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作者:上海木桐設計西安分部

埃及椅,是3000多年前的圖坦卡蒙﹝Tutankhamen, 1341 B.C. ~ C.1323 B.C.﹞陵寝出土的椅子提煉,原型在盧浮宮。這也是有形象記載的最早的椅子。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現今主流的觀點認為,椅子是從古埃及發源的,在古埃及古國王時期(4600年前)出現了折疊闆凳(即胡床)和高腳桌子,古埃及新國王時期(約3000年前)出現了椅子。

而在我國,據文獻記載,“椅子”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唐代,之前一直稱“胡床”。這也是西漢時期張骞出使西域,将胡床帶到西漢北伐少數遊牧民族(胡),然後漢靈帝推廣了胡服、胡床。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古蜀國,先民就使用凳子、椅子,這是根據四川民間收藏的三星堆玉器證明的。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椅子的發展,貫穿了人類的曆史。在設計領域,椅子也是很多大師發揮創意的重要課題。那些知名設計師都或多或少有屬于自己風格的椅子。

不止是一種實用的家具,椅子更是藝術與精神文化的展現。

二十世紀中葉影響世界的100把經典名椅(二)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No·011 43号躺椅(Lounge Chair 43)

設計者: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 設計年代:1937、1947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随着“爵士時代”的來臨,為閱讀而設計的躺椅開始盛行。阿爾托想推出自己的休閑躺椅,奈何馬塞爾布勞耶已經先聲奪人為伊索肯設計了長椅。當時市場上需要比帕米歐椅更舒适的躺椅,為了迎合這一需求,也有可能是為了避免與布勞耶的曲木躺椅産生聯系,阿爾托為巴黎世博會制作了他早期的43号躺椅加墊版,年前他對坦克椅(Tank Chair)也進行了同樣的加工,為椅子覆上了由瑪麗塔·呂貝克(Marita Lybeck)制作的“雲”織物。43号椅子融合了傳統躺椅的高度舒适感和阿爾托本人高超的曲木技巧,盡管銷量平平,卻吸引了不少曾經忽視過他純木質作品的人們。

1947年,這把阿爾托設計的層壓榉木懸臂躺椅的皮革十字編織版問世。如圖所示,它從側面看起來甚至有點不穩當,但的确相當優雅,視覺上比純膠合闆的無裝飾版本更為輕盈。同年,阿泰克又推出了布料編織的版本。需要注意的是,兩條椅腿的後方放置了一根平衡木, 它看上去有點像小孩的平衡玩具,仿佛随時要滾到前面去。這個優雅的細節裡隐藏了從椅腿下部插入平衡木的螺絲固定裝置,以防止椅腿彎斜。

No·012 蝴蝶椅,198号(Butterfly Chair, 198)

設計者:喬治·法拉利-哈多伊,胡安·庫昌,安東尼奧·波涅(Jorge Ferrari-Hardoy, Juan Kurchan and Antonio Bonet) 設計年代:1938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蝴蝶椅又名BKF、哈多依椅(the Hardoy)、旅行椅(the Safari)、吊翅椅(the Sling and the Wing),最初是為了三位阿根廷建築師的辦公室所設計。喬治· 法拉利-哈多伊、胡安·庫昌和安東尼奧·波涅三人都曾在布宜若斯艾利斯的大項目中為柯布西耶工作過,後來共同成立了“南部三人組”(Grupo Austral)。他們把第一批椅子的原型組裝成模型,然後交給阿泰克-帕斯科進行生産,版權費用則寄往阿根廷。

1940年,當MoMA的設計策展人小埃德加·考夫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第三屆裝飾藝術沙龍”(Third Salon de Aritistas Decoradores) 第一次看到這把椅子時,他有種預感,就沖着這種輕松惬意的感覺,美國西海岸的人們肯定會立刻排起長隊來瘋狂搶購這把吊着天然棕褐色皮革的輕巧椅子。當時的家庭都在找尋價格便宜又效果卓群的家具,蝴蝶椅用它吊床般的皮 椅面和曲折的金屬底座創造了一種風格随意的新審美潮流。僅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就有各種各樣的廠商制造了超過五百萬把蝴蝶椅。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億萬,從沃爾瑪到宜家,每個廠商都或多或少推出過自己品牌的“蝴蝶椅”。原版蝴蝶椅十分值得收藏。

No·013 蘭迪椅(Landi Chair)

設計者:漢斯·柯雷(Hans Coray) 設計年代:1938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如果去問任何一位剛開始學設計的學生,他們都不太可能将外觀如此現代的椅子的誕生時間追溯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而這把輕巧的蘭迪椅正是誕生于二戰期間,設計師當時正開始從航空業找尋靈感。因為木材轉為軍用,而鋁材能經受火焰與雨水的考驗,并且瑞土的水電站能夠穩定供電來制造鋁材,于是,鋁材成了瑞士最重要的出口物資之一。

