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浏陽這個鄉村,有了木活字印刷非遺館

三湘都市報1月5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通訊員 劉婷遠)1月4日,位于浏陽河支流小溪河畔,千年羅漢松古樹公園旁,浏陽市小河鄉投資200萬餘元建立的木活字印刷非遺館正式對外開放。

浏陽這個鄉村,有了木活字印刷非遺館

木活字印刷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傳承人在梨木等木上刻字,活字印刷,具有字迹工整、刷墨留香、古樸隽永的特點。小河鄉“益興堂”木活字印刷是全國僅存3處的木活字印刷活态傳承之一,擁有“反字直刻”等全套技藝,已有160年的曆史,2018年評為長沙非遺。小河鄉木活字印刷的傳承和發展與當地客家文化有關,随着明末清初廣東、福建、江西等客家人遷徙至此,遠道遷徙而來的客家人為了留存曆史,緬懷祖先,注重修輯族譜,木活字印刷匠人在當時稱為“譜師”。截至目前,“益興堂”累計為湘贛周邊26個姓氏印制族譜達20000多本,存下了8萬個字模。

浏陽這個鄉村,有了木活字印刷非遺館
浏陽這個鄉村,有了木活字印刷非遺館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木活字印刷非遺,小河鄉于2021年5月份開工建設,曆時7個月建成,建築面積147㎡,同時可容納100人參觀。非遺館的布展,緊緊圍繞活字印刷術的曆史發展、益興堂木活字印刷術的文化淵源、發展演變和全套技藝,按照“木字浏香”“字在益興堂”“字由字在”三個篇章,科學布局陳列,尤其設定了文創體驗區,以及約100平方米的研習體驗外延露台,參觀的遊客群衆不僅可以通過聲光電圖文等了解木活字印刷的厚重曆史,更可以觀看非遺傳承人的活态展演,以及參與木活字印刷研習體驗,更加直覺深刻地了解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