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朱标之死

朱标
公元1392年5月17日,明太子朱标突然病逝于东宫。
朱标,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儿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朱标突然病逝,让朱元璋伤心欲绝,痛哭不已。
朱元璋
太子朱标的突然病逝,打乱了朱元璋原有的布局,致使朱元璋不得不再次疯狂屠戮功臣,以构建新的平衡,巩固政权。
而大量谋臣宿将的被杀,直接导致了大明朝堂人才凋零,中心空虚,最后又直接导致靖难之役的发生。
靖难之役
朱标突然病逝,搅乱了大明朝局,也搅乱了明初的整个天下。
二、寄予厚望
公元1355年,朱标出生。
13岁时,朱标被册封为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寄予厚望,把他当作继任者来培养。
太子朱标
朱标刚刚被册立为太子,朱元璋就任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为太子少傅,常遇春为太子少保,刘伯温、冯胜、邓愈、汤和为太子府属官。
朱元璋把他身边有名的谋臣悍将全都派到太子朱标身边,去辅佐朱标。
朱元璋对朱标的信任器重,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
李善长
徐达
常遇春
刘伯温
然而,朱元璋仍觉得不够。
不久,他又打破常规下诏让朱标在太子府之外,另设府衙,以便自己不在京城时,能够顺利接手整个国家。
在朱标22岁时,朱元璋更是下诏,一切政事先交给太子处理,然后再上奏给自己。
三、幸运太子
自古以来,身为太子,都面临十分尴尬的处境。
能力太强,会侵犯到皇权,被皇帝怀疑猜忌。
能力太弱,又会被皇帝认为无能,无法将国家托付。
皇帝
而朱元璋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他从一个沿街乞讨的乞丐,逆袭成为大明开国皇帝,无论政治权谋,还是军事谋略都是极其杰出的。
他对自己的能力极其自信,因此,他从不忌惮太子朱标,他不怕朱标能力太强,威胁到自己,他只担心朱标能力不足,无法治理好国家。
因此,他给了朱标足够的信任,也给了朱标足够大的权力和足够让朱标施展的舞台。
从这一点上看,太子朱标无疑是幸运的,他有足够大的舞台让他尽情去挥洒他的才华,去展现他的才能。
沿街乞讨的乞丐朱元璋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四、不负众望
作为太子,朱标是不负朱元璋期望的,也是不负百官期许的。
宋濂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是明初大儒,也是朱标的老师。
公元1380年,朱元璋想处死宋濂。
朱标知道后,苦苦哀求,最终从朱元璋的屠刀下,救下了宋濂。
宋濂
朱元璋嗜好杀戮,经常因为一点小错,就诛杀大臣。
很多大臣都是因为朱标的求情,方才得以活命。
因此,朱标在群臣中极有威望,很多大臣都感念朱标的恩德。
朱标仁慈宽厚,对弟弟们也十分友爱,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等人曾经犯下过错,是朱标为他们周旋求情,方才使他们免受责罚,因此,在诸王中威信极高。
燕王朱棣
诸王感恩,百官拥戴,皇帝满意,朱标完美地做好了一位太子所能做好的一切。
五、完美布局
朱元璋是一位十分自信的人,他相信只要他在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们就掀不起一丝风浪。
但是,人总是难免有生老病死的时候。
一旦他不在了,太子朱标继位,文武百官、功臣悍将们还会不会对待朱标,像对待他一样忠心,他没有信心。
于是,朱元璋进行了这样一番布局。
由太子朱标坐镇首都南京,将其他儿子分封出去。
燕王朱棣坐镇北平,秦王朱樉坐镇西安,晋王朱棡坐镇太原,宁王朱权坐镇大宁。
一旦朱标无法掌控朝局,就可以征召诸王率军勤王平叛。
而为了防备诸王势力过大,形成藩镇割据,朱元璋给朱标配备了足够强的谋臣武将,保证朱标的实力超过诸王的实力。
这是一个完美的布局,朝廷内外相互制衡,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平衡之道,操作是十分娴熟的。
六、屠戮功臣
完美布局之外,朱元璋又采取了一个措施——清除自己能够驾驭,但是朱标驾驭不了的谋臣武将。
徐达,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也是闻名天下的无敌战神。
1385年,徐达突然背痈发作,病逝于家中。
据史载,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的。
