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文|格瓦拉同志

國丈即皇帝的嶽父,他們因女兒的關系得到榮華富貴或鞏固權位,其命運跟皇帝自然也是休戚與共,一旦帝國處在生死存亡的境地,理應出手救助國難。然而,崇祯帝朱由檢的嶽父周奎卻是個“另類”,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還把太子獻給清朝,堪稱明朝最無恥的國丈。那麼,周奎為何要這樣做?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一 從算命先生到國丈

周奎,生年、出身均不詳,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後來遷居至北直隸順天府大興縣,靠相面算命謀生,經常在前門大街擺攤,但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幸運的是,周奎有個好女兒,這姑娘不僅長得漂亮、性情溫婉,而且曾經跟随名儒陳仁錫學習,長大後知書達禮、頗通文墨,是遠近聞名的知性美女。最終,周奎成功地憑借女兒翻身。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周皇後

天啟六年(1626年),時任信王的朱由檢已到婚配的年齡,由于父母已經病故、兄長明熹宗沉迷于木匠活,是以,皇後張嫣便以長嫂代母的身份,來主持挑選王妃的事宜。最終,張皇後在衆多候選人當中選擇了周奎的女兒周氏,當時後者才隻有16歲。周氏成為信王妃後,周奎得到朝廷的封賞,被任命為南城兵馬司副指揮,雖然隻是個虛職,但畢竟有了地位。

天啟七年(1627年),沒有子嗣的明熹宗駕崩,皇弟朱由檢繼承帝位,才當了1年王妃的周氏,搖身一變而成為皇後。周氏成為皇後後,老爹周奎更新為國丈,待遇和地位自然要得到提升。由于周皇後溫良賢淑、治理後宮有方,是以崇祯帝對周家也相當照顧,僅兩三年時間,便晉升周奎為右都督,封嘉定伯,而周奎的兒子也升任都督同知。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周奎身為國丈,聚斂起巨額财富

有明一朝,右都督的地位僅次于左都督,負責統領京内、外諸都司、衛所,是帝國最高軍事主官之一。然而,周奎沒有軍事才能,是以這項任命不過是形式而已,而他也的确沒有實權。盡管如此,周奎畢竟是正一品大員,并且是皇帝的老丈人,在官場的影響力依然很大。正因如此,巴結、賄賂他的達官貴人為數甚多,僅數年時間,周奎便聚斂起驚人的财富。

二 拒救國難

周奎之是以能從不名一文的算命先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便成為權勢顯赫、家财萬貫的國丈,一切都是靠女婿崇祯帝得來的。如果周奎有良心的話,就應該在崇祯帝面臨絕境之際出手相助,因為,隻有保住“靠山”不倒,周家才不會失去榮華富貴。然而,周奎卻是個鼠目寸光、視财如命的“鐵公雞”,因為一連串愚蠢的舉動,給帝國和家族都帶來滅頂之災。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崇祯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僭号稱帝,建立大順政權,随即率軍北上,僅用了兩個多月時間,便打到北京城下。在此期間,崇祯帝為了阻擊李自成,下令皇親國戚、王公大臣都要捐贈白銀充作軍費,并指派太監高定到周奎府中“借錢”。然而,周奎在高定面前卻玩起“一哭二鬧三耍賴”的把戲,聲稱家中沒有任何剩餘錢财,愣是不肯出一文錢救助國難。

周皇後見父親如此吝啬,便親自把他叫來狠狠訓斥一頓,但周奎依然耍賴,活像一隻不怕開水燙的“死豬”。周皇後無奈,隻好偷偷變賣自己的金銀首飾,然後命人拿着換來的五千兩白銀交給周奎,讓他以本人的名義捐款,以免讓其他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們看笑話。沒想到,周奎在收到女兒送來的銀兩後,卻私自扣掉其中的兩千兩,隻給朝廷上交了三千兩。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明末農民戰争形勢圖

為了顯示家中确實沒有餘财,周奎還把房子上的磚瓦弄得亂七八糟,在門口故意貼上賤賣房産的消息,但暗地裡早已把财産隐藏起來。不僅如此,周奎上朝時故意穿上最破舊的衣服,并且舍棄轎子改為步行,可謂極度無恥。其他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見國丈這樣做,也紛紛效仿,在皇帝面前百般耍賴、演戲,到萬不得已時,才肯拿出2000-5000兩不等的捐款。

三 死有餘辜

崇祯帝忙碌一場,最終隻募集到13萬兩白銀,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皇宮,對于阻擊李自成的軍事行動來講,這點錢無異于杯水車薪。由于拿不到足夠的軍饷,明朝将士軍心渙散,跟大順軍甫一接觸便投降或潰敗,使後者幾乎兵不血刃便攻取北京,時在當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入京後,周皇後、崇祯帝自知已無退路,未免于被俘後受辱,于是相繼自殺殉國,明朝至此滅亡。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劉宗敏

李自成進京後,命大将劉宗敏囚禁、拷問明朝遺臣,以便追贓索饷。起初,周奎跟應付崇祯帝一樣,在劉宗敏面前聲稱朝廷半年沒有發過工資,家中已是窮的叮當響,根本拿不出一文錢。劉宗敏可不吃這一套,既然周奎不肯乖乖拿錢,便拷打、羞辱他的老婆和兒媳,最終迫使兩人上吊自盡,随後又殺死周奎的兒子。緊接着,劉宗敏又對周奎使用酷刑,逼迫他必須交出巨額财産。

在嚴刑拷打之下,周奎為了保住狗命,最終隻能向大順政權交出家産。據史料記載,在周奎交出的家産當中,僅白銀便多達52萬兩,此外還有各種珍寶财物數十萬,總價值實在驚人(“周奎抄見銀五十二萬,珍币複數十萬,人皆快之。”見《明季北略·卷二十》)。靠着這筆龐大的捐資,周奎僥幸保住性命,但自此卻破了産,并淪為天下的笑柄。

明朝最無恥的國丈,家财萬貫卻不肯花一文錢救國,把太子獻給清朝

多爾衮

不久,李自成被趕出北京,見風使舵的周奎投降清朝,并把崇祯帝當初送到周家避難的太子朱慈烺交給攝政王多爾衮,以作為效忠的“見面禮”。起初,多爾衮對周奎還算不錯,曾以皇帝的名義賞賜他緞百匹、銀百兩。但好景不長,清廷很快便聲稱明朝太子是“冒牌貨”,并以此為借口處死周奎(詳情見《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卷七》)。這個極度無恥的國丈,最終落得如此下場,純屬罪有應得。

參考書目

談遷(明):《國榷》,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史玄(明):《舊京遺事》,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計六奇(明):《明季北略》,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

張廷玉(清):《明史》, 中華書局1974年版。

官修史書:《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新文豐出版社197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