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12月28日的小米12系列釋出會上,小米董事長雷軍提出了兩個引發熱議的“小目标”。一是小米手機三年内實作銷量全球第一,二是正式對标蘋果。在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銷量超越蘋果來到全球第二的位置,雷軍提出不僅要在銷量上超過蘋果,也要在産品和體驗上逐漸趕超蘋果。
而蘋果的産品體驗核心是自研SoC與自研OS構成的完美閉環。小米對于自研SoC的野心在沉澱四年之後,又伴随着2021年釋出的自研影像晶片澎湃C1和自研充電晶片澎湃P1而重新搏動。從四年無芯到一年兩芯,小米的造芯野望持續發酵。

從激進走向務實
SoC是手機最核心、最尖端的晶片,也是手機自研門檻最高的核心器件。目前,全球隻有四家手機廠商推出了自研SoC晶片。小米是“SoC自研俱樂部”的最新成員,也是進展最為艱難的一員。
2017年,小米推出首顆自研SoC晶片澎湃S1,搭載于小米5C,可謂一鳴驚人。
但是,從産品定位和盈利回報來看,自研澎湃S1對當時的小米而言未必是具備成本效益的選擇。由于手機SoC研發和制造成本極高,蘋果、華為、三星等手機廠商,會優先在高端旗艦搭載自研SoC,用高盈利的機型為自研“回血”。而澎湃S1僅僅在小米5C這款中端手機搭載,并未在其他型号複用。雖然後續産品澎湃S2多次傳出流片消息,但至今沒有成品問世,使小米自研SoC的前景蒙上了不确定性的陰影。
雖然澎湃S2遲遲沒有出現,但小米這幾年并沒有在造芯這件事上閑着。
首先能看到的是小米對于半導體企業的持續投資。在澎湃S1釋出同年,小米與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産業引導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共同發起設立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用于支援小米及小米生态鍊企業的業務拓展。此後,該基金對半導體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動作。僅在2021年,小米長江産業基金就投資了12家以上的半導體企業,涉及AI晶片、通信晶片、車規晶片、手機SoC、FPGA、MEMS、MLCC、數模轉換晶片、功率器件、分立器件等多個領域。
注:湖北小米長江産業基金合夥企業2021年主要投資的半導體企業,整理自企查查
2021年12月,小米還成立了聚焦電子資訊科技的上海玄戒技術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法定代表人為小米手機部總裁曾學忠,經營範圍包括內建電路晶片設計及服務、內建電路晶片及産品銷售、內建電路設計等。
在造芯政策上,小米從SoC走向了專用晶片,從搭載中端機型走向了高端機型。
2021年3月30日,小米釋出自研圖像信号處理晶片澎湃C1,作為獨立ISP改善手機的自動對焦、白平衡和自動曝光表現。該晶片搭載于小米定價9999元的折疊屏手機MIX FOLD。
同年12月24日,小米釋出自研快充晶片澎湃P1。該晶片是業界首個諧振充電晶片,研發曆經18個月,耗資過億。依托澎湃P1的小米澎湃秒充方案,在疾速模式下最快18分鐘可充滿4600mAh的電池。同年12月28日,澎湃P1搭載于高端旗艦機小米12Pro進行首發。
小米為何從SoC走向專用晶片?一方面,由于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對算力、功耗的要求越來越嚴苛,手機SoC的研發難度和研發投入與澎湃S1推出時不可同日而語。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小米造芯從激進向務實的轉變。
“當下手機市場已進入存量增長時代,在沒有确定的核心競争力和可預測的市場回報之前推出第二款SoC,隻會讓研發和盈利完全不成正比。相比之下,澎湃C1、澎湃P1這一類細分差異性的支撐性晶片,可能是未來小米晶片研發部門大放異彩的關鍵,也是小米塑造品牌高端化形象的核心競争要素,并更加契合小米手機産品當下的使用需求。這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戰略轉型。” 賽迪智庫資訊化與軟體産業研究所進階咨詢師鐘新龍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
能用好用是關鍵
在小米12系列釋出會上,雷軍提出了兩個小目标。一是三年内小米手機銷量登頂全球第一。二是正式對标蘋果。
“我們決定在産品和體驗上要旗幟鮮明,正式提出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一定要在未來一段時間裡面一步一步超越蘋果。”雷軍說。
衆所周知,蘋果的産品體驗的完整性,是以自研SoC和自研作業系統為底座的。在2021年的央視紀錄片中,小米也明确表示會回到手機SoC的設計制造上。在小米12釋出會,雷軍表示,技術為本是小米的鐵律,近兩年小米已經具備了超過一萬六千人的工程師團隊,投入了220個億。未來5年,小米的研發投入将提升到1000億元。
1000億元的研發經費,是否能夠支援一款手機SoC的研發?對此,業内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有Arm公版架構和第三方IP核可以購買的當下,隻要有研發團隊,1000億元的投入是足夠推出一款SoC的。但要研發一顆能用好用,匹敵同款高端旗艦機的SoC,恐怕還遠遠不夠。而且SoC的投入一旦開始,需要長期投入更多資金,來打造堅實的技術基礎和優化疊代的技術體系。
比研發經費更重要的是,小米如何将自研SoC的技術和成果與旗下各類産品線結合,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技術價值并争取市場回報。
“蘋果隻有手機使用自研SoC,但手機的出貨量足以支撐利潤。華為之前手機出貨量沒有蘋果多,但旗下的終端種類很多,其自研SoC對所有産品線都有幫助。小米需要綜合評估自研SoC對于各類業務的幫助,來決定研發政策。” 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向記者表示。
以手機為起點和核心,小米正在積極擴充業務版圖。2019年,小米正式啟動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2021年3月,小米正式宣布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而自研手機SoC,有望使小米所有的産品線受益。
“手機SoC的許多研發成果和供給管道,可以無縫銜接到智能網聯汽車。同時,以智能手機為中心鑰匙的萬物互聯智能裝置體系,包括智能可穿戴裝置、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等等,都可以複用晶片設計團隊的研發成果。”鐘新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