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太平天國癸好三年春末,這一日金陵城中熱鬧非凡,由江南貢院通往秦淮河的路上,早早便以黃土墊道、淨水灑街,一切準備停當之後,從黎明時分開始,便實施了戒嚴。

不久之前,太平天國曆史上第一次春闱放榜,今日正是舉行狀元巡街之時,天京城内此刻萬人空巷,老百姓夾道而立,競相争睹新科狀元的風采。

長街之上人頭攢動,軍民皆翹首以待,突然隐隐有鑼鼓聲從遠處傳來,衆人舉目望去,隻見一列披紅挂彩的隊伍,從道路盡頭緩緩而來。

隊列最前由數名差役開路,均手擎一面鮮紅大旗,旗面之上“天王欽點癸好科狀元”幾個金色大字,在陽光之下熠熠生輝。

在此之後,新科狀元滿頭點綴金花,身穿繡金黃袍,頭戴紅緞翅子帽,足蹬二寸厚的官靴,高居馬上頻頻向衆人颔首示意,——“春風得意馬蹄疾”,真的是羨煞旁人。

而更令圍觀老百姓啧啧稱奇的是,此際這位金榜題名的幸運兒,眉如遠山,眸含秋水,朱唇恰似桃花一點,淺笑嫣然之間,欺霜賽雪的臉龐上,還挂着一絲少女嬌羞的紅暈,赫然是一位妙齡女子。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道路兩旁人頭攢動,衆人議論紛紛,為其容顔傾倒的同時,内心更是一陣陣豔羨:果然是巾帼不讓須眉,卻不知是誰家父母有此大幸,生得這般如花似玉、才貌雙全的女兒。

而這位佳人,便是我們今天文章的主角,科舉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狀元,命運坎坷而傳奇的“太平之花”——傅善祥。

命運多舛

1833年,傅善祥出生于江蘇南京一戶書香人家,其父傅槐,為清朝生員,雖科舉屢試不中,思想卻格外開明,并沒有所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成見,是以也非常重視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

傅善祥乖巧聰穎,而且從小就表現出了很高的讀書天賦,在父親的熏陶和精心指導之下,小善祥三歲即涉獵蒙學兒歌、五歲學習楹聯、六歲熟讀三字經、八歲便可吟誦千家詩,簡直女神童一般。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傅槐本在一家私塾以教書為業,雖不至大富大貴但好歹也是衣食無憂,誰知造化弄人,傅善祥八歲那年,其父母相繼因病去世,家道至此也迅速衰落。

孤苦無依的小女孩,隻能被迫寄居于哥嫂家中,但父母既已不在,兄嫂生活也不寬裕,寄人籬下,又豈能有舒心可言。

就這樣混沌度日,十三歲那年,兄長尊亡父遺命,将傅善祥嫁入了從小便指腹為婚的李家。

但不知是否天妒紅顔,還未等到成親的那一天,小他六歲的丈夫便一命嗚呼,離開了人世,十八歲的傅善祥,還未品嘗夫唱婦随的幸福滋味,便成為了年輕的寡婦。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李家婆婆難掩喪子之痛,便覺得是這個兒媳婦“克夫”所緻,同時也擔心“寡婦門前是非多”,深恐樣貌出衆的傅善祥耐不住寂寞,會做出有辱門風的事情。

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之下,婆婆屢次三番地盤算着要将傅善祥賣往别家,隻是一直未能如願。

父母早早離世,哥嫂自顧不暇,婆家又容不下她這樣一個無依無靠的苦命女子,還要将其變賣換錢。

傅善祥是又怒又怕,思慮再三,索性一走了之——這個看似柔弱其實性格倔強的女子,甯願餓死街頭,也要擺脫命運施之于身的枷鎖與牢籠。

而正在傅善祥流落街頭、走投無路之際,這個命運多舛的弱女子,終于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轉機。

