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明知伤害性不大,背后有何深意?我方三招应对

作者:财经文化评论

美国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坚持对大陆电动汽车加征进口关税,被解读为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最近,美方宣布提高对华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的加征关税。其中,电动汽车关税将从25%提至100%。

美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明知伤害性不大,背后有何深意?我方三招应对

美国宣布对华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看起来很疯狂但美国打出的只是一记空拳

将税收征收到102.5%,这一数字本身听起来就骇人听闻,也说明美国目前的疯狂程度。但从实际现实效果看,这个措施的出台几乎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也就是,美国挥舞的关税大棒看起来舞的虎虎生威,但几乎不会有什么实质性后果,为什么呢?因为大陆出口美国的电动汽车几乎很少,相当于忽略不计。

根据美国大西洋理事会的数据,2023年大陆电动汽车出口总额达到34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0%。其中,美国进口中国的电动汽车金额只有为3.6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汽车电动车总量的1.08%。无论是美国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出口的数量是微乎其微,对于美国来说也可以说几乎没有。那么,无论再怎么加税都是没有意义的。

这么一个重大的措施出台被媒体认为是打了一个空拳,因为根本对大陆的电动汽车产业没有任何影响。但现实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实上,美国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美国不惜从 2021 年 3 月开始发布了多项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拜登更是公布了 2.3 万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含了「1740 亿美元」电动汽车扶持计划,强调美国需要为「清洁汽车」提供补贴。

2024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电动汽车补贴的新规定,中国电池生产商等新能源车供应链企业将会被排除出《通胀削减法案》税收抵免的受益群体。

美国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保护美国本土汽车产业,为美国工人创造就业机会,但这种突然就单方面大幅度提高关税的行为,不仅严重地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而且对全球贸易体系具有破坏性。

因此,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看起来金额非常有限,但表明了美国对电动车产业保护的决心和信心,同时表明了对中国占有优势电动车产业限制和打压的态度。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美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明知伤害性不大,背后有何深意?我方三招应对

美国对大陆电动车等新能源产业的制裁最可怕的影响是对欧洲的政策带动,从而对大陆的优势产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欧洲似乎并没有上当

虽然大陆电动车和新能源产品对美国的出口量有限,但美国仍然一意孤行到底是为什么呢?想通过对欧洲的政策影响从而对中国的新能源优势行业全面扼杀才是根本的目的。

大陆商务部门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完全就是依靠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阔的市场,美国铤而走险的政策是企图扼杀中国优势产业的发展。

因为与电车一同被加税的还有大陆的锂电池、光伏电池、矿产、重型机械等优势产品。锂电池和钢铝产品的税率从7.5%上升到25%,矿产、港口起重机等“重器”的税率由0变为25%,光伏电池、半导体、医疗用品的汇率增加一倍达到50%的程度。

大陆新能源汽车到底有多大的优势?我们先看看新闻媒体报道的数据: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这种汽车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才是带给欧美非常大压力的地方。同时,大陆新能源汽车无论是品质还是在国外建厂扩张的程度,都对欧美传统领域构成竞争力。比亚迪ATTO 3汽车被英国新闻公司评选为英国2023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吉利旗下几何E车型成为卢旺达消费者的性价比之选。

更重要的是,大陆的电动汽车已经在欧洲汽车传统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能力,“上汽安吉申诚”号汽车滚装船5000辆中国自主品牌新车,其中约一半是新能源汽车前往欧洲,欧洲最大的汽车港之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码头停车场上的中国汽车多次进入欧洲媒体的镜头,中国整车、三电系统、汽车软件等领域超50家中国汽车产业相关公司精彩亮相去年的德国慕尼黑国际车展,欧拉好猫在泰国罗勇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正式下线,长城汽车阿曼经销网络正式投入运营。

美国想拉欧洲一起应对大陆新能源优势产业同时扼杀和限制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但这一目的能够达到吗?

曾经有消息称,欧盟也将跟随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施加惩罚关税,这才是美国加税的目的。但在欧盟内德国联邦交通部长提出了坚决反对的意见,德国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就明确表示,欧盟如果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瑞典公开反对美国的做法,并表示瑞典不想破坏全球贸易,惩罚性关税对于进口国来说不是一个好主意而是一个蠢主意。瑞典首相称美提高中国电动汽车关税将影响全球,可能对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产生影响。但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利于全球经济的长期发展,各国应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贸易争端,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因为开放和合作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

传统汽车强国德国也公开反对美国的做法,在德国看来这种做法是伤人伤已的做法,因为有超过50%的西方品牌汽车在中国生产后进口至美国以及其他地区,这么做会影响西方车企的发展。他们不建议美国实施所谓的关税保护,因为这样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美国的做法非常愚蠢,他们认为只有实施开放式的贸易政策才能助推经济发展。

美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明知伤害性不大,背后有何深意?我方三招应对

大陆如何反制美国的加收关税举措呢?实际上大陆的反制工具箱有更多的政策工具

一些人包括美国政客和国内的公知可能认为大陆应对的措施手段有限,毕竟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处于强势的一方。耶伦就表示,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太强可能毁掉美国的新兴产业,美国将采取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希望中国不要因此报复。

大陆发言人汪文斌就“拜登将宣布对电动汽车等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应询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但实际上,大陆在面对美国的各种制裁几年以后,形势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而且现在越来越对我们有利,而我们选择的政策工具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利。

一是大陆将持续抛售美债,从而加大美国的美债压力。美债处于危机的边缘,目前还在继续膨胀以发新债还旧债,继续维持“拆东墙补西墙”的金融游戏运转。根据美财政部的数据,大陆在今年3月减持了76亿美元美债,持仓降至7674亿美元,连续3个月降低持仓规模。

二是中国大规模取消美国小麦订单。自3月以来中国小麦买家大规模取消了美国小麦订单,取消小麦订单除了由于俄罗斯小麦大丰收比美国小麦有价格优势外,对美国的反制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是大陆与俄罗斯和沙特持续推进商品交易的人民币结算和本币结算,大陆稳定的汇率政策和人民币本币互换都有效的对冲了。最近有三件大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却让欧美不爽到炸裂非常,那就是:俄罗斯豪华团队访华,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中俄经贸以人民币结算;但俄罗斯的豪华团队唯独缺少了最重要的能源局长,原因何在呢?原来是在沙特,沙特宣布与中贸易使用本币特别是人民币结算,这个消息足够重大到在未来颠覆国际支付结算体系;最重要的是未来亚洲结算体系将逐步形成和完善,包括中国、俄罗斯、沙特、伊朗甚至周边众多国家,如果这样的话,美国引以为霸权的资本美元支付体系将受到釜底抽薪,从而动摇美国美元的根基。

美对华电动汽车加税明知伤害性不大为什么还大张旗鼓地做?难道仅仅是为了侮辱一下大陆的传统电动汽车产业?背后到底有何阴险深意?示范欧美、引领舆论、扼杀大陆的优势产业才是根本的目的。美国这是想全方位地对抗和扼杀大陆的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延续美国美元霸权、科技霸权和军事霸权。但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虽然并不平坦但会持续向前,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你觉得美国的制裁对大陆有什么影响呢?(麒鉴说财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