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在这之后,赵匡胤成为宋朝的第一位皇帝,他也被人们称为“宋太祖”。与大部分把皇位传给儿子的皇帝不同,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关于赵光义继承皇位有多种说法,有人说他谋害了自己的哥哥,也有人说他与赵普合谋,欺负侄子年幼,抢来了皇位,但不管如何,在《宋史》中,赵光义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而且就是赵匡胤传位于他。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赵光义继承皇位后改名赵炅,他就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被称为“宋太宗”。赵炅驾崩之后,皇位传给了三子,也就是宋真宗赵恒。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大臣就是宋太宗年间的宰相,他曾协助还是太子的赵恒继位,此人就是有着“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吕端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经在后晋当官,吕端成长于乱世,但他聪敏好学,长大后进入后周朝廷,担任了著作佐郎等官职,曾经与宋太祖赵匡胤同朝为官。随着赵匡胤驾崩,赵炅继位,吕端的官职也越来越高。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吕端正式拜相,成为宋太宗年间的宰相。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说起吕端当宰相还有一个故事。吕端此人身宽体胖,平时不言不语,属于内秀之人,尤其是当朝议政时,吕端往往一言不发,有时候让他发言,他就附和一下别人。按照一般人的思维,这种时刻更应该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给皇帝留下好印象,将来也能有一番作为。而吕端往往沉默不语,就给人留下了一种能力不行的印象。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不过,宋太宗赵炅却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的人,他很早就注意到吕端的能力,也知道他是一个不张扬的人,张齐贤卸任宰相后,赵炅有意提拔吕端当宰相。那个时候的宰相是一人之下,要任命这样的官员是非常慎重的,所以赵炅就提前找别人商量了一下。当赵炅提出要让吕端当宰相时,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说:“吕端糊涂”。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这里的“糊涂”指的是吕端没有能力,不过,赵炅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这样,在赵炅的坚持下,吕端当上宰相,并成为太宗年间最后一任宰相。至道三年,宋太宗赵炅驾崩。按照当时的定制,应该由太子赵恒继位,也就是未来的宋真宗。不过,朝中有个内侍叫王继恩,他与太子的关系不好,担心太子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联合其他势力,欲扶持他人上位。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赵炅驾崩后,皇后命令王继恩召见吕端,王继恩到吕端家中后,吕端察觉事情有了变化,于是他就命人把王继恩锁了起来,自己前往皇宫。到皇宫后,吕端见到了太宗的皇后,并劝告皇后按照祖宗法制,让太子上位。最终在吕端的帮助下,太子赵恒成功继承皇位,当上皇帝,王继恩一派的势力也被吕端铲除。单单这一点,就印证了太宗赵炅那句话:在大是大非方面,吕端一点都不糊涂。

宋太宗年间的宰相,曾协助太子继位,却被人说“糊涂”

值得一提的是,赵恒继位时,在接受百官朝拜阶段,他的面前垂了个帘子,这让帘子后面的大臣看不清赵恒的面目。作为百官之首,吕端坚持不拜,并说除非撤掉帘子,让我们看清楚才拜。等吕端看清楚是真的太子后,才带领百官三呼万岁,赵恒也顺利继位,成为后来的宋真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