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27日下午,身背二十餘位受害者性侵指控的猶太拉比哈因姆·瓦勒德爾(Chaim Walder)隻身來到以色列中部Petah Tikva市公共墓地,在自己兒子的墓碑旁開槍自殺身亡。
殁年53歲的哈因姆除了曾擔任宗教職務,還是極端正統猶太教(哈瑞迪)圈内最著名的童書作家。自從1993年《孩子說》系列叢書第一冊面世以來,在全世界900萬希伯來語閱聽人中,他的作品銷售超過200萬冊,轟動以色列海内外的哈瑞迪世界。他這樣闡釋自己作品受歡迎的原因:“哈瑞迪的孩子不看電視,不玩電腦,不打遊戲,他們隻有書籍,而他們又不能去讀《哈利波特》。”

哈因姆-瓦爾德生前照片 / 維基百科
依靠自己在兒童文學和教育領域的口碑與貢獻,哈因姆自2000年初開始在耶路撒冷、Bnei Brak、海法等地區開辦了以“兒童說”為主題的治療夏令營,通過鼓勵青少年互相協作、表達内心想法等方式促進孩子們的成長。很多以色列少男少女給他寫信,分享自己的隐私與成長的煩惱。
然而這樣一位童話大王,卻在2021年11月被左翼媒體《國土報》爆出多次利用治療課程性侵少女。
現年32歲化名為泰拉的女性透露,自己20年前曾前往哈因姆的診所治療,後者先是用言語挑逗稱贊她“成熟漂亮”,而後言行逐漸出格,問她“是否來了月經”,等她最後來了月經後,哈因姆軟硬兼施跟她發生了性關系。泰拉認為哈因姆“狡猾、善于操控”,“步步為營”,自己至今還沒有從精神創傷中走出來。
事件在媒體曝光後,先後有22名之前保持沉默的女性站出來指控哈因姆利用青少年心理治療從事性侵,時間跨度從25年前到6個月前。
很快,以色列北部采法特市成立了拉比法庭(beyt din,以色列猶太教規定三位拉比可以作為法官組成拉比法庭),在聆聽了多位女性受害者的證詞後傳喚哈因姆出庭受審。哈因姆卻認為法庭中的一名法官早前公開譴責性侵,是在做“有罪推定”,不僅否認指控,還拒絕出庭受審。
最後,幾名受害者向法院提供了哈因姆脅迫她們“保守秘密”的音頻錄音,基本坐實了性侵指控,拉比法庭判決哈因姆罪行成立。無路可走的哈因姆随後選擇了自殺。
封閉小圈子中被遮蔽的聲音
哈因姆作品《孩子說》的英譯版 / 亞馬遜
在哈瑞迪世界,掌握了利用宗教聖典對日常生活闡釋權的拉比在信衆間享有極高的地位和信譽。在另一位受害者與哈因姆交涉的錄音中,哈因姆利用自己的拉比身份威脅受害者不要将事件曝光,因為“人們隻會相信我,沒有人會相信你”。
此外,哈瑞迪猶太社群在文化與宗教上又有強烈的封閉性,在以色列宛如國中之國。社團信衆們一直保持着“出了事情不報警”的習慣,遇到官司糾紛不去尋求國家世俗機關的幫助或裁決,而是轉交社群中德高望重的拉比定奪。這就使得社群内的性侵事件很難被外部世俗媒體以及以色列普通群眾了解。這次若非受害者泰拉實在無法忍受性侵帶來的精神創傷,打破慣例直接将事件捅給世俗媒體,哈因姆犯下的這些陳年舊案恐怕将永遠石沉大海,未來也會有更多少女受害。
而即使在哈瑞迪社群内部,性侵事件發生後,消息也不容易擴散。大多數正統猶太人,隻是在哈因姆自殺後,才在晚間新聞中聽說了此事,幾乎沒有多少讨論。
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哈瑞德猶太人的正統猶太教信仰對與性相關的事物采取了極端壓制和回避的态度,比如禁止手淫,女性在Niddah(經期+經期後的七天)期間不得與包括丈夫在内的任何男性接觸等等。有個别極端的拉比甚至賄賂世俗醫生給性成熟期男青年們開抗抑郁藥物來壓制他們的性欲,以此來達到控制社群内男青年的目的。
