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前言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1961年羅榮桓與羅東進合影

2006年是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日。

盡管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當年曾參加過這一壯舉的老紅軍戰士,大多都已經去世,但長征的精神似乎伴随着我們每一個人傳承下來。

也就是這一年,時任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顧問、羅榮桓之子羅東進,組織了一次重走長征路的活動。

參加的人中包括羅瑞卿大将的長子羅箭、陳赓将軍之子陳知建等等。

而這些人當中,年齡最大的當屬朱德元帥的女婿劉铮,已經79歲,盡管羅東進、羅箭年齡稍輕,卻也年近七旬,身體各方面體能不如年輕時候,但他們還是毅然決然的參加了這次活動。

羅東進還為重走長征路活動,制定了“五不”:

“不住進階酒店、不坐小轎車、不接收禮品、不喝酒、不參觀和長征無關的景點”

羅東進坦言:這就是一次緬懷之旅、還願之旅、尋根之旅。

“這個根就是我們的父輩和紅軍将士創造的長征壯舉和輝煌業績,就是紅軍的光榮傳統和偉大的長征精神。”

第一次進城不認識電燈,警衛逗小東進:使勁吹

1939年2月14日冬,羅東進出生在晉東南長治地區的太行山裡。

時天降大雪、寒風凜冽

羅東進是出生在八路軍行軍的途中,當時八路軍115師代師長陳光與政委羅榮桓奉命,率部挺進山東,走到晉東南一帶,剛剛完成反掃蕩的任務。

盡管是在戰争年代,羅榮桓還是對這個孩子十分喜愛,妻子林月琴臉色蒼白,她勉強坐起來,深情的望着丈夫:

“你給孩子起個名字吧。”

羅榮桓略一沉吟說道:

“現在部隊正向東邊前進,我看就叫東進吧。”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羅榮桓與妻子林月琴

羅榮桓取的名字,還是一如既往地簡單、

也就是在一年多以前,林月琴生下第一個男孩兒,當時正屯兵陝北,羅榮桓就給孩子取名叫“北屯”,後來林月琴又生下兩個孩子,羅榮桓依次取名叫南下、北捷。

總而言之,這些蘊含有方向性意義的名字,也是羅榮桓革命一生的真實寫照。

由于條件艱難,北屯、東進出身後,一開始隻能留在老鄉家裡。

一直到一年多以後,東進才被路過的115師獨立旅旅長楊勇帶到了魯西南山區,遺憾的是由于生活條件太差,北屯2歲時不幸夭折,成為一個永久的遺憾。

最初來到父母身邊時,羅東進有很大的不習慣,特别是怕滿臉大胡子的父親,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羅東進體格很弱。

盡管條件非常艱難,但是大人們還是給了孩子們很多的照顧。

1945年8月15日,抗戰勝利後,八路軍115師在山東反攻,解放了臨沂,山東軍區機關也同時遷到了臨沂。

羅東進也是第一次進了城,因為自出生就在農村,小東進連電燈也沒有見過。

警衛員把他抱起來逗他:

“把它吹滅。”

小東進當即鼓起腮幫子猛吹,可怎麼也吹不滅,警衛員在一旁逗他:

“使勁兒吹。”

滿屋子的人都被小東進逗得哈哈大笑。

随着年齡的增長,羅東進也慢慢地懂事了不少。

回憶起那個年代,羅東進唯一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父親的身體一直就不是很好,經年累月的治病。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1943年,羅榮桓全家福。羅東進(右二)、1940年出生的羅南下(左二)

盡管如此,後來羅東進才知道,父親雖然一直從事政工工作,一副書生的模樣,但并不是不會打仗。

羅東進晚年回憶父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父親雖然是政工幹部出身,沒有專門學過軍事,甚至連槍也拿不好,但實際上他很懂軍事,比如說他在山東根據地就獨創了翻邊戰術,成為山東的典型戰法。”

有一次突圍戰,日軍出動重兵将八路軍115師師部與山東分局5000餘人包圍起來,面對四面八方都是敵人,當時有不少人提出建議,或向東、向西、向北突圍,隻有羅榮桓堅持主張向南。

參會的許多人都大吃一驚,向南可是日本人的老巢,怎麼能向敵人中心地帶突圍呢?

羅榮桓随後給人解釋:

“敵人傾巢而出圍剿我們,肯定在我們可能突圍的方向派守重兵,此時敵人的老巢兵力最薄弱。”

大家一聽,紛紛贊同,後來大夥跟着羅榮桓,沒發一槍就突破了敵人包圍圈。

随着新中國建立後,羅榮桓出席了開國大典,後來又被授予了元帥軍銜。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1956年,羅榮桓與妻子林月琴

羅東進這時也已經長大,到了上學的年紀。

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羅榮桓更是一絲一毫也沒松懈。

羅東進到北京上學後,都是在學校寄宿,周六坐公共汽車回家,

有一次星期六,學校放學晚,家裡不放心,于是就派了一輛車去接,哪知道羅榮桓得知此事後,十分生氣,竟把全家都叫到一起,嚴肅的教育:

