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从近代史的发展来看,中国革命成就了一批农民,不是中国革命,那些有着赫赫战功的战将,一辈子都可能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同时,这些农民出身的战将也通过自己的功绩成就了中国革命,甚至影响了中国的战略格局。这就是历史的因果律。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韩先楚

在这些战将中,大别山区走出来的农村娃,上将韩先楚是最为杰出者之一。在他的戎马一生中,立下战功无数,1946年在东北战场,他开创了“一个师吃敌一个师”的战例先河;1950年初,解放海南岛战役中在各级都想推迟打的情况下,他力主早打快打,从而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拿下了海南岛,让中华民族避开了一次巨大的风险;1951年1月,韩先楚指挥志愿军38军突破三八线,占领汉城,由于志愿军追击速度太快,导致素有“猛狗”之称的美军第8集团中将司令沃克在逃亡途中翻车身亡。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左为沃克中将

这就是我们的上将韩先楚,今天“汗青说”主要介绍一下他在海南岛战役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时间来到1949年12月14日,第四野战军全歼盘踞在广西的白崇禧集团17万多人后,白崇禧逃到海南。四野林彪向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请示,准备用十二兵团的韩先楚40军和十五兵团的李作鹏43军两个军,渡过琼州海峡攻打海南岛。

此时,逃离大陆的国民党部队主要盘踞在沿海的四个岛屿区:台湾岛、海南岛、大小金门岛和舟山群岛。其兵力分布是,台湾岛20万人、海南岛10万人、金门岛6万人和舟山群岛12万人。

海南岛战役之前,战况确实不怎么乐观,三野攻击金门岛失利,攻击登步岛再次失利。金门作战,九千人上岛,全军覆没。登步岛作战2个团上去,死伤近一千五百人,但由于指挥员处置果断,撤得及时,还撤回来一些人。

在这种接连两次渡海登陆作战失利的情况之下,四野要渡过琼州海峡打海南岛,远在莫斯科的毛主席觉得还是要慎重决策。毕竟,海南岛与金门岛、登步岛还不一样,金门、登步距离大陆的距离都很近,攻击部队可以在海岸炮火掩护下航渡和登岛,但是琼州海峡太宽,最窄处都接近20公里,登陆点远在解放军的炮火射程之外,没有办法提供火力掩护。

毛主席在叮嘱四野充分吸取三野两次登岛作战失利教训后。又于1950年1月10日,发出指示,明确要求海南岛作战推迟,在充分准备后,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叶剑英

2月1日,广州军政委员会召开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领导有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委赖传珠和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第12兵团副司令员兼40军军长韩先楚,以及40军和43军的主要领导。

会议领会了毛主席关于海南岛作战准备的两点重要指示:其一,“进攻海南岛,要依靠改装的机器船,从这个方向去准备。”会上有人就以此主张,到香港去购买登陆艇,争取买一百艘,可能的话则买两百艘。初步预算每艘平均20万港元,共需4000万港元。其二,“争取春夏两季解决海南岛问题。”于是会上决定,战役时间推迟至6月份。毛主席不是说春夏两季吗,那咱们就6月份。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邓华

之所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作出这样的决定,那是因为当时部队中普遍弥漫着一种全国即将解放,可以松一口气的思想。再加上金门、登步的失败,导致当时的部队出现了一些动摇,因为解放军没有打过渡海登陆作战,目前来看还没有成功的先例。所以当时很多基层干部战士都在发牢骚:我们这回要革命到底了,革命到海底去了,大家都是旱鸭子,渡海作战没打过。

但是,韩先楚有着自己不同的意见。他在会上发言时就指出,要立足现有条件,将战役发起时间尽量提前。他的理由有以下四点:

第一,木船可以打海南岛。新中国刚刚成立,到哪里去弄4千万港元啊,即便能筹到,香港当时也是英国人统治下的香港,他会帮你买登陆艇打台湾吗?显然不大可能。改装机帆船也有困难,一般的汽车发动机马力太小,船上用不了;美式十轮大卡车发动机马力够用,但是数量太少。改装这些都费时费力,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用木帆船来打敌人军舰。

第二,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海练,已经基本掌握海战的技能,尤其是几次小分队偷渡成功,就说明木船渡琼州海峡是可行的。部队士气正旺,指战员求战情绪高昂,应该一鼓作气,实行总攻,一举解放海南岛。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木船打军舰的英雄船

第三,气候原因,木船打海南岛,只能顺风顺水,顺风顺水在海南只有两个时段,4月份和9月份的季风,4月份一过,琼州海峡就迎来了南风期和台风期,后面就只能等到9月份的季风,还要再过5个月,夜长梦多!

