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前言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1961年罗荣桓与罗东进合影

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当年曾参加过这一壮举的老红军战士,大多都已经去世,但长征的精神似乎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传承下来。

也就是这一年,时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顾问、罗荣桓之子罗东进,组织了一次重走长征路的活动。

参加的人中包括罗瑞卿大将的长子罗箭、陈赓将军之子陈知建等等。

而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大的当属朱德元帅的女婿刘铮,已经79岁,尽管罗东进、罗箭年龄稍轻,却也年近七旬,身体各方面体能不如年轻时候,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这次活动。

罗东进还为重走长征路活动,制定了“五不”:

“不住高级酒店、不坐小轿车、不接收礼品、不喝酒、不参观和长征无关的景点”

罗东进坦言:这就是一次缅怀之旅、还愿之旅、寻根之旅。

“这个根就是我们的父辈和红军将士创造的长征壮举和辉煌业绩,就是红军的光荣传统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第一次进城不认识电灯,警卫逗小东进:使劲吹

1939年2月14日冬,罗东进出生在晋东南长治地区的太行山里。

时天降大雪、寒风凛冽

罗东进是出生在八路军行军的途中,当时八路军115师代师长陈光与政委罗荣桓奉命,率部挺进山东,走到晋东南一带,刚刚完成反扫荡的任务。

尽管是在战争年代,罗荣桓还是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妻子林月琴脸色苍白,她勉强坐起来,深情的望着丈夫:

“你给孩子起个名字吧。”

罗荣桓略一沉吟说道:

“现在部队正向东边前进,我看就叫东进吧。”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罗荣桓与妻子林月琴

罗荣桓取的名字,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

也就是在一年多以前,林月琴生下第一个男孩儿,当时正屯兵陕北,罗荣桓就给孩子取名叫“北屯”,后来林月琴又生下两个孩子,罗荣桓依次取名叫南下、北捷。

总而言之,这些蕴含有方向性意义的名字,也是罗荣桓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

由于条件艰难,北屯、东进出身后,一开始只能留在老乡家里。

一直到一年多以后,东进才被路过的115师独立旅旅长杨勇带到了鲁西南山区,遗憾的是由于生活条件太差,北屯2岁时不幸夭折,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

最初来到父母身边时,罗东进有很大的不习惯,特别是怕满脸大胡子的父亲,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罗东进体格很弱。

尽管条件非常艰难,但是大人们还是给了孩子们很多的照顾。

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后,八路军115师在山东反攻,解放了临沂,山东军区机关也同时迁到了临沂。

罗东进也是第一次进了城,因为自出生就在农村,小东进连电灯也没有见过。

警卫员把他抱起来逗他:

“把它吹灭。”

小东进当即鼓起腮帮子猛吹,可怎么也吹不灭,警卫员在一旁逗他:

“使劲儿吹。”

满屋子的人都被小东进逗得哈哈大笑。

随着年龄的增长,罗东进也慢慢地懂事了不少。

回忆起那个年代,罗东进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父亲的身体一直就不是很好,经年累月的治病。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1943年,罗荣桓全家福。罗东进(右二)、1940年出生的罗南下(左二)

尽管如此,后来罗东进才知道,父亲虽然一直从事政工工作,一副书生的模样,但并不是不会打仗。

罗东进晚年回忆父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父亲虽然是政工干部出身,没有专门学过军事,甚至连枪也拿不好,但实际上他很懂军事,比如说他在山东根据地就独创了翻边战术,成为山东的典型战法。”

有一次突围战,日军出动重兵将八路军115师师部与山东分局5000余人包围起来,面对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当时有不少人提出建议,或向东、向西、向北突围,只有罗荣桓坚持主张向南。

参会的许多人都大吃一惊,向南可是日本人的老巢,怎么能向敌人中心地带突围呢?

罗荣桓随后给人解释:

“敌人倾巢而出围剿我们,肯定在我们可能突围的方向派守重兵,此时敌人的老巢兵力最薄弱。”

大家一听,纷纷赞同,后来大伙跟着罗荣桓,没发一枪就突破了敌人包围圈。

随着新中国建立后,罗荣桓出席了开国大典,后来又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1956年,罗荣桓与妻子林月琴

罗东进这时也已经长大,到了上学的年纪。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罗荣桓更是一丝一毫也没松懈。

罗东进到北京上学后,都是在学校寄宿,周六坐公共汽车回家,

有一次星期六,学校放学晚,家里不放心,于是就派了一辆车去接,哪知道罗荣桓得知此事后,十分生气,竟把全家都叫到一起,严肃的教育:

“这样不好,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你们上学的,你们平时已经享受了不少你们不应当享受的待遇,如果再不自觉就不好了,那样会害了你们。”

说着罗荣桓还嘱咐警卫:

“以后绝对不准用小车接送孩子,让他们搭公共汽车也是个锻炼。”

后来有一次放学又晚了,罗东进和妹妹南下一起没赶上公共汽车,只好从学校步行走回来,就在家里忐忑不安的时候,两个孩子从学校回来了,问清楚缘由后,罗荣桓十分高兴,还当场表扬了他们兄妹:

“好,好,你们做得很对,小时候就应该锻炼自己,不要怕吃苦,今天你们搭不上车就走着回来,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精神要发扬,要长久的保持下去。”

罗东进考入哈军工,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1959年夏,罗东进考入哈军工导弹工程系。

尽管当时有不少开国元勋的孩子都进入了哈军工学习,但是如果要说学的出类拔萃的,罗东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罗荣桓

罗东进自幼跟着父母南征北战,小时候自然也没什么好玩的玩具。

后来随着父亲去苏联治病,回来以后,身边的新鲜事物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一个上了发条的小汽车,上足发条后,自己就能走,罗东进很好奇,于是就把小汽车整个全给拆开了,结果后来怎么也装不回去。

林月琴批评孩子不爱惜东西,罗荣桓却认为这是件好事:

“他拆是因为他有好奇心,有求知欲,不要阻止他。”

经过多次的拆拆装装,罗东进后来自己就能够修复不少的玩具,甚至就连复杂的闹钟,他也能装上去。

上了初中以后,罗东进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组装了一个矿石收音机,家里有什么东西坏了,罗东进都能自己修理好。

罗东进从小,就对理工科表现出天赋。

当然天赋归天赋,和罗荣桓对儿子的支持和教育,是分不开关系的。

因为父亲就是个将军,罗东进自幼对军旅生涯也感兴趣,中学时,罗东进与粟裕将军长子粟戎生整天在一起议论: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当上兵?”

渐渐地,罗东进从大人的口中,知道了一个名字——哈军工。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1955年9月毛主席为罗荣桓授勋

哈军工实际上是一个通俗的称谓,它的全名也不是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而是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只是因为在哈尔滨,这才被人们俗称为哈军工。

于是罗东进始终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终于考上了哈军工。

罗荣桓得知自己儿子考进哈军工,心里十分高兴,同时也很重视,也就是在临行前,罗荣桓嘱咐罗东进:

“你要走了,爸爸妈妈很为你高兴,我之所以同意你到军工去学习,是希望你在军事院校里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和正规的军事科学技术教育,使你在政治上更快地进步,将来为我们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点贡献,为人民做一点友谊的事,而绝不是要你去当什么官,出来摆威风。”

谈到最后,罗荣桓拿起笔,为儿子写了几行字鼓励他:

学习专业与学习政治相结合,政治是确定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会误入歧途的。

紧密地联系同学,互相协作,达到一起提高,警戒孤僻自大,也不要自卑无信心。

遵守军事纪律,养成大无畏精神。

写到最后,罗荣桓写了一句:

给罗东进到军事工程学院学习的题词。 罗荣桓 一九五九年八月。

“我给你写这些话,考虑了好几天,有空的时候可以想一想。”

到哈尔滨去学习,罗东进的心里既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陈赓院长

哈尔滨这座城市,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陌生,早在几年之前,他就曾随父亲治病,在这座城市生活过一段时间。

到了学校后,罗东进也始终记得父亲对自己的教诲,在生活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在军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罗东进给家里写了两封信,隔了一段时间,罗东进收到了父亲的复信:

两次来信均已收到。

头一信字不成体,内容贫乏。二次信稍微好一些。希望你坚持常写信,这是一种不住学习的方法。

小妹及英苏他们会另有信告诉你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你妈妈同我比较忙一点,因为在开会。

最后祝你正式入伍,成为一个人民解放军新战士!你要记住:这是党和国家给你的荣誉!要努力去完成学习的任务。

罗东进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成为了在哈军工学习的人中,最为拔尖的人才之一,就连同学也盛赞:

“不愧是元帅的儿子。”

罗荣桓生病后,见儿子面后第一句话是:你怎么回来了?