“這樣不好,汽車是組織上給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們上學的,你們平時已經享受了不少你們不應當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覺就不好了,那樣會害了你們。”

說着羅榮桓還囑咐警衛:

“以後絕對不準用小車接送孩子,讓他們搭公共汽車也是個鍛煉。”

後來有一次放學又晚了,羅東進和妹妹南下一起沒趕上公共汽車,隻好從學校步行走回來,就在家裡忐忑不安的時候,兩個孩子從學校回來了,問清楚緣由後,羅榮桓十分高興,還當場表揚了他們兄妹:

“好,好,你們做得很對,小時候就應該鍛煉自己,不要怕吃苦,今天你們搭不上車就走着回來,不怕苦,不怕累,這種精神要發揚,要長久的保持下去。”

羅東進考入哈軍工,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1959年夏,羅東進考入哈軍工飛彈工程系。

盡管當時有不少開國元勳的孩子都進入了哈軍工學習,但是如果要說學的出類拔萃的,羅東進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羅榮桓

羅東進自幼跟着父母南征北戰,小時候自然也沒什麼好玩的玩具。

後來随着父親去蘇聯治病,回來以後,身邊的新鮮事物也慢慢地多了起來。

一個上了發條的小汽車,上足發條後,自己就能走,羅東進很好奇,于是就把小汽車整個全給拆開了,結果後來怎麼也裝不回去。

林月琴批評孩子不愛惜東西,羅榮桓卻認為這是件好事:

“他拆是因為他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不要阻止他。”

經過多次的拆拆裝裝,羅東進後來自己就能夠修複不少的玩具,甚至就連複雜的鬧鐘,他也能裝上去。

上了國中以後,羅東進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組裝了一個礦石收音機,家裡有什麼東西壞了,羅東進都能自己修理好。

羅東進從小,就對理工科表現出天賦。

當然天賦歸天賦,和羅榮桓對兒子的支援和教育,是分不開關系的。

因為父親就是個将軍,羅東進自幼對軍旅生涯也感興趣,中學時,羅東進與粟裕将軍長子粟戎生整天在一起議論:

“什麼時候我們也能當上兵?”

漸漸地,羅東進從大人的口中,知道了一個名字——哈軍工。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1955年9月毛主席為羅榮桓授勳

哈軍工實際上是一個通俗的稱謂,它的全名也不是叫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而是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隻是因為在哈爾濱,這才被人們俗稱為哈軍工。

于是羅東進始終朝着這個方向去努力,終于考上了哈軍工。

羅榮桓得知自己兒子考進哈軍工,心裡十分高興,同時也很重視,也就是在臨行前,羅榮桓囑咐羅東進:

“你要走了,爸爸媽媽很為你高興,我之是以同意你到軍工去學習,是希望你在軍事院校裡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和正規的軍事科學技術教育,使你在政治上更快地進步,将來為我們的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一點貢獻,為人民做一點友誼的事,而絕不是要你去當什麼官,出來擺威風。”

談到最後,羅榮桓拿起筆,為兒子寫了幾行字鼓勵他:

學習專業與學習政治相結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沒有方向的航行是會誤入歧途的。

緊密地聯系同學,互相協作,達到一起提高,警戒孤僻自大,也不要自卑無信心。

遵守軍事紀律,養成大無畏精神。

寫到最後,羅榮桓寫了一句:

給羅東進到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的題詞。 羅榮桓 一九五九年八月。

“我給你寫這些話,考慮了好幾天,有空的時候可以想一想。”

到哈爾濱去學習,羅東進的心裡既有些緊張,也有些興奮。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陳赓院長

哈爾濱這座城市,對他來說并不是很陌生,早在幾年之前,他就曾随父親治病,在這座城市生活過一段時間。

到了學校後,羅東進也始終記得父親對自己的教誨,在生活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在軍校學習了一段時間後,羅東進給家裡寫了兩封信,隔了一段時間,羅東進收到了父親的複信:

兩次來信均已收到。

頭一信字不成體,内容貧乏。二次信稍微好一些。希望你堅持常寫信,這是一種不住學習的方法。

小妹及英蘇他們會另有信告訴你所關心的一些問題。你媽媽同我比較忙一點,因為在開會。

最後祝你正式入伍,成為一個人民解放軍新戰士!你要記住:這是黨和國家給你的榮譽!要努力去完成學習的任務。

羅東進始終牢記父親的教誨,成為了在哈軍工學習的人中,最為拔尖的人才之一,就連同學也盛贊:

“不愧是元帥的兒子。”

羅榮桓生病後,見兒子面後第一句話是:你怎麼回來了?

