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從近代史的發展來看,中國革命成就了一批農民,不是中國革命,那些有着赫赫戰功的戰将,一輩子都可能隻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同時,這些農民出身的戰将也通過自己的功績成就了中國革命,甚至影響了中國的戰略格局。這就是曆史的因果律。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韓先楚

在這些戰将中,大别山區走出來的農村娃,上将韓先楚是最為傑出者之一。在他的戎馬一生中,立下戰功無數,1946年在東北戰場,他開創了“一個師吃敵一個師”的戰例先河;1950年初,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在各級都想推遲打的情況下,他力主早打快打,進而在北韓戰争爆發之前拿下了海南島,讓中華民族避開了一次巨大的風險;1951年1月,韓先楚指揮志願軍38軍突破三八線,占領漢城,由于志願軍追擊速度太快,導緻素有“猛狗”之稱的美軍第8集團中将司令沃克在逃亡途中翻車身亡。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左為沃克中将

這就是我們的上将韓先楚,今天“汗青說”主要介紹一下他在海南島戰役中不可磨滅的曆史功績。

時間來到1949年12月14日,第四野戰軍全殲盤踞在廣西的白崇禧集團17萬多人後,白崇禧逃到海南。四野林彪向遠在莫斯科的毛主席請示,準備用十二兵團的韓先楚40軍和十五兵團的李作鵬43軍兩個軍,渡過瓊州海峽攻打海南島。

此時,逃離大陸的國民黨部隊主要盤踞在沿海的四個島嶼區:台灣島、海南島、大小金門島和舟山群島。其兵力分布是,台灣島20萬人、海南島10萬人、金門島6萬人和舟山群島12萬人。

海南島戰役之前,戰況确實不怎麼樂觀,三野攻擊金門島失利,攻擊登步島再次失利。金門作戰,九千人上島,全軍覆沒。登步島作戰2個團上去,死傷近一千五百人,但由于指揮員處置果斷,撤得及時,還撤回來一些人。

在這種接連兩次渡海登陸作戰失利的情況之下,四野要渡過瓊州海峽打海南島,遠在莫斯科的毛主席覺得還是要慎重決策。畢竟,海南島與金門島、登步島還不一樣,金門、登步距離大陸的距離都很近,攻擊部隊可以在海岸炮火掩護下航渡和登島,但是瓊州海峽太寬,最窄處都接近20公裡,登陸點遠在解放軍的炮火射程之外,沒有辦法提供火力掩護。

毛主席在叮囑四野充分吸取三野兩次登島作戰失利教訓後。又于1950年1月10日,發出訓示,明确要求海南島作戰推遲,在充分準備後,争取春夏兩季解決海南島問題。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葉劍英

2月1日,廣州軍政委員會召開作戰會議,參加會議的上司有中共華南分局書記葉劍英、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和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洪學智、第12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以及40軍和43軍的主要上司。

會議領會了毛主席關于海南島作戰準備的兩點重要訓示:其一,“進攻海南島,要依靠改裝的機器船,從這個方向去準備。”會上有人就以此主張,到香港去購買登陸艇,争取買一百艘,可能的話則買兩百艘。初步預算每艘平均20萬港元,共需4000萬港元。其二,“争取春夏兩季解決海南島問題。”于是會上決定,戰役時間推遲至6月份。毛主席不是說春夏兩季嗎,那咱們就6月份。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鄧華

之是以根據毛主席的訓示作出這樣的決定,那是因為當時部隊中普遍彌漫着一種全國即将解放,可以松一口氣的思想。再加上金門、登步的失敗,導緻當時的部隊出現了一些動搖,因為解放軍沒有打過渡海登陸作戰,目前來看還沒有成功的先例。是以當時很多基層幹部戰士都在發牢騷:我們這回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去了,大家都是旱鴨子,渡海作戰沒打過。

但是,韓先楚有着自己不同的意見。他在會上發言時就指出,要立足現有條件,将戰役發起時間盡量提前。他的理由有以下四點:

第一,木船可以打海南島。新中國剛剛成立,到哪裡去弄4千萬港元啊,即便能籌到,香港當時也是英國人統治下的香港,他會幫你買登陸艇打台灣嗎?顯然不大可能。改裝機帆船也有困難,一般的汽車發動機馬力太小,船上用不了;美式十輪大卡車發動機馬力夠用,但是數量太少。改裝這些都費時費力,短時間内難以解決。現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用木帆船來打敵人軍艦。

第二,部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海練,已經基本掌握海戰的技能,尤其是幾次小分隊偷渡成功,就說明木船渡瓊州海峽是可行的。部隊士氣正旺,指戰員求戰情緒高昂,應該一鼓作氣,實行總攻,一舉解放海南島。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木船打軍艦的英雄船

第三,氣候原因,木船打海南島,隻能順風順水,順風順水在海南隻有兩個時段,4月份和9月份的季風,4月份一過,瓊州海峽就迎來了南風期和台風期,後面就隻能等到9月份的季風,還要再過5個月,夜長夢多!