尤其是台风期必须要考虑。1281年,忽必烈出动10万之众攻打日本,结果台风吞噬了这支彪悍的大军,弄得全军覆没。这就是日本史学家称之为“弘安之役”的有名战例,这次台风也被日本奉为“神风”。1944年12月,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占领菲律宾明多岁,由于强台风袭击,险遭全军覆没,损失仅次于珍珠港事件。就在不久前的1949年9月,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28军在攻打平潭岛时,就吃了台风的大亏,部队上岛后起了台风,双方打了一整天,船只都被台风吹走,都不能增援,结果打得很艰苦,部队伤亡很大。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忽必烈派军攻打日本

第四,薛岳尽管在海南岛有10万人,但都是在大陆被打残之后重新组建的,战斗力有限。同时,敌人上岛不久,环形防御阵地还没有建立完毕,立足未稳。琼崖纵队的指挥员也建议趁敌人尚未部署好海防,打过去。

会议对韩先楚的这些观点非常认可,最终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战役方针。但是,战役发起时间依然定在了6月份,要求部队5月底前准备就绪。

随后,主攻海南岛的15兵团2月9日开会明确,以1950年完成任务为原则。因为,15兵团认为,6月份都不太行,年底打下来就不错了。如果真这样,那可真是黄瓜菜都凉了。

15兵团党委会议开完之后,43军、40军的军长李作鹏、韩先楚回到军部态度完全不一样,李作鹏按照兵团的要求,把作战时间推迟的要求传达到了团以上主官;韩先楚回去之后,违令不传达,他不想让部队知道作战时间推迟,担心部队就此懈怠。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战役发起时,第一梯队原定担任主攻的43军仅上了一个多团,而担任助攻的韩先楚全军出动,助攻变成主攻。那是因为40军的部队一直在准备,随时拉得出。

韩先楚不传达作战推迟命令,就是坚持要打。3月20日,韩先楚致电15兵团及四野司令部:“主力登陆作战,估计无大问题。”可以打!

这时的情况是,毛主席要推迟,四野林彪要推迟,广州军政委员会的叶剑英要推迟,15兵团兵团司令邓华要推迟。四级上级都要推迟,韩先楚一个军长推不动啊!电报上去没回音。没回音他也不管,继续发报。

3月31日,韩先楚致电15兵团党委:“大规模渡海作战条件已经成熟。”继续没有人理会。韩先楚还要发电报,40军政委袁升平都不跟韩先楚联署电报了,他说:“老韩啊!咱们发好几次电报了,军委都知道了,不表态就是态度!不要再发报了!干扰上级的决心,我们要与中央保持一致啊!”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开国中将袁升平

政委不联署电报了,韩先楚一个人发报。4月初,韩先楚致电15兵团、四野、军委,要求立即发起海南岛战役,如43军未准备好,愿率40军主力渡海作战,我一个军打下来。韩先楚咄咄逼人!

4月10日,韩先楚终于说服了林彪,林彪说服了毛主席,毛主席通知叶剑英,军委下达大举强攻海南岛的命令。

4月16日,海南岛战役开始。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谁也没想到,海南岛会解放这么快!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反映海南岛战役的雕塑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6月27日,美第七舰队隔断台湾海峡。如果人民解放军不能在6月27日之前不能把海南岛打下来,美第七舰队很有可能在切断台湾海峡的同时,切断琼州海峡。那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台湾问题了,还有海南岛问题,还有更麻烦的南海问题,战略格局将不可想象,战略空间将大打折扣。

海南岛战役结束后,有人就问韩先楚:“老韩,毛主席都不知道朝鲜战争要发生,你这拼命鼓动打海南岛,怎么回事?”韩先楚说:“毛主席都不知道,那我哪里会知道,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把握一条:木船打海南岛,只能顺风顺水, 4月份不打,只能等9月份,还要过5个月,夜长梦多啊!”

叶剑英原定6月份打海南岛,韩先楚:必须4月份,事后发现真高明

反映海南岛战役的油画

关键时刻,韩先楚就以一个军长之力,使统帅部门,避免了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谁都不知道朝鲜战争要爆发!韩先楚也不可能知道。但是,他就是担心夜长梦多,晚干不如早干!

孙子兵法的制胜五条要诀的第五条:“将能而君不驭者,胜。”

克劳塞维茨说,面对战争的不可预见性,优秀指挥员有两大要素:第一,最黑暗时刻能够发现一线微光的慧眼。第二,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的意识。第一条体现的是智慧,第二条体现的是意志和胆魄。

韩先楚文化不高,不知道克劳塞维次为何许人也,但韩先楚准确地做到了优秀指挥员这两大要素,最黑暗时刻发现一线微光的能力——木船可以打海南岛,敢于跟随这一线微光前进——在连毛主席都说要推迟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发报,一次又一次阐述理由,说服上级,号令部下,上下都不想打,就他想打,硬是把海南岛打下来了。

当然,这一战肯定韩先楚的功绩,并不是否定其他战将的功绩,只是韩先楚表现更加突出,在主导早打快打的决策中确实起到了更加关键的作用。

1955年下半年实行军衔制时,组织上从韩先楚的职务和资历考虑,以评中将军衔的意见上报的。毛主席审阅时批示:“韩有功,中晋上。”

韩先楚被破格晋升为上将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