罗荣桓在战争年代,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有时还病情十分严重,医生也劝他要多休养,但是考虑到解放战争的推进,罗荣桓几次拒绝了医生的提议。

新中国建立以后,尽管医疗条件比当初好好不少,可繁重的工作,依然让罗荣桓劳心劳力。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罗荣桓工作照

有时罗荣桓也关心这儿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尤其是考入哈军工以后的思想情况,有时甚至还要让罗东进将同学请到家里来,相互之间探讨问题,当时刘太行、邓先群等都是罗帅家里的常客。

到60年代初时,罗东进针对当时学院中有关学习毛主席著作一系列的运动,深感不理解,于是在1961年4月8日,罗东进向父亲提笔写了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那时的罗荣桓,刚从华东和福建沿岸转了一圈回来,身心俱感疲惫,见到儿子信中所反映的问题,罗荣桓思索再三,决定郑重的给儿子回一封信。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罗荣桓久病缠身,就连批文件也只用铅笔或圆珠笔画圈,这次却破天荒的动用了墨盒毛笔,写下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回复。

在信中,罗荣桓鼓励儿子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谨记毛主席的话: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罗荣桓还在信的末尾,这样对儿子说:

“你不要经常关心我的身体,我现在做一点工作,有时也在忙一阵,你妈妈的身体,也是无关重要的一些小毛病,你对个人问题的处理,要不忙于考虑,特别慎重。”

罗荣桓几次写信,都强调不要让儿子担心自己的身体,而是鼓励他好好学习,努力思考。

尽管罗东进时刻关注着父亲的身体健康,但罗荣桓的身体状况还是每况愈下。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在南池子旧居办公室中的罗荣桓

1963年7月7日,罗荣桓给儿子送去最后一封信,信中还表示“六月份身体较之前平稳,请勿念”,仅隔了两个月不到,就有些恶化的趋势。

9月28日,罗荣桓因病情严重再次住院,由于肾衰竭引发了尿毒症,罗荣桓坚强地与病魔做斗争。

尽管很思念儿子,但罗荣桓自始至终没想要告诉儿子,以免影响他的学习。

可毕竟纸是包不住火的。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罗荣桓给在哈军工上学的罗东进的一封信

1963年12月1日,哈军工政委谢有法中将将罗东进叫进办公室,只说了一句话:

“赶快回家看看吧……”

看着政委谢有法哽咽的神情,罗东进脑子“嗡”的一下,立时便感觉有些天旋地转。

他精神恍惚地穿过大街,坐上了回北京的火车,一到北京就赶紧前往医院。

进病房后,罗东进靠在病床边,仔细端详着父亲的脸,由于病痛折磨,罗荣桓这时昏迷着,因为缺氧,手和嘴唇都是发紫的。

也许是察觉到了什么,昏迷中的罗荣桓醒来后,看着病床边的罗东进,第一句话不是安慰,而是断断续续的问了一句:

“为什么没有放假就回来了,我的病有医生护士照顾,你要安心学习,不该请假回来看我。”

罗东进强忍着泪水说:

“别的同学父母生病,学院也是允许回来看看的,医生护士也都说我应该回来。”

罗荣桓挣扎着起身对儿子说:

“东进,你是干部子弟,对自己应该要求得更严格……”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尽管罗荣桓始终不愿意耽搁儿子的学习,但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也进入到了最后的时刻。

1963年12月15日,罗荣桓有一次从昏迷中醒来,看着眼前的妻子,罗荣桓只嘱咐了一句:

“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

嘱咐完妻子,罗荣桓又把目光注视到三个孩子身上,又嘱咐他们:

“我一生选择了革命的道路,我没有遗产留给你们,没有什么可以分给你们的,爸爸就留给你们一句话,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在北京病逝,享年63岁。

59年罗东进考入哈军工,临走时罗荣桓嘱咐:你去可不是为了当官的

图|罗东进

罗荣桓元帅始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更何况,罗荣桓也从来没有什么享乐,他一生中尽管百病缠身,但却始终坚持在工作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时隔多年,罗东进回忆起父母第一次吵架。

那还是在山东的时候,由于当时山东根据地施行的是一元化领导,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同时,还兼任着115师代师长兼政委,还有中共中央山东分居书记,一天到头的事务忙也忙不完。

尽管如此,打仗的时候,罗荣桓还是时时刻刻要冲往前线,心疼丈夫的林月琴不得不暗示警卫员与马夫都藏起来,罗荣桓得知此事后,生了很大的气。

不让他工作,他就生气,似乎这也是罗荣桓元帅一生真实的写照。

回忆父亲的教诲,罗东进曾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从小在部队长大,一心想当兵。后来我去了哈军工,父亲十分高兴。我母亲怀我的时候觉得战争年代不该要孩子,又是骑马又是跑步,还故意从马上掉下来,想把我打掉,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才生下了我。从出生到1945年抗战胜利,我一直断断续续寄养在老乡家,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父辈对我们最大的影响和教育就是,千万不能成为‘八旗子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