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2022年1月5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舉辦的“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新書釋出會暨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圓桌論壇在機械工業出版社融媒體中心隆重舉行。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新書正式釋出

出席本次釋出會及論壇的嘉賓有機械工業資訊研究院黨委書記、機械工業出版社總編輯郭銳,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旭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産品CEO、進階總工程師吳禮軍,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21世紀經濟報道汽車主編何芳,機械工業出版社汽車分社長趙海青,以及中國汽車報、自主汽車網等媒體代表。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首期4卷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牽頭組織,參與編寫的人員多達400多人,包括自主汽車企業一線技術骨幹、知名高校知名學者和新技術企業技術領頭人,是自主汽車開發工程理論沉澱與實際經驗的結合,跨越了工程與學術界限,實作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目前該套叢書首期4卷本已經出版,它們分别是《汽車整車設計與産品開發》《汽車性能內建開發》《汽車智能駕駛系統開發與驗證》《乘用車汽油機開發技術》。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王俊緻辭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叢書編委王俊由于疫情的原因,無法來到新書釋出會現場,他特意發來視訊祝賀釋出會的召開。王俊總裁在緻辭中說道:“我們希望通過這套叢書,給中國的汽車自主研發企業和從事相關領域的同行們提供參考,這也是長安汽車作為國内研發實力領先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為行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希望同更多同行們探讨、研究。在汽車先進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同汽車行業專家、汽車研研發制造的同行一起,在發展自身能力的同時,不斷沉澱知識,為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展、為我國早日成為汽車強國貢獻更多的力量。”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機械工業資訊研究院黨委書記、機械工業出版社總編輯郭銳緻辭

機械工業資訊研究院黨委書記、機械工業出版社總編輯郭銳祝賀新書的釋出,他說:“面對這樣一套厚重的圖書,機工社也深感責任重大,在編輯、出版等各環節全力保障品質,期望為行業提供一套精品力作。相信這套凝聚衆人心血的著作,必定會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研發能力提升提供幫助,為我國汽車産業自主創新及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作出貢獻。”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新書釋出會後舉辦了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圓桌論壇。參加本次論壇的嘉賓有張旭明副秘書長、徐向陽教授、吳禮軍總工程師、劉宗巍博士、趙海青社長,由何芳主編擔任論壇主持人。嘉賓們以“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現狀、問題及對策”為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讨論。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嘉賓們一緻認為,目前我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進步很快,已經度過了逆向開發,進入了全面的、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研發正向開發階段。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旭明

張旭明副秘書長指出,目前包括自主品牌在内的CTO普遍都很焦慮,焦慮的焦點集中在大家不知道今後競争的賽道在哪裡、大家應該集中力量去做什麼,焦慮的是今後的方向,因為汽車行業正處在劇烈變革之中,我們現在與世界上絕大多數汽車企業處于同一條起跑線,甚至同一個賽道上,在同樣的探讨未知領域。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機械工業出版社汽車分社社長趙海青

在自主研發體系搭建方面,趙海青社長認為,目前自主企業受存量人才轉型更新的驅動,有必要進行知識體系的梳理和沉澱,在此過程中,自己的技術水準也得到了提高。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重慶長安汽車公司産品CEO、進階總工程師吳禮軍

吳禮軍總工程師分享了長安汽車在自主研發體系搭建方面的做法。長安汽車自主研發搭建了“6國9地”體系,從造型、底盤、車身、電器、内外飾到新能源、輕型車,在國内國外都建設了研發基地。另外,長安汽車建設了五大流程體系。長安汽車在自主研發方面經曆了兩個重要轉變:一個是從逆向開發到正向開發的轉變,另一個是從結構開發到性能開發的戰略轉變。現在長安汽車在加強自身核心競争力的同時,将為汽車行業培養更多人才,貢獻長安力量。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

在自主汽車企業人才培養方面,徐向陽教授認為,高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授的知識結構,包括教材,與産業發展相比是落後的,與産業需求相比是有差距的。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副研究員、汽車産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宗巍

劉宗巍博士認為,一是未來汽車人才培養的方向應該是“汽車+X”;二是知識體系的高斯曲線分布應由“高而窄”轉為“矮而寬”;三是高斯曲線的内涵必須有所調整。多位嘉賓表示,目前産業發展瞬息萬變,“新汽車”的知識體系遠未形成,此時更需要接觸一線實際問題的企業在知識沉澱和技術積累方面,以開放的心态多做努力,就像今天釋出的這套叢書,既可以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指導,又可以為高校教材改革提供參考。

中國汽車自主研發技術與管理實踐,叢書釋出,共議自主創新發展

此外,嘉賓們還就新能源業務和傳統汽車業務的平衡問題、自主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闆問題、與華為等科技企業合作等問題展開了熱烈地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