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标之死

朱标
公元1392年5月17日,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于東宮。
朱标,是朱元璋和馬皇後的兒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子。
朱标突然病逝,讓朱元璋傷心欲絕,痛哭不已。
朱元璋
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打亂了朱元璋原有的布局,緻使朱元璋不得不再次瘋狂屠戮功臣,以建構新的平衡,鞏固政權。
而大量謀臣宿将的被殺,直接導緻了大明朝堂人才凋零,中心空虛,最後又直接導緻靖難之役的發生。
靖難之役
朱标突然病逝,攪亂了大明朝局,也攪亂了明初的整個天下。
二、寄予厚望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
13歲時,朱标被冊封為太子。
朱元璋對朱标寄予厚望,把他當作繼任者來培養。
太子朱标
朱标剛剛被冊立為太子,朱元璋就任命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常遇春為太子少保,劉伯溫、馮勝、鄧愈、湯和為太子府屬官。
朱元璋把他身邊有名的謀臣悍将全都派到太子朱标身邊,去輔佐朱标。
朱元璋對朱标的信任器重,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
李善長
徐達
常遇春
劉伯溫
然而,朱元璋仍覺得不夠。
不久,他又打破正常下诏讓朱标在太子府之外,另設府衙,以便自己不在京城時,能夠順利接手整個國家。
在朱标22歲時,朱元璋更是下诏,一切政事先交給太子處理,然後再上奏給自己。
三、幸運太子
自古以來,身為太子,都面臨十分尴尬的處境。
能力太強,會侵犯到皇權,被皇帝懷疑猜忌。
能力太弱,又會被皇帝認為無能,無法将國家托付。
皇帝
而朱元璋是中國曆朝曆代皇帝中一個十分獨特的存在,他從一個沿街乞讨的乞丐,逆襲成為大明開國皇帝,無論政治權謀,還是軍事謀略都是極其傑出的。
他對自己的能力極其自信,是以,他從不忌憚太子朱标,他不怕朱标能力太強,威脅到自己,他隻擔心朱标能力不足,無法治理好國家。
是以,他給了朱标足夠的信任,也給了朱标足夠大的權力和足夠讓朱标施展的舞台。
從這一點上看,太子朱标無疑是幸運的,他有足夠大的舞台讓他盡情去揮灑他的才華,去展現他的才能。
沿街乞讨的乞丐朱元璋
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四、不負衆望
作為太子,朱标是不負朱元璋期望的,也是不負百官期許的。
宋濂被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是明初大儒,也是朱标的老師。
公元1380年,朱元璋想處死宋濂。
朱标知道後,苦苦哀求,最終從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下了宋濂。
宋濂
朱元璋嗜好殺戮,經常因為一點小錯,就誅殺大臣。
很多大臣都是因為朱标的求情,方才得以活命。
是以,朱标在群臣中極有威望,很多大臣都感念朱标的恩德。
朱标仁慈寬厚,對弟弟們也十分友愛,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人曾經犯下過錯,是朱标為他們周旋求情,方才使他們免受責罰,是以,在諸王中威信極高。
燕王朱棣
諸王感恩,百官擁戴,皇帝滿意,朱标完美地做好了一位太子所能做好的一切。
五、完美布局
朱元璋是一位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隻要他在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們就掀不起一絲風浪。
但是,人總是難免有生老病死的時候。
一旦他不在了,太子朱标繼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們還會不會對待朱标,像對待他一樣忠心,他沒有信心。
于是,朱元璋進行了這樣一番布局。
由太子朱标坐鎮首都南京,将其他兒子分封出去。
燕王朱棣坐鎮北平,秦王朱樉坐鎮西安,晉王朱棡坐鎮太原,甯王朱權坐鎮大甯。
一旦朱标無法掌控朝局,就可以征召諸王率軍勤王平叛。
而為了防備諸王勢力過大,形成藩鎮割據,朱元璋給朱标配備了足夠強的謀臣武将,保證朱标的實力超過諸王的實力。
這是一個完美的布局,朝廷内外互相制衡,不得不說朱元璋的平衡之道,操作是十分娴熟的。
六、屠戮功臣
