。呂端此人身寬體胖,平時不言不語,屬于内秀之人,尤其是當朝議政時,呂端往往一言不發,有時候讓他發言,他就附和一下别人。按照一般人的思維,這種時刻更應該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現,給皇帝留下好印象,将來也能有一番作為。而呂端往往沉默不語,就給人留下了一種能力不行的印象。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不過,宋太宗趙炅卻是一個善于發現人才的人,他很早就注意到呂端的能力,也知道他是一個不張揚的人,張齊賢卸任宰相後,趙炅有意提拔呂端當宰相。那個時候的宰相是一人之下,要任命這樣的官員是非常慎重的,是以趙炅就提前找别人商量了一下。當趙炅提出要讓呂端當宰相時,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說:“呂端糊塗”。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這裡的“糊塗”指的是呂端沒有能力,不過,趙炅卻不這麼認為,他說:“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就這樣,在趙炅的堅持下,呂端當上宰相,并成為太宗年間最後一任宰相。至道三年,宋太宗趙炅駕崩。按照當時的定制,應該由太子趙恒繼位,也就是未來的宋真宗。不過,朝中有個内侍叫王繼恩,他與太子的關系不好,擔心太子繼位後會對自己不利,于是就聯合其他勢力,欲扶持他人上位。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趙炅駕崩後,皇後指令王繼恩召見呂端,王繼恩到呂端家中後,呂端察覺事情有了變化,于是他就命人把王繼恩鎖了起來,自己前往皇宮。到皇宮後,呂端見到了太宗的皇後,并勸告皇後按照祖宗法制,讓太子上位。最終在呂端的幫助下,太子趙恒成功繼承皇位,當上皇帝,王繼恩一派的勢力也被呂端鏟除。單單這一點,就印證了太宗趙炅那句話:在大是大非方面,呂端一點都不糊塗。

宋太宗年間的宰相,曾協助太子繼位,卻被人說“糊塗”

值得一提的是,趙恒繼位時,在接受百官朝拜階段,他的面前垂了個簾子,這讓簾子後面的大臣看不清趙恒的面目。作為百官之首,呂端堅持不拜,并說除非撤掉簾子,讓我們看清楚才拜。等呂端看清楚是真的太子後,才帶領百官三呼萬歲,趙恒也順利繼位,成為後來的宋真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