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明知傷害性不大,背後有何深意?我方三招應對

作者:财經文化評論

美國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堅持對大陸電動汽車加征進口關稅,被解讀為傷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最近,美方宣布提高對華電動汽車、锂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産、半導體以及鋼鋁、港口起重機、個人防護裝備等産品的加征關稅。其中,電動汽車關稅将從25%提至100%。

美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明知傷害性不大,背後有何深意?我方三招應對

美國宣布對華電動汽車征收100%關稅,看起來很瘋狂但美國打出的隻是一記空拳

将稅收征收到102.5%,這一數字本身聽起來就駭人聽聞,也說明美國目前的瘋狂程度。但從實際現實效果看,這個措施的出台幾乎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也就是,美國揮舞的關稅大棒看起來舞的虎虎生威,但幾乎不會有什麼實質性後果,為什麼呢?因為大陸出口美國的電動汽車幾乎很少,相當于忽略不計。

根據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的資料,2023年大陸電動汽車出口總額達到34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0%。其中,美國進口中國的電動汽車金額隻有為3.68億美元,占中國出口汽車電動車總量的1.08%。無論是美國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出口的數量是微乎其微,對于美國來說也可以說幾乎沒有。那麼,無論再怎麼加稅都是沒有意義的。

這麼一個重大的措施出台被媒體認為是打了一個空拳,因為根本對大陸的電動汽車産業沒有任何影響。但現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事實上,美國人對此有着清醒的認識,美國不惜從 2021 年 3 月開始釋出了多項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拜登更是公布了 2.3 萬億美元的「一攬子計劃」,其中包含了「1740 億美元」電動汽車扶持計劃,強調美國需要為「清潔汽車」提供補貼。

2024年美國政府釋出了關于電動汽車補貼的新規定,中國電池生産商等新能源車供應鍊企業将會被排除出《通脹削減法案》稅收抵免的受益群體。

美國對此的解釋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汽車産業,為美國勞工創造就業機會,但這種突然就單方面大幅度提高關稅的行為,不僅嚴重地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而且對全球貿易體系具有破壞性。

是以,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看起來金額非常有限,但表明了美國對電動車産業保護的決心和信心,同時表明了對中國占有優勢電動車産業限制和打壓的态度。這才是非常重要的。

美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明知傷害性不大,背後有何深意?我方三招應對

美國對大陸電動車等新能源産業的制裁最可怕的影響是對歐洲的政策帶動,進而對大陸的優勢産業帶來嚴重的後果,但歐洲似乎并沒有上當

雖然大陸電動車和新能源産品對美國的出口量有限,但美國仍然一意孤行到底是為什麼呢?想通過對歐洲的政策影響進而對中國的新能源優勢行業全面扼殺才是根本的目的。

大陸商務部門指出,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完全就是依靠自身優勢在全球範圍内赢得了廣闊的市場,美國铤而走險的政策是企圖扼殺中國優勢産業的發展。

因為與電車一同被加稅的還有大陸的锂電池、光伏電池、礦産、重型機械等優勢産品。锂電池和鋼鋁産品的稅率從7.5%上升到25%,礦産、港口起重機等“重器”的稅率由0變為25%,光伏電池、半導體、醫療用品的匯率增加一倍達到50%的程度。

大陸新能源汽車到底有多大的優勢?我們先看看新聞媒體報道的資料:

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産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這種汽車出口的持續快速增長才是帶給歐美非常大壓力的地方。同時,大陸新能源汽車無論是品質還是在國外建廠擴張的程度,都對歐美傳統領域構成競争力。比亞迪ATTO 3汽車被英國新聞公司評選為英國2023年度最佳電動汽車,吉利旗下幾何E車型成為盧旺達消費者的成本效益之選。

更重要的是,大陸的電動汽車已經在歐洲汽車傳統領域形成一定的競争能力,“上汽安吉申誠”号汽車滾裝船5000輛中國自主品牌新車,其中約一半是新能源汽車前往歐洲,歐洲最大的汽車港之一比利時澤布呂赫港碼頭停車場上的中國汽車多次進入歐洲媒體的鏡頭,中國整車、三電系統、汽車軟體等領域超50家中國汽車産業相關公司精彩亮相去年的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歐拉好貓在泰國羅勇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正式下線,長城汽車阿曼經銷網絡正式投入營運。

美國想拉歐洲一起應對大陸新能源優勢産業同時扼殺和限制發展才是最終的目的,但這一目的能夠達到嗎?