蘇黎世的廣場與花園裡擺放了1500把這種鋁椅,人們稱其為“瑞士金屬椅”。此後,一波又一波制造商們以屢創新高的産量和層出不窮的仿品,在經典椅子的曆史上為這把蘭迪椅記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收藏家們應該會注意到,1962年之前生産的蘭迪椅總共有91個孔;而1962年之後生産的版本,如圖所示,則變成了60個孔。柯雷的設計持續啟發着一衆設計師在金屬上進行打洞穿孔的嘗試,但他們的作品沒有一個能超越蘭迪精的現代感。今天,維特拉公司又重新制造了柯雷最初設計的91孔的椅子,而它看起來仍像第一天問世時那樣, 令人新奇。

No·014 日曬椅(Sunbed)

設計者:艾諾·阿爾托(Aino Aalto) 設計年代:1939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建築師和設計師艾諾·阿爾托絕不僅僅是阿爾瓦·阿爾托的妻子。在她的祖國芬蘭,她被尊為“芬蘭設計”的先鋒。艾諾協助阿爾瓦設計了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的燈具及家具部分,但她在瑪利亞别墅(Villa Mairea)中的作品更為知名。那是座位于芬蘭諾爾馬庫(Noormarkku)的私人别墅,主人是阿泰克的聯台創始人瑪利亞及其丈夫哈裡·古利琛(Hary Gullichsen),夫婦二人都是藝術的狂熱愛好者。瑪利亞來自一個勤勞的家庭,他們經營着伐木廠及船運業,事業成功,富可敵國,卻鮮有時間享受生活。于是日曬椅成了院子裡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讓人器間有種“遠離鬧市,獨居一隅”的感覺。

房主給了艾諾相當大的自由度來裝點房子,于是她用阿爾瓦的家具和她自己為房子定制的家具打造出了一種現代主義的混合風格。日曬椅原本用一棵針葉樹鑿成,那些木條、輪子和扶手讓你能像使用手推車一樣将其推來推去。瑪利亞和艾諾都喜歡在花園裡的白色日曬椅上消磨時光。

No·015 東京躺椅,522号(Tokyo Chaise Longue,522)

設計者:夏洛特·貝裡安(Charlotte Perriand) 設計年代:1940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夏洛特·貝裡安應聘為柯布西耶工作的經過,早已在現代設計領域傳為佳話,柯布西耶及其表弟皮埃爾·讓雷特協同當時主要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們開發了一系列家具産品,而貝裡安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但要說到真正的功成名就,還是在她被任命為日本商工省的工業設計顧問之後。日本人民習慣坐在榻榻米上而非椅子上,而她希望展示給日本人民,一個日本家庭的方方面面都能用上可以出口國際的家具。

東京躺椅誕生于日本,這件作品是對LC4椅的重新解讀。1928年,貝裡安與柯布西耶和皮埃爾·讓雷特共同創作了由鋼管和皮革制成的著名的LC4椅。在日本,她從旗下的傑出工匠們那裡學到了包括上漆和編織籃子在内的新技術。她驚訝于日本人會用水或加熱的方法來彎曲竹子,也對他們使用稻杆和米紙的多種方式贊歎不已。在她去東京之前,她已經用木頭做好了躺椅架構,用兩端固定的帶狀皮革做好了座位的部分,之後,她又在設計中引入了12條壓模的竹材,邊緣的曲線為椅身增強了力量。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結盟,貝裡安被迫開日本。作為一個“不受歡迎的外國人”,她遭遇了海上封鎖,被迫在越南又流亡了四年,在此期間完成了許多作品,包括從一片壓制的彎曲膠合闆發展出來的“東京之影”椅子(Ombra Tokyo Chair),還完善了東京躺椅。

No·016 鹈鹕椅(Pelican Chair)

設計者:芬·尤爾(Finn Juhl) 設計年代:1940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如果仔細想想,芬·尤爾設計出這把别出心裁的軟墊椅之後,又過了将近二十年,才出現像皮埃爾·波林和奧利維·莫爾古(Olivier Mour-gue)這樣的設計師,那麼我們大概就能了解當這把椅子在1940年初次亮相時,丹麥人會覺得它是何其怪異。當時與這把椅子一起出現的, 還有同樣非比導常,同樣有着粗短腿的鹈鹕桌(Pelican Table)。軟墊師本不應該把椅腿露出來,它們總是有着更大的墊子、更厚實的軟墊,并且通常都厚重且彈性十足。鹈鹕椅卻一反常态,隻有一張薄薄的軟墊,以及由尼爾斯·沃德爾根據尤爾繪制的簡單圖紙制作出來的一個完美的松木架構。

鹈鹕椅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風格鋪平了道路,将裝飾之風帶回了設計界。六年後,小沙裡甯又憑借子宮椅(Womb Chair)成為裝飾家具界的弄潮兒。鹈鹕椅被證明是一件舒适而傑出的設計作品,具有跨時代的意義。2001年它再度釋出,目前仍在生産的是鋼架與泡沫材料外殼的版本。

No·017 詩人沙發,705/FJ41(Poet Sofa, 705/FJ41)

