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你了解嗎?

作者:晚安午夜伴文化

“化幹戈為玉帛”、“白玉無瑕”、“完璧歸趙”等等都表明了古人們對玉的喜愛已久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你了解嗎?

圖檔來源于網絡

玉現在作為奢侈品的存在,在古代更是隻有皇宮貴族才能擁有的東西,好的玉少之又少,玉以其品相和珍貴稀有而被大家所追捧。不管是誰,我想對玉的喜愛應該是一樣的吧,好玉入國家則為重器,進入家族則為傳家寶。玉在古代也是地位的象征,賦予了不同的意義,我們還喜歡将玉與德所比對,君子應具備高尚的品質,使得玉在我國具有了深深的傳統文化意義和東方精神色彩。

中國玉器距今已經有七八千年的曆史了,最早發現于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早期,我國是世界上最使用玉的國家,玉文化不亞于絲綢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等等。是以自古以來玉都深受人們的喜愛,孔子曾提出玉有十一德“仁、禮、義、知、信、天、地、道、德、忠、樂”,都是從玉石的本身特色歸納出我們人的品德,與玉相呼應。

玉都是和美好的事物相挂鈎的,因為在人們心底就覺得如此美好的東西就應該有吉祥如意的寓意,譬如“金玉滿堂、冰清玉潔、玉樹臨風”等等。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一塊好玉不去雕琢,就不能更好呈現玉的魅力和價值,古人也将“玉不琢不成器”比如人如果不努力學習的話,就不會懂的道理一樣。

玉存在了這麼長時間,産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大家知道幾個呢?

完璧歸趙

戰國時期,趙惠文王有一塊和氏璧,秦昭王也想得到它,就說想用十五座城池來換,趙國看得出來秦國想空手套白狼,就派蔺相如前去,後來,蔺相如識破秦國的詭計,便奪回和氏璧傳回趙國,完璧歸趙。

女娲補天

相傳女娲為了補天練就五色石,也就是玉石的前身,女娲将補天剩餘的五色石散落大地,滋潤萬物。可見我們對玉的喜愛,在傳說故事中也少不了玉的身影。

紅樓夢

紅樓夢最開始叫作《石頭記》,四大名著之一,與玉相關的一部著作。從小小的石頭開始,以石頭的失蹤而結束。借“通靈寶玉”對傳統社會的批判。

玉從古至今都伴随着我們,我們把它與高尚的品德相關聯,寄予很高的地位,也願意賦予神秘的色彩。工匠們也用高超的技藝對玉進行雕琢,賦予玉更多的魅力與價值。古玉的種類也非常之多。

玉璧:扁圓形,正中間有圓孔,我想應該是最常見的吧,我小時候也經常佩戴這種玉石,以人養玉,以玉養人。

玉琮(cong):外方内圓,長短不一的筒狀玉器。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你了解嗎?

玉琮(圖檔來源于網絡)

玉琥:雕刻成虎形的玉器。

玉璋:形狀和圭相似,隻有上方一道斜邊。

“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玉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你了解嗎?

玉璋(圖檔來源于網絡)

幾千年的發展曆史,使得玉器的種類繁多,古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氣,而玉以其外表和稀有程度,自然而然會被推向曆史的舞台,深受人們的喜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