羅榮桓在戰争年代,身體一直不是很好,有時還病情十分嚴重,醫生也勸他要多休養,但是考慮到解放戰争的推進,羅榮桓幾次拒絕了醫生的提議。

新中國建立以後,盡管醫療條件比當初好好不少,可繁重的工作,依然讓羅榮桓勞心勞力。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羅榮桓工作照

有時羅榮桓也關心這兒子在學校學習的情況,尤其是考入哈軍工以後的思想情況,有時甚至還要讓羅東進将同學請到家裡來,互相之間探讨問題,當時劉太行、鄧先群等都是羅帥家裡的常客。

到60年代初時,羅東進針對當時學院中有關學習毛主席著作一系列的運動,深感不了解,于是在1961年4月8日,羅東進向父親提筆寫了一封信,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

那時的羅榮桓,剛從華東和福建沿岸轉了一圈回來,身心俱感疲憊,見到兒子信中所反映的問題,羅榮桓思索再三,決定鄭重的給兒子回一封信。

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羅榮桓久病纏身,就連批檔案也隻用鉛筆或原子筆畫圈,這次卻破天荒的動用了墨盒毛筆,寫下了一封千餘字的長信回複。

在信中,羅榮桓鼓勵兒子要多聽取别人的意見,謹記毛主席的話: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羅榮桓還在信的末尾,這樣對兒子說:

“你不要經常關心我的身體,我現在做一點工作,有時也在忙一陣,你媽媽的身體,也是無關重要的一些小毛病,你對個人問題的處理,要不忙于考慮,特别慎重。”

羅榮桓幾次寫信,都強調不要讓兒子擔心自己的身體,而是鼓勵他好好學習,努力思考。

盡管羅東進時刻關注着父親的身體健康,但羅榮桓的身體狀況還是每況愈下。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在南池子舊居辦公室中的羅榮桓

1963年7月7日,羅榮桓給兒子送去最後一封信,信中還表示“六月份身體較之前平穩,請勿念”,僅隔了兩個月不到,就有些惡化的趨勢。

9月28日,羅榮桓因病情嚴重再次住院,由于腎衰竭引發了尿毒症,羅榮桓堅強地與病魔做鬥争。

盡管很思念兒子,但羅榮桓自始至終沒想要告訴兒子,以免影響他的學習。

可畢竟紙是包不住火的。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羅榮桓給在哈軍工上學的羅東進的一封信

1963年12月1日,哈軍工政委謝有法中将将羅東進叫進辦公室,隻說了一句話:

“趕快回家看看吧……”

看着政委謝有法哽咽的神情,羅東進腦子“嗡”的一下,立時便感覺有些天旋地轉。

他精神恍惚地穿過大街,坐上了回北京的火車,一到北京就趕緊前往醫院。

進病房後,羅東進靠在病床邊,仔細端詳着父親的臉,由于病痛折磨,羅榮桓這時昏迷着,因為缺氧,手和嘴唇都是發紫的。

也許是察覺到了什麼,昏迷中的羅榮桓醒來後,看着病床邊的羅東進,第一句話不是安慰,而是斷斷續續的問了一句:

“為什麼沒有放假就回來了,我的病有醫生護士照顧,你要安心學習,不該請假回來看我。”

羅東進強忍着淚水說:

“别的同學父母生病,學院也是允許回來看看的,醫生護士也都說我應該回來。”

羅榮桓掙紮着起身對兒子說:

“東進,你是幹部子弟,對自己應該要求得更嚴格……”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盡管羅榮桓始終不願意耽擱兒子的學習,但他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也進入到了最後的時刻。

1963年12月15日,羅榮桓有一次從昏迷中醒來,看着眼前的妻子,羅榮桓隻囑咐了一句:

“我死以後,分給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

囑咐完妻子,羅榮桓又把目光注視到三個孩子身上,又囑咐他們:

“我一生選擇了革命的道路,我沒有遺産留給你們,沒有什麼可以分給你們的,爸爸就留給你們一句話,堅信共産主義這一偉大真理,永遠幹革命。”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在北京病逝,享年63歲。

59年羅東進考入哈軍工,臨走時羅榮桓囑咐:你去可不是為了當官的

圖|羅東進

羅榮桓元帥始終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更何況,羅榮桓也從來沒有什麼享樂,他一生中盡管百病纏身,但卻始終堅持在工作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時隔多年,羅東進回憶起父母第一次吵架。

那還是在山東的時候,由于當時山東根據地施行的是一進制化上司,羅榮桓任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同時,還兼任着115師代師長兼政委,還有中共中央山東分居書記,一天到頭的事務忙也忙不完。

盡管如此,打仗的時候,羅榮桓還是時時刻刻要沖往前線,心疼丈夫的林月琴不得不暗示警衛員與馬夫都藏起來,羅榮桓得知此事後,生了很大的氣。

不讓他工作,他就生氣,似乎這也是羅榮桓元帥一生真實的寫照。

回憶父親的教誨,羅東進曾深情地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從小在部隊長大,一心想當兵。後來我去了哈軍工,父親十分高興。我母親懷我的時候覺得戰争年代不該要孩子,又是騎馬又是跑步,還故意從馬上掉下來,想把我打掉,後來在别人的勸說下才生下了我。從出生到1945年抗戰勝利,我一直斷斷續續寄養在老鄉家,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父輩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和教育就是,千萬不能成為‘八旗子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