1853年,太平軍攜百萬之師,由武昌順流而下,3月19日,攻破江甯,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

蟾宮折桂

1843年的廣州,彼時的天王洪秀全,還是個數次趕考卻都名落孫山的悲慘童生,因為屢試不第,憤而在金田舉起了反清自立的大旗。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也許是因為科舉遺憾留下的心結,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之後,洪秀全第一時間便頒布诏令,于當年在天京開甲取士。

起至隋朝大業元年的科舉趕考,一直都是男人們的特權,而為了彰顯太平天國一直提倡的男女平等,天京的這次科舉,打破正常,增加了“女科”,即允許女性進入考場應試,這在中國一千多年的科舉曆史上,絕對是一次開天辟地的創舉。

正當傅善祥為生計和歸宿發愁時,得到了這個驚人的好消息,立即決定報名應試。

此次科舉,由天王親自出題,試題出自孔子論語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另有詩題為《欸乃一聲山水綠》。

傅善祥從小便飽讀詩書,又才思靈活,短短時間便寫就了一首二十句的五言古詩,以“舻聲聽未了,山水送孤帆”之句開篇,繪聲繪色地描述了行舟于山水之間的情境,因所作詩文辭藻華麗又不落窠臼,獲得了主考官的一緻認同。

而更出彩的還在于其對“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道試題的應答。

當時參與趕考的金陵才女計有三百餘人,絕大多數女考生都是在認可和贊成此觀點的前提下立論行文。

唯有傅善祥并沒有被至聖先師孔子的名頭吓倒,在其文章中旁征博引,力辟“女子難養”之說,還列舉了大量古代女子娴淑、“好養”的例子作為佐證,甚至還在文章中抨擊了“大男子主義”的種種弊端。

其文章言辭優美、分析透徹,當考卷呈送到天王案頭後,洪秀全對其作答内容大加贊賞,禦筆一揮,欽點其為癸好三年女科魁首,并禦賜紅綢錦緞,賞其頭戴花冠,身披錦服,在衆兵勇的護衛之下,打馬遊街三日。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就這樣,年僅二十歲的傅善祥,幸運地成為了科舉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女狀元。

革除弊端

科舉高中之後,傅善祥得到了當時兼管女營事務的東王楊秀清的青睐,東王本是紫荊山内貧苦燒炭工出身,并沒有什麼文化。

是以對于傅善祥這樣的才女格外賞識,将她招至東王府内,先作女侍史,後任薄書。

這些官職的,有些類似于今天的秘書、助理的文職工作,主要負責東王诏命起草和往來檔案的處理。

因為在本職工作中表現出色,傅善祥不僅深受東王的信賴和重用,更是漸漸走進了天王洪秀全的視野。

1854年3月,天王下旨,破格升任其為恩賞丞相一職,随着職務的大幅提高,傅善祥在逐漸參與到國事決策、處理朝政的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決心為國家和人民盡自己的一點微薄之力。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在其擅長的文化工作領域,有鑒于太平天國對傳統文化的抵制和排斥,傅善祥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勸說和建議東王,終于在1854年6月,楊秀清以“代天父傳言”的方式,修正了太平天國隻許刊印“新舊約”,而貶斥所有古籍為“妖書”的文化政策。

而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即在權力所及的範圍内,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但因為其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缺乏治國安民的經驗,有的措施在推行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破壞性。

首當其沖的便是男女分館制度,為追求全面的男女平等,太平天國對男女實行嚴格的分館居住政策,即使夫妻也不得同處一室。

傅善祥在女館生活過,後來還兼職女館事,她深知天京婦女别夫離子的痛苦,更意識到這種不近人情的政策,不僅嚴重脫離群衆,更會給這個新興的政權埋下許多不安定的隐患。

有鑒于此,傅善祥權衡利弊,毅然向東王楊秀清奏谏,要求取消“男女分館”,重新恢複天京城的家庭制度。

東王思慮再三,準許了傅善祥的要求,并于1855年初,再次通過“天父下凡”的方式,迫使天王洪秀全下令,全面廢除了分館制度,在傅善祥的努力下,天京軍民終于家庭團圓,得以重叙天倫之樂。