另一方面,正統猶太教中的“非禮勿言”(Leshon Hara,直譯為毒舌)教規,要求通過當面與當事人對質來解決人與人間的沖突糾紛,而不要在背後議論弄得滿城風雨盡人皆知。該教規從好的方面講可以糾正背後說人壞話嚼舌根等不良社會風氣,也因而成為猶太教徒每日晨禱必須念到的内容,但是在性侵事件中,尤其是當事方是哈因姆這種同時具有宗教和社會權勢的人時,性侵者與受害人的權力力量對比過于懸殊,“非禮勿言”卻成為捂住受害人之口的無形之手。
出席哈因姆葬禮的拉比們 / Eli Segal
在這種性敏感的大環境下,要性侵受害者女性出來頂着巨大的社群壓力,指控平日裡德高望重的拉比兼著名作家,可謂難上加難。
諷刺的是,曾被哈因姆巧加利用、充當自己罪行保護傘的社群封閉性,在事發後卻成了将他送上絕路的推手。
根據以色列建國後的法律,隻有在涉及結婚離婚和皈依猶太教等宗教生活重大事件上,拉比法庭的裁決才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涉及性侵事件,受害者要尋求司法公正仍然需要走報警、驗證、通過律師向世俗法院提起訴訟這一基本法律流程,而且隻有世俗法院審判和裁決才有法律效力。
在哈因姆性侵事件中,受害者全都來自哈瑞迪社群,沒人向世俗法院提起訴訟。如果換做普通的以色列人,“哈因姆”大可聘請律師在世俗法庭申辯,拖過輿論風口,之後說不定還可以找程式漏洞脫罪。然而,哈因姆是一名哈瑞迪猶太人,他的名望和收入都來自哈瑞迪這個出了事隻找拉比不找警察的群體。是以,拉比法庭對哈因姆有罪的裁決雖然在國法層面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在哈瑞迪群體中就是“終審判決”,也意味着哈因姆形象在哈瑞迪群體中的徹底毀滅。
更為嚴重的是,泰拉指控哈因姆在Niddah期間與自己發生性關系。在哈瑞迪群體中,即便是合法夫妻,在Niddah期間行房都是一件足以讓男方社死的醜聞,更何況哈因姆的Niddah行房是非法性侵,而他自己還是名熟稔經書、本應成為教徒行為典範的拉比。
是以,拉比法院裁決一出,身為極端正統猶太教哈瑞迪群體中的一員,哈因姆能夠轉圜的空間就十分有限了。
一再反轉的輿情
哈因姆的罪行能夠從保守封閉的哈瑞迪群體“出圈”,除了以泰拉為首的受害女性發揮Metoo精神打破沉默積極指證,全球各地哈瑞迪猶太社群的輿論轉向也功不可沒。
哈因姆性侵醜聞被《國土報》曝光後,以色列哈瑞迪Kol Chai電台立即停止了與哈因姆的合作。哈瑞迪群體的母親們以Instagram為平台,競相釋出自己将哈因姆的書從孩子身邊拿走丢棄撕毀的照片和視訊;曾擔任過性侵案檢察官的哈瑞迪女性巴雅爾認為,如果繼續閱讀哈因姆的作品,“就是對娈童犯的合法化”,她同時告誡哈瑞迪父母們“如果以後孩子表現出不安全感時,一定要相信孩子的話”。
哈瑞迪群眾在焚燒家中哈因姆的作品 / instagram
這也是采法特地區主持審理哈因姆性侵案拉比法庭大拉比埃利亞胡的态度。他認真聆聽分析了22名哈瑞迪受害女性的控訴以及相關證人的證詞,認為受害者證詞互相佐證可信度高,性侵指控并非所謂左翼媒體對宗教人物的惡意炒作。拉比法庭判決中,埃利亞胡站在了受害者而非同為拉比的哈因姆一邊。
