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1925年的六月,北平的一戶人家——陳家,終于又迎來了一個女童,他們喚她“香梅”,陳香梅。

望着好友懷中的嬰兒,32歲的陳納德此刻并不知道,這個看起來軟軟糯糯的小孩,會成為自己後半生的摯愛。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裡,陳香梅并沒有受到過多的寵愛,她上有姐姐靜宜,下又有六個妹妹,排名老二的她或多或少的都不被重視着。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好在陳家是書香門第,家裡的長輩們也大多學識淵博,陳香梅的祖父年輕時候中過秀才,後來又當上了外交官;其父親留學英國,後來又擔任過多國領事;她的母親從小生活在優裕的家庭中,也在英、法等國進行過學習,精通多國外語。

這樣的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熏陶着陳香梅,加上她聰明伶俐,很快,她在學校裡便成為了人人誇獎的“好學生”。

這樣平和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到她成年。

在她12歲那年,抗日戰争全面爆發,戰争波及到了北平。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陳香梅隻好跟着母親逃難,彼時的父親遠在美國,她們沒有辦法聯系到他,無奈之下,她們先逃到了香港。

原本以為可以安心度日,繼續求學,不幸的是,次年陳香梅的母親離開人世,丢下陳香梅和她的妹妹們。

随着母親的離世,她們的日子變得越來越窘迫,陳香梅那時也不過是一個需要人呵護的小女孩,但望着妹妹們無助的雙眼,陳香梅咬着牙扛下了生活的重擔。

于是,她毅然帶着家人從香港傳回到了内地桂林。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在桂林,陳香梅并沒有就此放棄對學業的追求,她一邊打工賺錢養家,一邊完成學業,

同時,她還要時不時地打聽是否有來自關于她父親的消息。

生活磋磨了她的雙手,歲月在她臉上畫上了一絲成熟。

盡管這個少女經曆着不同于他人的艱難歲月,然而她沒有向生活妥協,反倒變得更加堅韌勇敢。

終于陳香梅在漫長地等待過後,聯系上了父親。

父親在得知女兒經曆的磨難之後,提出要将她們接到美國與自己一同生活,可陳香梅拒絕了。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她在颠沛流離的路上見過太多人因為戰争而生離死别,也見過太多的城因為炮火而成為了廢墟,陳香梅深深意識到,在這個國家有難的時候,她不能就此離開,她得做點什麼。

她一個人留在了國内,并在嶺南大學學習新聞專業,經過幾年的學習,1944年,她成功考入了中央通訊社

昆明分社,成為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這一年她才19歲。

小小年紀便有了這樣的成就,人們在感慨之餘,更多的是對她的佩服。

在進入報社以後,陳香梅接到的第一份采訪任務就是采訪父親的好友陳納德将軍。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陳納德出生于美國德克薩斯州科默斯的一個小農場主家庭裡,後來随着父親又移居到了路易斯安那州,成年以後,他在當地找了份教師的職務,并且與耐爾·湯姆遜結了婚,兩人還育有三個孩子。

然而,命運的轉盤選中了陳納德,他在25歲那年,經過多次的申請,終于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一名飛行員。

在美國空軍服役期間,陳納德因為表現優異,先後擔任中隊長、基地指揮官,甚至官至上尉。

1937年,陳納德退役,在這年年初,

陳納德受到宋美齡的邀請,到中國來,對中國空軍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察,并擔任中國空軍顧問一職。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那個時候的宋美齡,出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加上有蔣介石的授權,宋美齡幾乎是當時空軍的一把手。

為了組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空軍部隊,宋美齡可以說是充分發揮自己的外交才能,向外國采購飛機,并且大力聘請外國顧問,是以陳納德剛一退役,便被宋美齡給“盯”上了。

陳納德一接到邀請,便欣然接受,并于同年7月,踏上了來中國之旅。

陳納德來到中國,與蔣介石等一衆國民黨共同參與制定中國空軍作戰計劃。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次年,應宋美齡的要求,他前往昆明籌辦航空學校,訓練中國飛行員。

他在昆明一待就是好幾年,在這幾年裡,他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支隊伍,名為“飛虎隊”。

但“飛虎隊”并不是由我們中國人組成的,它是陳納德在1940年回到美國招募了一批飛行員,而後将他們帶回中國而組成的。

盡管這是一支美國人的隊伍,但它在抗日戰争中可以說是為我們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當年陳納德在中國完成了考察,正準備傳回美國,不想抗日戰争爆發了。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他那時連想都沒想,決定暫時不回美國,

而是留在中國,借自己豐富的空戰理論知識,全力協助中國共同抗日。

于是陳納德大施拳腳,帶着“飛虎隊”在天上“橫沖直撞”,不給日軍空軍肆虐的機會。

由于“飛虎隊”在每一次的作戰中都十分勇猛、所向披靡,很快便打出了名聲,“飛虎隊”就是我們中國老百姓給這支空軍隊伍起的名字,而作為“飛虎隊”的長官,陳納德自然受到了許多人的熱烈追捧。