李善长,是朱元璋身边的“萧何”,很早就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1390年,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李善长。
七、朱标劝谏
屠戮功臣
1392年初,朱标劝谏朱元璋道:“陛下杀戮太多,恐伤天和。”
朱元璋没有说话,而是命宦官找来一根布满倒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拿。
因为刺多伤手,朱标不愿去拿。
朱元璋说道:“咱大明这些桀骜不驯的开国大臣,就如同这根木棍上的倒刺。我替你除掉这些倒刺,你才能更好地掌控权柄,掌控天下。”
随着朱标掌控不了的功臣宿将,全被朱元璋诛杀,朱元璋十分满意,逐渐停止了屠戮功臣。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朱允炆
太子朱标突然病逝,而朱元璋重新选择的太子朱允炆却只有15岁。
为了能够放心地把国家交付给朱允炆,为了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定,朱元璋不得不再次举起屠刀,屠戮朱标能够驾驭,但朱允炆驾驭不了的谋臣武将。
八、蓝玉案
凉国公蓝玉,是明初的无敌战神,曾经率军深入大漠,直击蒙古人腹地,取得前所未有的大捷。
蓝玉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的女儿。
而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常氏的舅舅。
因此,作为朱标和常氏舅舅的蓝玉,是太子朱标最坚定的支持者。
蓝玉性格飞扬跋扈,强势霸道。
曾经在率军班师回朝途中,因为关隘守将打开城门迟误,而炮轰自家城门。
百官弹劾。
朱元璋轻轻一笑,予以赦免。
朱标在世时,无论蓝玉做得多么过分,朱元璋都对蓝玉近乎宠溺般的宽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更是赏赐不断。
蓝玉是朱元璋留给太子朱标日后征伐四方、彻底清除北元的能臣武将。
因此,不管蓝玉犯多大的错,只要蓝玉对朱标忠心,朱元璋都会予以包容。
但是,形势比人强。
随着朱标突然病逝,年幼的朱允炆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朱元璋对朱标可以驾驭,朱允炆驾驭不了的蓝玉起了杀心。
公元1393年,蓝玉被人举报谋反,朱元璋没有选择包容,而是直接下令诛杀。
与此同时,蓝玉的族人、部属、同僚等一万五千余人受牵连,被诛杀。
1394年,朱元璋诛杀颖国公傅友德,一代名将自此陨灭。
1395年,百战名将、宋国公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自此,整个大明朝堂,武将势力为之一空。
自古“伴君如伴虎”,皇帝用得着你的时候,你怎么折腾,他都会予以包容,然而,一旦你对皇权有了威胁,即使你整日闭门不出,他也会想尽办法找个错处,将你惩处。
九、靖难之役
公元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病逝,享年71岁。
6月30日,年仅21岁的太子朱允炆登基称帝,是为“明惠帝”。
朱允炆以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为心腹,而此时他的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征战四方、镇压藩王的武将了。
公元1399年7月,燕王朱棣起兵反抗朱允炆的统治。
经过四年激战,燕王朱棣率军攻入南京,朱允炆下落不明,史称“靖难之役”。
公元1402年7月17日,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史称“明成祖”。
一个新的时代,重新开启。
朱棣
有史学家说:“假如朱标没有突然病逝,而是顺利继承皇位,那么燕王朱棣是绝对不会造反的,即使朱棣造反,因为有百战名将傅友德、冯胜和无敌战神蓝玉在,朱棣也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因此,朱标做皇帝,朱棣就只能老老实实做个藩王。”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
朱标之死,打乱了朱元璋的布局,使得朱元璋再次拿起屠刀,大肆屠戮功臣武将,而功臣武将被屠戮一空,又成为了靖难之役的开端,为燕王朱棣取得天下创造了条件。
朱标之死,改变了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也搅乱了明初的整个天下。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