甚至在拉比法庭做出裁決前,以Eichler為首的紐約哈瑞迪社群書店就頂着營收受損的壓力,第一時間下架了這位暢銷書作者的書籍。書店在聲明中說:“這不是一個輕易的決定,我們會面臨巨大經濟損失,但作為關注社群利益的企業,我們不能對受害者的訴求視而不見。”而著名猶太文學出版社Feldheim不僅下架了哈因姆的書籍,還借此機會下架了另一位2015年爆出性侵醜聞的拉比兼作家什缪爾-瓦爾德曼的作品。
對此,不少以色列觀察家認為,哈因姆事件對哈瑞迪群體來說具有劃時代意義,極端正統猶太教徒們對自身醜聞尤其是性侵醜聞不再像以前那樣采取包庇遮掩的态度,一層窗戶紙已經被捅破。
然而,随着哈因姆自殺,以及遺言字條“我去天堂受審了,在這個充滿謊言的世界,我無法證明自己的清白”曝光,輿情發生扭轉,部分哈瑞迪乃至猶太教宗教領袖的态度,讓之前觀察家的樂觀幻想灰飛煙滅。
以色列境内外的哈瑞迪媒體紛紛開始為哈因姆洗白。哈瑞迪10頻道贊頌哈因姆是“影響一代人的教育家”,并着重報道了哈因姆對指控的辯白,文章中甚至沒有出現“性侵”二字,隻是以“被控非法行為”代之;立陶宛哈瑞迪群體報紙Yated Neeman雖然在性侵案爆出後就停掉了哈因姆的專欄,但在哈因姆自殺後的新聞訃告中也隻字不提性侵二字,反而贊揚哈因姆是“重要的拉比”,“傑出的文學家和教育家”,“在鼎盛年華被奪去了生命”。
阿什肯那茲猶太人最高領袖大衛-勞專門來到哈因姆家中出席葬禮、慰問家屬,期間關于性侵的事也一字不提。另一位哈瑞迪著名大拉比艾德斯坦則告誡哈瑞迪群體中的教育工作者,在與學生談論哈因姆事件時“即便有個人的看法,也要傳遞《托拉》經文的教誨,即公開讓他人難堪是危險的”,他進而指責性侵案受害者是“惡人”、“诽謗者”和“殺人犯”。
支援性侵受害者的海報,智語是“我們相信受害者”,捂嘴袖子上寫着“非禮勿言” / 網絡
12月30日,哈因姆自殺身亡兩天後,其中一名性侵受害者西芙拉因為看到哈瑞迪媒體對哈因姆的洗白,憤而自殺。西芙拉自殺前曾對親友表示,自己“受傷的靈魂已經無法忍受媒體加害者的贊美”。
西芙拉的死再度震動了以色列社會,輿情很快再度反轉。一向立場保守的《耶路撒冷郵報》發表社論,抨擊哈瑞迪群體自稱上帝選民“卻充滿了外表光鮮的爛蘋果”,質問拉比艾德斯坦“花了一輩子時間讀聖賢書,卻怎麼連一點同情心和善良都沒有”。
在民間層面,150名哈瑞迪年輕人走訪境内各個哈瑞迪社群,在三天内粘貼、發放了32萬份“我們相信受害者”海報。這些公益行動得到了以色列主流媒體的報道和支援。之前出席哈因姆葬禮的大衛-勞,也出面澄清自己支援性侵受害者維權,性侵現象必須從哈瑞迪群體中根除,而出席葬禮的目的隻是慰問哈因姆親屬而非支援哈因姆。
以色列世俗階層對哈瑞迪社群特權(如不服兵役等)不滿由來已久,但考慮到哈瑞迪群體在以色列執政聯盟中扮演關鍵議會票數角色,以色列政府和社會是否會借助性侵事件打破哈瑞迪獨立王國推動群體内部改革尚不明朗,然而随着哈因姆的自殺,他的受害者再也等不來一個哪怕是遲到的道歉了。
正如拉比埃利亞胡所言,“我們曾希望他能夠彌補自己的過錯、向受害人道歉....他本可以選擇通過悔過來教育更多人。我們現在需要支援那些受害者度過這艱難的時刻,她們的生命比他的生命更重要。”(文/關關 責編 / 權文武,發自 以色列 特拉維夫)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如需轉載請私信
@世界說的小世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