當陳香梅與陳納德相遇之時,陳納德已經51歲了,别看陳納德的年紀已經很大了,但他仍舊是“寶刀未老”。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陳納德雖然在人民心裡大受歡迎,但他在新聞界可是讓人避之而不及。

因為陳納德看起來太嚴肅了,面對問題一絲不苟,好多記者都不敢輕易上前去采訪他,是以關于他的報道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

在那次采訪中,陳納德身着軍裝,身姿挺拔地走進了會議室。

不知是不是因為陳納德總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的和時間賽跑,歲月在他臉上并沒有留下太深的痕迹,他還是滿頭黑發,臉上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中午好,先生們。”陳納德環顧四周,他一眼便看見了那個略帶些緊張的陳香梅。

随後他趕緊補上了一句“女士們”,說着話的同時看着陳香梅,似乎是要給予她鼓勵。

陳香梅被陳納德折服了,尤其是見過他在面對記者們犀利的問題後,還能面不改色、從容不迫地回答問題,

他的那副談笑風生、胸有成竹的樣子深深的刻在了陳香梅的心裡。

采訪結束了,陳香梅看着遠處的陳納德,久久不能動彈。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過了一會兒,陳納德帶着笑容朝她走了過來。

“陳小姐?我最近與你的父親有過聯系,他向我轉述了他的女兒即将要來采訪我的消息。”

是了,陳香梅的父親與陳納德是故友。

“如果不介意的話,可以一起喝杯茶嗎?”

陳納德看起來風度翩翩,陳香梅随着他離開了會議室,

她那時隻以為自己對陳納德是崇拜,畢竟這樣的大英雄是人人都所喜愛的。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是以,當陳香梅回到家中向自己的姊姊轉述自己見到陳納德的場面與心情時,靜宜卻說了一句話:“安娜,你說話的語氣,像是愛上了他。”

陳香梅驚住了,莫說兩人才剛見面,陳納德是個有婦之夫,年紀比自己大了許多,還是個美國人,自己怎麼可能愛上他呢?

陳香梅穩住自己的心态以後,便開始了自己的采訪工作,航空司令部是她最常去的地方。

她在那裡經常會采訪航空隊的近況、工作以及其他的一些事情。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漸漸地,有關航空隊的消息開始頻繁的出現在大衆的視野裡,而陳香梅因為采訪的緣故也與陳納德越走越近,兩人從采訪與被采訪的關系,逐漸變成了親密的朋友。

在長時間的接觸下,他們發現彼此性格相投,在一起時總有說不完的話,如果忘卻他們的年齡、國籍以及陳納德的婚姻,那麼他們大概會是人們眼中最羨慕的一對“鴛鴦”了。

可惜好景不長,

1945年,抗日戰争接近尾聲,勝利即将到來之時,陳納德卻要離開中國了。

原來,遠在美國的美軍總參謀長馬歇爾等人此時正在着手改組處在亞洲各處的航空隊伍,陳納德連續幾次表明反對這一計劃的實施,但都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回應,他失望之餘遞上了辭呈。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1945年7月,他的辭呈獲得了準許,于8月,陳納德帶着無奈離開了中國。

他在中國待了8年,早已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

在這裡,有他細心栽培的空軍隊伍,有他嘔心瀝血奮鬥起來的事業,更重要的,這裡有他長期相處而愛上的陳香梅。

離别之際,兩人四目相對,很久,他們都不知說些什麼去緩和這悲傷的氛圍。

飛機發動,陳納德被催促着要離開了。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他彎下腰去擁抱陳香梅,在她的額間落下一紋,輕聲說道:“我會回來的。”

陳香梅望着陳納德堅定的目光,眼淚終于從眼眶中落下。

她怕她再也見不到他了。

陳納德離開中國以後,陳香梅也離開了昆明,前往上海工作。

來到上海的陳香梅總是很忙,但她總會抽出空來去打聽陳納德的消息,終于在時隔四個月之後,陳納德的消息再次傳來——陳納德要來上海了。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很快,陳納德真的回來了。

他在人群裡一眼便看見了陳香梅,不同于第一次的緩緩走來,陳納德沖了過來,激動得抱着她。

等到隻剩下他們兩人的時候,陳納德才開始吐露自己的心聲。

他告訴陳香梅,自己此次回去并不是什麼都沒幹,

他首先與妻子離了婚,其次帶來了資金,決定留在中國。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陳香梅聽後愣住了,她知道陳納德與他的妻子總是聚少離多,彼此的感情也在長時間的異地分居下消磨殆盡,是以當聽到兩人離婚的消息時,她也隻是感慨。

真正讓她受驚的,是陳納德的告白,

他大膽地告訴陳香梅自己已經愛上了她,希望她可以嫁給自己。

突如其來的求婚并沒有沖昏陳香梅的頭腦,反而她很清楚,盡管自己也深深的愛着面前的這個人,但現實因素會是他們愛情的最大阻礙。

她沒有立即答應他,隻是讓他等一等,而陳納德這麼一等,就是兩年。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在這兩年裡,陳納德使出渾身解數追求陳香梅,他還在上海成立了屬于自己的民航公司。他們旁若無人的相愛着,但很快,愛情的絆腳石朝他們襲來。