完美布局之外,朱元璋又采取了一個措施——清除自己能夠駕馭,但是朱标駕馭不了的謀臣武将。
徐達,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也是聞名天下的無敵戰神。
1385年,徐達突然背癰發作,病逝于家中。
據史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李善長,是朱元璋身邊的“蕭何”,很早就為朱元璋出謀劃策。
1390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誅殺李善長。
七、朱标勸谏
屠戮功臣
1392年初,朱标勸谏朱元璋道:“陛下殺戮太多,恐傷天和。”
朱元璋沒有說話,而是命宦官找來一根布滿倒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讓朱标去拿。
因為刺多傷手,朱标不願去拿。
朱元璋說道:“咱大明這些桀骜不馴的開國大臣,就如同這根木棍上的倒刺。我替你除掉這些倒刺,你才能更好地掌控權柄,掌控天下。”
随着朱标掌控不了的功臣宿将,全被朱元璋誅殺,朱元璋十分滿意,逐漸停止了屠戮功臣。
然而,意外還是發生了。
朱允炆
太子朱标突然病逝,而朱元璋重新選擇的太子朱允炆卻隻有15歲。
為了能夠放心地把國家傳遞給朱允炆,為了維護大明王朝的穩定,朱元璋不得不再次舉起屠刀,屠戮朱标能夠駕馭,但朱允炆駕馭不了的謀臣武将。
八、藍玉案
涼國公藍玉,是明初的無敵戰神,曾經率軍深入大漠,直擊蒙古人腹地,取得前所未有的大捷。
藍玉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兒。
而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常氏的舅舅。
是以,作為朱标和常氏舅舅的藍玉,是太子朱标最堅定的支援者。
藍玉性格飛揚跋扈,強勢霸道。
曾經在率軍班師回朝途中,因為關隘守将打開城門遲誤,而炮轟自家城門。
百官彈劾。
朱元璋輕輕一笑,予以赦免。
朱标在世時,無論藍玉做得多麼過分,朱元璋都對藍玉近乎寵溺般的寬容,榮華富貴、功名利祿,更是賞賜不斷。
藍玉是朱元璋留給太子朱标日後征伐四方、徹底清除北元的能臣武将。
是以,不管藍玉犯多大的錯,隻要藍玉對朱标忠心,朱元璋都會予以包容。
但是,形勢比人強。
随着朱标突然病逝,年幼的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為太子。
朱元璋對朱标可以駕馭,朱允炆駕馭不了的藍玉起了殺心。
公元1393年,藍玉被人舉報謀反,朱元璋沒有選擇包容,而是直接下令誅殺。
與此同時,藍玉的族人、部屬、同僚等一萬五千餘人受牽連,被誅殺。
1394年,朱元璋誅殺穎國公傅友德,一代名将自此隕滅。
1395年,百戰名将、宋國公馮勝被朱元璋賜死。
自此,整個大明朝堂,武将勢力為之一空。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用得着你的時候,你怎麼折騰,他都會予以包容,然而,一旦你對皇權有了威脅,即使你整日閉門不出,他也會想盡辦法找個錯處,将你懲處。
九、靖難之役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享年71歲。
6月30日,年僅21歲的太子朱允炆登基稱帝,是為“明惠帝”。
朱允炆以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為心腹,而此時他的身邊已經沒有可以征戰四方、鎮壓藩王的武将了。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的統治。
經過四年激戰,燕王朱棣率軍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史稱“靖難之役”。
公元1402年7月17日,燕王朱棣登基稱帝,改年号為“永樂”,史稱“明成祖”。
一個新的時代,重新開啟。
朱棣
有史學家說:“假如朱标沒有突然病逝,而是順利繼承皇位,那麼燕王朱棣是絕對不會造反的,即使朱棣造反,因為有百戰名将傅友德、馮勝和無敵戰神藍玉在,朱棣也是絕對不會成功的。是以,朱标做皇帝,朱棣就隻能老老實實做個藩王。”
然而,曆史沒有假設。
朱标之死,打亂了朱元璋的布局,使得朱元璋再次拿起屠刀,大肆屠戮功臣武将,而功臣武将被屠戮一空,又成為了靖難之役的開端,為燕王朱棣取得天下創造了條件。
朱标之死,改變了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也攪亂了明初的整個天下。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