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于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園裡最壯觀、最引人入勝的莫過于兵馬俑了。兵馬俑軍隊象征了秦始皇東征六
國的軍隊和出行的儀仗隊,形象地再現了秦始皇掃六合的雄壯景象。
兵馬俑是1974年3月在打井時别發現的,當時全國掀起了農業學大寨的運動,為了解決缺水的問題,當時的臨潼縣成立了打井辦公室,要在本地打出31口井。作為技術操作部門,臨潼區水利局打井隊邀請了打了一輩子井,經驗非常豐富的退休職工孫定謀和趙有科負責技術指導。在打井前,趙有科讓當時是房建昌去挑選井位。
房建昌是當時晏寨公社的從業人員,作為政府部門從業人員,他負責井位的确定。 三位老人 經過對地形的考察研究後,房建昌最後将井位定在了村子的西南邊。1974年3月,他們在西楊村選好了井位後,就由村民負責施工。
楊新滿就是當時參與打井的農民之一。一天中午,當大家正幹的熱火朝天時,突然發現4米深的土壤中有些異常,再繼續深挖下去,竟顯露出一個秦俑的傭頭。
接下來,他們又發現了許多兵馬俑的殘肢斷臂,挖井還能挖出寶貝?大家興奮極了。雖然他們那時還不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和意義,但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收獲仍讓他們高興不已。農民們争着撫摩觀看兵馬俑,還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娃神。
就在這次打井出現意外之後,村民們立即向水利局打井隊進行了彙報。這件事引起了隊裡的很大重視,他們考慮到此處離秦始皇陵不遠,說不定這些出土的陶俑有一定的文物價值。
作為政府從業人員,房建昌也來到了打井現場,他看過這些兵馬俑後,知道事關重大,一方面讓打井隊暫停施工,另一方面他趕緊派人和縣政府聯系。
随後,意識到有可能挖到了文物的房建昌和孫定謀立即向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了彙報,并引起了臨潼縣文物局的關注,并立即組建了一支考古隊前來勘察。
1974年3月29日,對于中國近代考古史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從此揭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考古發現的序幕。3個月後,也就是1974年6月,秦始皇兵馬俑開始發掘,同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開始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