與此同時,傅善祥還積極幫助婦女重歸家庭,并利用自己女媒官的身份,為太平天國的青年男女牽線搭橋,充當月老紅娘。

除此之外,傅善祥還積極參與到對文物的整理搶救工作,因為太平軍基本上都是出身底層貧民,教育程度較低,對古籍文玩、金石彜器缺乏必要的認識和重視,動辄加以粉碎毀壞。

傅善祥對此深感痛惜,她在參與政權工作的同時,說服東王楊秀清,下令部屬嚴禁破壞文物,并加強對文物保護的普及和教育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她還積極搜尋和發掘有價值的古物,哪怕片紙隻字亦珍如拱璧,同時在東王的許可和支援之下,在其居住的東王府紫霞塢内,建成了一座規模宏大、内藏琳琅滿目珍貴文物的太平天國博物館。

傅善祥的“新政”,不僅使太平天國耳目一新,更為其赢得了與太平軍中另一巾帼英雄洪宣嬌齊名的美譽,當時的天京城中,百姓皆交口稱贊——“武有洪宣嬌,文有傅善祥”,足見底層群眾對這兩位奇女子的認可和喜愛。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香消玉殒

1856年,太平天國攻破觊觎于左右的清軍江南、江北大營,從1853年定都天京開始,這兩個威脅都城長達三年之久的“心腹之患”終于被消滅,而太平天國也迎來了其軍事史上的巅峰。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此時,卧榻之側,再無他人酣睡,但在空前的勝利面前,天京城中卻早已是山雨欲來,暗流湧動。

天王洪秀全自定都天京之後,便深居後宮不理朝政,醉心于享受眼前的革命成果。

而東王楊秀清自恃功高,“張揚不知自忌”,又有“代天父傳言”的特殊身份作為護身符,把持朝政,在天京城内隻手遮天,逐漸侵犯、威脅到了天王洪秀全的統治地位和帝王威嚴。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随着洪、楊沖突的不斷加深直至無法調和,1856年8月底,洪秀全決定先下手為強,密诏正在江西前線與清軍作戰的北王韋昌輝,命其率三千精銳秘密傳回天京勤王。

9月2日,在燕王秦日綱的配合之下,北王兵馬夜襲東王府,将毫無防備的楊秀清誅殺,同時,還将阖府上下兩千餘人屠戮殆盡,随後更是在天京城中展開了對東王勢力的瘋狂屠殺。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而作為東王府的首席女官,與楊秀清關系密切的傅善祥,自然是在劫難逃,在針對東王府的大屠殺中,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最終和天京事變中慘遭血洗的兩萬餘名無辜太平軍将士一道,被抛屍于秦淮河中。

當然,關于傅善祥最終的結局,史料的記載還有另外幾個版本:

一說傅善祥早早預感到東王行事跋扈,必有災殃,在屢次進行勸說無效後,其于“天京事變”之前,隻身逃離東王府,從此隐姓埋名,不知所蹤。

更有傳言傅善祥在天京事變中被洪宣嬌所救,得以幸免于難,還和太平天國另一位悍将,慕王譚紹光結為夫妻,1863年,蘇州圍城,守将譚紹光被叛徒刺殺身亡,遠在天京的傅善祥,聞訊後憂郁而死。

傅善祥:科舉史上唯一女狀元,凋落在天京事變中的“太平之花”

史料掩于塵埃,往事湮入微渺,真相如何,已無從考證,傅善祥才貌雙全,能成為史上唯一的女狀元,不得不說是上天對其的眷顧,但這樣一位風華絕代的佳人,卻命運多舛、一生坎坷,也着實令人唏噓。

覺得文章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免費的關注,您的支援是我最大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