設計者:芬·尤爾(Finn Juhl) 設計年代:1941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詩人沙發是尤爾為科拉瓦涅(Kratvanget) 創作的首批作品之一,科拉瓦涅是尤爾從1941年直至1989年過世一直居住的地方。作家尤根創作出了刊登在《政治家報》(Politiken)上的系列漫畫,漫畫中也出現了這件沙發的形象,是以後來它被人們命名為“詩人沙發”。在這個階段,尤爾尚末讓自己的家具作品走上徹底簡化的道路,但詩人沙發的簡潔外觀,對于已經習慣了更為經典和細緻的風格的人們來說,依然是過于前衛了。

在此之前,沒有人見過這樣的沙發腿——跟鹈鹕椅的椅腿一樣,它們看着更像是掃帚柄,表面像隻塗了油而沒有刷過漆。沙發鼓鼓囊囊的,但看起來像沒什麼彈性。如今,尤爾椅子的制造商“一種收藏” (Onecollection)的創始合夥人漢斯·亨裡克·索倫森(Hans Henrik Sφrensen)說:“現在我們在坐墊裡會放上獨立彈簧,但是我認為最初的坐墊裡既沒有彈簧也沒有乳膠。”尤爾用在外層的面料是手工編織的,出自編織工多裡斯·尼爾森(Dorris Nielsen)之手。

No·018 裡索姆休閑椅,654W(Risom Lounge Chair, 654W)

設計者:延斯·裡索姆(Jens Risom) 設計年代:1943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1961年,在《花花公子》(Playboy) 雜志的插頁上有一張令人難忘的合影,其中包括查爾斯·伊姆斯、小沙裡甯、喬治·尼爾森(George Nelson)、愛德華·沃姆利和哈裡貝爾托亞,而延斯·裡索姆也在這豪華陣容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他改變了家具的面貌。通過作品反映出了一個全新的現代美國。他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未來到美國,但直到1941年,當他與一位高端遠矚的德國家具制道造商之子漢斯·諾爾(Hans Knoll)偶然碰面之後,他才真正得以将自己的夢想變為現實。

裡索姆在設計時讓椅子回歸到最基礎的架構結構,用雪松的邊角料制作椅子的架構,用空軍廢棄的降落傘帶來編織椅子的外層。而諾爾則找到了幾家不用參加軍備生産的小工廠。654W成功的關鍵在于它既使宜又輕便。這對好搭檔還共同發現了新方法,能讓椅子可拆卸部件的生産和裝配都更容易、更經濟。椅子的曲線看上去是由蒸汽加熱後彎曲的曲木完成的,實際上卻是由多塊切割的材料通過榫卯結構拼接實作的。二戰後,雪松被替換成了層壓山毛榉木,編織椅座和椅背的材料則換成了質地更好的面料或皮革。

No·019 草座椅(Grass-seated Chair)

設計者:喬治·中島(George Nakashima) 設計年代:1944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草座椅盡管看上去形态近乎簡陋,形狀棱角分明,卻是一把簡潔而舒适的椅子,也是中島最受歡迎且商業上最為成功的一件作品。以蒸汽工藝處理的曲木椅背在椅子的扶手後彎出一條溫柔的曲線,在工藝上可被視為漢斯·瓦格納的圈椅的前身。椅于僅有六條軸,四條椅腿向外展開,由簡單的橫檔相連,每個人都能一眼看穿這把椅子。椅子上看起來最為沉重的部分,

是核桃木的座椅架構。中島的妻子瑪麗昂(Marion)負責将家中農場常用的打包帶編織成坐

墊,後來這部分材料被替換為海草。

他總是不停探索每一塊木頭的表現形式,在較為大型的作品上更是盡可能地展示出樹木原有的木節與紋理,草座椅見證了這對夫妻是如何通過制作一把簡潔的椅子來賦予樹木新的生命。草座椅現在依然在生産,但編織椅座的海草被換成了強度和耐久性都更好的丹麥繩。如果你在座位底部找到了中島的簽名,就可以确定這是把出自中島工作室的真品。

No·020 佩尼拉3号(Pernilla 3)

設計者:布魯諾·馬松(Bruno Mathsson) 設計年代:1944

椅子裡的 迷人曲線 。丨設計書摘

這件作品之是以起名為佩尼拉椅,是為了紀念記者佩尼拉·圖博格( Pernilla Tunberger)。她以“佩尼拉”為筆名在斯德哥爾摩《每日新聞》(Daily News)上發表過不少文章。1943 年,佩尼拉椅剛剛成型時,她在馬松的家中采訪了他。兩人相處得格外愉快,馬松遂将椅子以她的名字命名以示贊美,不得不說,這是一種十分罕見的榮譽。

佩尼拉1号是夏娃椅的短腿傾斜版。佩尼拉2号則配有一個腳凳。佩尼拉3号融合了兩者的特點,令人聯想起馬塞爾·布勞耶的伊索肯長椅。馬松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夏天經常在戶外睡覺,冬天則喜歡在家中的佩尼拉3号皮革編織版躺椅上放松身心。他總是把手慵懶地搭在彎曲的層壓榉木扶手上,椅子堅實的桦木底座與曲木椅腿相連,椅腿向下逐漸變細,穩穩地立在地闆上。

參考自《椅子100》,[英]Lucy Ryder Richard 著,喬阿蘇 譯

整理 Gavin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