曾經有消息稱,歐盟也将跟随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施加懲罰關稅,這才是美國加稅的目的。但在歐盟内德國聯邦交通部長提出了堅決反對的意見,德國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就明确表示,歐盟如果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隻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瑞典公開反對美國的做法,并表示瑞典不想破壞全球貿易,懲罰性關稅對于進口國來說不是一個好主意而是一個蠢主意。瑞典首相稱美提高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将影響全球,可能對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産生影響。但這種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不利于全球經濟的長期發展,各國應通過對話和合作解決貿易争端,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的穩定,因為開放和合作才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

傳統汽車強國德國也公開反對美國的做法,在德國看來這種做法是傷人傷已的做法,因為有超過50%的西方品牌汽車在中國生産後進口至美國以及其他地區,這麼做會影響西方車企的發展。他們不建議美國實施所謂的關稅保護,因為這樣會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

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意識到美國的做法非常愚蠢,他們認為隻有實施開放式的貿易政策才能助推經濟發展。

美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明知傷害性不大,背後有何深意?我方三招應對

大陸如何反制美國的加收關稅舉措呢?實際上大陸的反制工具箱有更多的政策工具

一些人包括美國政客和國内的公知可能認為大陸應對的措施手段有限,畢竟美國在與中國的競争中處于強勢的一方。耶倫就表示,中國商品的競争力太強可能毀掉美國的新興産業,美國将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希望中國不要是以報複。

大陸發言人汪文斌就“拜登将宣布對電動汽車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應詢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但實際上,大陸在面對美國的各種制裁幾年以後,形勢已經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而且現在越來越對我們有利,而我們選擇的政策工具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利。

一是大陸将持續抛售美債,進而加大美國的美債壓力。美債處于危機的邊緣,目前還在繼續膨脹以發新債還舊債,繼續維持“拆東牆補西牆”的金融遊戲運轉。根據美财政部的資料,大陸在今年3月減持了76億美元美債,持倉降至7674億美元,連續3個月降低持倉規模。

二是中國大規模取消美國小麥訂單。自3月以來中國小麥買家大規模取消了美國小麥訂單,取消小麥訂單除了由于俄羅斯小麥大豐收比美國小麥有價格優勢外,對美國的反制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三是大陸與俄羅斯和沙特持續推進商品交易的人民币結算和本币結算,大陸穩定的匯率政策和人民币本币互換都有效的對沖了。最近有三件大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卻讓歐美不爽到炸裂非常,那就是:俄羅斯豪華團隊訪華,建立全面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同時中俄經貿以人民币結算;但俄羅斯的豪華團隊唯獨缺少了最重要的能源局長,原因何在呢?原來是在沙特,沙特宣布與中貿易使用本币特别是人民币結算,這個消息足夠重大到在未來颠覆國際支付結算體系;最重要的是未來亞洲結算體系将逐漸形成和完善,包括中國、俄羅斯、沙特、伊朗甚至周邊衆多國家,如果這樣的話,美國引以為霸權的資本美元支付體系将受到釜底抽薪,進而動搖美國美元的根基。

美對華電動汽車加稅明知傷害性不大為什麼還大張旗鼓地做?難道僅僅是為了侮辱一下大陸的傳統電動汽車産業?背後到底有何陰險深意?示範歐美、引領輿論、扼殺大陸的優勢産業才是根本的目的。美國這是想全方位地對抗和扼殺大陸的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延續美國美元霸權、科技霸權和軍事霸權。但中國的和平崛起之路雖然并不平坦但會持續向前,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你覺得美國的制裁對大陸有什麼影響呢?(麒鑒說财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