陳香梅的家人在得知她與陳納德的事情後,堅決表示絕不同意他們在一起。

他們二人無論是從國籍、年齡還是背景來看,都是不合适的。但愛是不分這些的,陳香梅花了兩年時間勸慰家人,努力争取家人的了解。

皇天不負有心人,陳香梅的家人終于點了頭,他們在1947年12月21日共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這場婚禮受到了很多人的矚目,大部分人隻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想要看看這對老少戀是如何攜手走向幸福的,雖然真心祝福的人少,但他們還是在衆人的目光中交換了戒指,做出一生的承諾。

婚後的兩人十分甜蜜,他會親切的喚她“小甜心”,而陳香梅這時也會調皮的回上一句“老頭子”,兩個人熱戀般的婚姻生活,羨煞了許多人。

随着兩個女兒的誕生,外界那些質疑他們的婚姻的聲音終于越來越少,

沒有人再覺得陳納德是“老牛吃嫩草”,也沒有人再會講陳香梅隻是看上了陳納德的地位、金錢和名聲才會同他結婚。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他們随後搬去了美國,在美國的十年,是陳香梅最幸福的日子,沒有工作的時候,她與丈夫會手牽着手,一起在夕陽底下散步。

丈夫也會帶她回到自己的故鄉,在故鄉的小河旁,給陳香梅講述他小時候的事情。

哪怕陳香梅之前錯過了陳納德的青年、壯年時期的生活,但從陳納德的口中,她仿佛一直都在他身邊。

他們的生活如果能一直這麼下去就好了,然而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打破了他們安穩的生活。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這一天,陳香梅接到了來自來自華盛頓的美國陸軍總醫院的電話。

電話那頭的人告訴陳香梅,

陳納德的體檢報告出來了,他們在他的左肺葉部發現一小塊惡性良性腫瘤,而且必須要進行手術切除,

做化驗。

陳香梅得知以後為此夜不能寐,甚至到了每天都是以淚洗面的狀況,反觀陳納德,他十分淡定,總是會回過頭來安慰妻子,告訴妻子要看淡生死。

也是,一個曾經帶領軍隊打仗,每天都不知會不會在戰場上死掉的人,生死對他來說,早已是過眼雲煙了吧。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為了不讓丈夫分心而專注接受治療,陳香梅強打起了精神,将丈夫送進了手術室。

她在為丈夫整理床單的時候發現陳納德的枕頭下有一封信,是陳納德親筆寫下,句句皆是深情。

“我不知如何向你說起,我愛你如許之深。僅你一人造成我的整個幸福,我将愛你至我死時。離開你的殘酷和寂寞是太可怕而不敢想象的。設若我必須要過早離去,我将依賴你,盡你完善的愛撫育、引領,并教導女兒。令她們以她們的先人為榮耀,過着誠實,光榮的生活。”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幸好陳納德的手術成功了,但他的情況不容樂觀,仍然需要靜養。

陳納德不喜歡醫院壓抑的氛圍,他回到了家中,在生病期間,他總是閑不住,喜歡“折騰”一些花和菜,為此,他總會趁機跑到陳香梅面前,像個孩子一樣,向陳香梅邀功。

聖誕節那天,他們裹着厚厚的毛毯誰也沒有出聲,一起坐在落地窗前,看着屋外下起了鵝毛大雪,沒人願意打擾這一刻的歲月靜好,這是他們最後一次一起看雪了。

一年以後,陳納德終于抗不過病痛的折磨永久地閉上了雙眼。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那天是1958年7月27日,而他的妻子才剛33歲,他的兩個女兒還都不滿10歲。

很多人在陳納德離世以後都會以為陳香梅會改嫁,事實上陳香梅在後來也遇到過不少的追求者。

可在陳香梅的心裡,愛不會随着陳納德的死亡而消失,她拒絕了那些向自己求愛的人,把自己的心全部放在了兩個女兒的培育上,并且寫下了《一千個春天》一書,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

她到處演講、作報告,在她38歲之時,終于成為了第一位在白宮工作的華裔。

之後的她便開始在中美兩國之間來回遊走,目的就是為了中美之間的友好合作,就在2010年,晚年的她還獲得了

“2009-2010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中美民間大使”陳香梅:嫁大32歲美國軍官,33歲守寡後入主白宮

直到2018年之前,她還是一直将自己投身于中美民間的和平外交事業上,被稱為“中美民間大使”。

2018年3月30日,陳香梅結束了她的一生,她思念了丈夫60年之久,終于可以與他在另一個世界相會。

在陳香梅葬禮的那天,許多人紛紛趕來,帶着兩束花,一束放在她的墓前,一束放在她旁邊丈夫的墓前。

他們從此,依舊會幸福的生活下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