尤其是台風期必須要考慮。1281年,忽必烈出動10萬之衆攻打日本,結果台風吞噬了這支彪悍的大軍,弄得全軍覆沒。這就是日本史學家稱之為“弘安之役”的有名戰例,這次台風也被日本奉為“神風”。1944年12月,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占領菲律賓明多歲,由于強台風襲擊,險遭全軍覆沒,損失僅次于珍珠港事件。就在不久前的1949年9月,人民解放軍第10兵團28軍在攻打平潭島時,就吃了台風的大虧,部隊上島後起了台風,雙方打了一整天,船隻都被台風吹走,都不能增援,結果打得很艱苦,部隊傷亡很大。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忽必烈派軍攻打日本

第四,薛嶽盡管在海南島有10萬人,但都是在大陸被打殘之後重新組建的,戰鬥力有限。同時,敵人上島不久,環形防禦陣地還沒有建立完畢,立足未穩。瓊崖縱隊的指揮員也建議趁敵人尚未部署好海防,打過去。

會議對韓先楚的這些觀點非常認可,最終确定了“積極偷渡,分批小渡與最後登陸相結合”的戰役方針。但是,戰役發起時間依然定在了6月份,要求部隊5月底前準備就緒。

随後,主攻海南島的15兵團2月9日開會明确,以1950年完成任務為原則。因為,15兵團認為,6月份都不太行,年底打下來就不錯了。如果真這樣,那可真是黃瓜菜都涼了。

15兵團黨委會議開完之後,43軍、40軍的軍長李作鵬、韓先楚回到軍部态度完全不一樣,李作鵬按照兵團的要求,把作戰時間推遲的要求傳達到了團以上主官;韓先楚回去之後,違令不傳達,他不想讓部隊知道作戰時間推遲,擔心部隊就此懈怠。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戰役發起時,第一梯隊原定擔任主攻的43軍僅上了一個多團,而擔任助攻的韓先楚全軍出動,助攻變成主攻。那是因為40軍的部隊一直在準備,随時拉得出。

韓先楚不傳達作戰推遲指令,就是堅持要打。3月20日,韓先楚緻電15兵團及四野司令部:“主力登陸作戰,估計無大問題。”可以打!

這時的情況是,毛主席要推遲,四野林彪要推遲,廣州軍政委員會的葉劍英要推遲,15兵團兵團司令鄧華要推遲。四級上級都要推遲,韓先楚一個軍長推不動啊!電報上去沒回音。沒回音他也不管,繼續發報。

3月31日,韓先楚緻電15兵團黨委:“大規模渡海作戰條件已經成熟。”繼續沒有人理會。韓先楚還要發電報,40軍政委袁升平都不跟韓先楚聯署電報了,他說:“老韓啊!咱們發好幾次電報了,軍委都知道了,不表态就是态度!不要再發報了!幹擾上級的決心,我們要與中央保持一緻啊!”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開國中将袁升平

政委不聯署電報了,韓先楚一個人發報。4月初,韓先楚緻電15兵團、四野、軍委,要求立即發起海南島戰役,如43軍未準備好,願率40軍主力渡海作戰,我一個軍打下來。韓先楚咄咄逼人!

4月10日,韓先楚終于說服了林彪,林彪說服了毛主席,毛主席通知葉劍英,軍委下達大舉強攻海南島的指令。

4月16日,海南島戰役開始。5月1日,海南島全境解放。誰也沒想到,海南島會解放這麼快!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反映海南島戰役的雕塑

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了。6月27日,美第七艦隊隔斷台灣海峽。如果人民解放軍不能在6月27日之前不能把海南島打下來,美第七艦隊很有可能在切斷台灣海峽的同時,切斷瓊州海峽。那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台灣問題了,還有海南島問題,還有更麻煩的南海問題,戰略格局将不可想象,戰略空間将大打折扣。

海南島戰役結束後,有人就問韓先楚:“老韓,毛主席都不知道北韓戰争要發生,你這拼命鼓動打海南島,怎麼回事?”韓先楚說:“毛主席都不知道,那我哪裡會知道,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把握一條:木船打海南島,隻能順風順水, 4月份不打,隻能等9月份,還要過5個月,夜長夢多啊!”

葉劍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島,韓先楚:必須4月份,事後發現真高明

反映海南島戰役的油畫

關鍵時刻,韓先楚就以一個軍長之力,使統帥部門,避免了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的一次重大戰略失誤。誰都不知道北韓戰争要爆發!韓先楚也不可能知道。但是,他就是擔心夜長夢多,晚幹不如早幹!

孫子兵法的制勝五條要訣的第五條:“将能而君不馭者,勝。”

克勞塞維茨說,面對戰争的不可預見性,優秀指揮員有兩大要素:第一,最黑暗時刻能夠發現一線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這一線微光前進的意識。第一條展現的是智慧,第二條展現的是意志和膽魄。

韓先楚文化不高,不知道克勞塞維次為何許人也,但韓先楚準确地做到了優秀指揮員這兩大要素,最黑暗時刻發現一線微光的能力——木船可以打海南島,敢于跟随這一線微光前進——在連毛主席都說要推遲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發報,一次又一次闡述理由,說服上級,号令部下,上下都不想打,就他想打,硬是把海南島打下來了。

當然,這一戰肯定韓先楚的功績,并不是否定其他戰将的功績,隻是韓先楚表現更加突出,在主導早打快打的決策中确實起到了更加關鍵的作用。

1955年下半年實行軍銜制時,組織上從韓先楚的職務和資曆考慮,以評中将軍銜的意見上報的。毛主席審閱時批示:“韓有功,中晉上。”

韓先楚被破格晉升為上将軍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