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它曆時七年之久

對唐朝的影響非常大

而安祿山又是這一事件的關鍵人物

安祿山的崛起跟唐玄宗的信任有着極大的關系

可以說是唐玄宗自己培養的掘墓人

安祿山又是怎麼走上這一不歸路的呢?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安祿山劇照

安祿山發迹

安祿山本名叫軋荦山

他的母親是當地的巫師

據說她向當地的戰鬥神“軋荦山”祈禱而有孕

出生後給安祿山取此名字

他的父親是胡人,姓康

安祿山的父親死後

母親再次改嫁安延偃

是以改姓安氏,名祿山

因為安祿山會說六藩語言

他的第一個官職是唐互市牙郎

官階很低的小吏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後來幽州節度張守珪知道了他的骁勇

把安祿山招緻自己的麾下

提拔他做了捉生将

就是專門做騷擾少數民族的勾當

安祿山每次出去執行任務

都會抓幾個契丹人回來

又因為安祿山擅長揣度人情

深受張守珪的寵愛,收為養子

我們都知道安祿山比較胖

為了讨得張守珪的喜歡

每次都控制自己吃個半飽

希望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張守珪劇照

開元二十四年(736)

安祿山已經被任命為平盧讨擊使、左骁衛将軍

有一次,張守珪命他征讨契丹叛離者

由于安祿山的輕敵

這次行動失敗

張守珪按律要斬首安祿山

臨行前,安祿山喊道

“大夫不欲滅兩蕃耶? 何為打殺祿山? ”

張守珪念及骁勇

于是把他押送到長安

由朝廷來處理這件事情

唐玄宗了解安祿山的勇猛以後

又無罪把他釋放回去

還做了平盧兵馬都使

安祿山善于心計,曲意事人

隻要朝廷派來考察他的官員

安祿山都賄賂他們很多珠寶

是以這些人回到長安以後

無不誇獎安祿山的才能

時間長了,唐玄宗也開始相信安祿山了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唐玄宗劇照

唐玄宗的信任

唐玄宗究竟信任安祿山到何程度呢

據史料記載

安祿山為了能夠鞏固玄宗對他的寵愛

認楊貴妃做了自己的幹娘

當楊貴妃和唐玄宗在一起時

安祿山總是先拜楊貴妃

再拜唐玄宗

唐玄宗不解,就問他為何

安祿山答道

“胡人先母而後父”

唐玄宗已經昏聩的可以了

聽到這樣的解釋居然“大悅”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楊貴妃和唐玄宗劇照

安祿山“常與妃子(楊貴妃)同食,

無所不至”

“出入宮掖不禁,或與貴妃對食,

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于外,上亦不疑也”

即使有人說安祿山和揚貴妃有醜聞時仍不懷疑

唐玄宗還怕外人用毒酒陷害安祿山

就賜金牌系在安祿山的臂上

每當皇宮有宴會,當要喝酒時

安祿山就把牌子拿出來:“準敕斷酒。 ”

安祿山身體肥胖,體重約三百斤

唐玄宗曾經戲說道

“此胡腹中何所有?其大乃爾”

安祿山說道“更無餘物,正有赤心耳”

唐玄宗聽後非常高興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可以說安祿山受到的寵幸是無人能比的

連楊貴妃的兄弟楊國忠也難望其項背

楊國忠為了争寵,經常上奏唐玄宗道

“安祿山必反,

如果召安祿山進京,他肯定不會來。”

安祿山在京有自己的眼線

唐玄宗一叫,他立馬來到長安

哭着對唐玄宗說道

“臣蕃人,不識字,

陛下擢臣不次,被楊國忠欲得殺臣。 ”

安祿山很聰明,在唐玄宗面前裝起可憐

這招還真有效

唐玄宗對他更加的信任

隻要有人說安祿山要謀反的話

唐玄宗肯定大怒

而且派人把說話的人綁給安祿山

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時

安祿山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

安祿山已身兼範陽、平盧、河東

三大節度

使

并已經控制了河北,擁有精銳的騎兵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楊國忠劇照

信任的結果

經過楊國忠的折騰和苦苦相逼

安祿山畢竟也很害怕

是以在回範陽的路上

安祿山快馬加鞭

疾行出關,日行三四百裡

安祿山的造反,楊國忠也要承擔很大責任

也許是唐玄宗感覺到什麼不同

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

唐玄宗又召安祿山來長安

想賜婚給他兒子安慶宗

讓安祿山前來觀禮

按常理來說

皇帝給他兒子賜婚

又這麼信任他,皇宮随便出入

他安祿山應該高興啊

可是他就是不來了

此時,安祿山已經決定要造反了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因為朝廷裡宰相楊國忠經常挑撥離間

另外,以前發生的一件事情也得罪過太子

有一次,安祿山遇到太子不拜

旁邊的人都勸他快拜太子

安祿山裝起糊塗來

“臣胡人,不習朝儀,不知太子何官”

唐玄宗告訴他

“此儲君也,朕千秋萬歲後,代朕汝者也”

安祿山笑着說道

“臣愚,隻知有陛下一人,不知乃更有儲君”

當時太子聽了這話,能不生氣嗎

安祿山為了能讓皇帝高興而得罪太子

唐玄宗的年齡也大了

真到了千秋萬歲以後

太子登基以後能放過安祿山嗎

是以安祿山的造反已經箭在弦上

是遲早發生的事情

除非安祿山會坐以待斃

如果換成是你

你會怎麼辦呢

受到唐玄宗如此信任,安祿山為何還要反?學者:換作是你也要造反

小結:

安祿山造反當然有很多的原因

但是唐玄宗的過失無疑是最大的

他對安祿山無條件信任而不考察

偏聽偏信,讓安祿山手握大權

當天下無人能壓制他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