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州被圍困半年後的一天夜裡,天昏地暗,風雨交加。呂用之率三百敢死隊埋伏在城下,趁守軍換崗時攀上城樓,打開城門放大軍入城,疲憊不堪的守軍居然都沒有察覺。秦彥、畢師铎見大勢已去,出開化門逃往東塘。楊行密大搖大擺進入淮南重鎮揚州,進城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稱淮南留後。因淮南節度使高骈被殺,朝廷尚未認命新任節度使,高骈又是楊行密的恩公,楊行密自然當仁不讓做了這個代理節度使。
但楊行密這個留後是自封的,朝廷并不認可,也不具備合法性,是以他的麻煩才剛開始。高骈一死,淮南節度使這塊肥肉自然是人人都想據為己有,朝廷和淮南地區各個軍閥的博弈非常激烈。楊行密要想得到這塊肥肉就必須先下手為強,把生米做成熟飯,用既成事實逼朝廷承認他的地位。
楊行密的做法就是高調祭祀遇害的高骈,進城後馬上派人找到高骈一家人的遺體隆重厚葬。另外為了收攏高骈殘部的人心,他又下令逮捕了幾個叛變投靠秦彥的高骈部将,斥責他們不忠不義,害死了主公高骈,拖出去每人賞了一刀。
總之,此時的楊行密極力将自己打扮成高骈最忠誠的部下,高調标榜自己對高骈的一片赤膽忠心。這個舉動确實感動了很多高骈的舊部,大家也都願意奉楊行密為淮南之主,這就是他的高明之處。
戰争的硝煙散去後,昔日數十萬人口,富甲天下,号稱“揚一益二”的東南第一大都會,大唐的一線城市揚州僅剩下幾百戶人家,大都餓得沒人樣了。城中死者枕籍,殘垣斷壁,如同地獄,整個城市就像是轟炸過後的叙利亞一樣。
看到這般慘況,楊行密感覺揚州難以固守,要吃沒吃要喝沒喝,守着一座廢墟有鳥意思。于是乎,楊行密又萌生了退兵的念頭。
然而楊行密不會想到,他怕是走不掉了,一支強悍的軍隊正在向揚州快速前進。
塵土飛揚的官道上,大隊騎兵呼嘯而過,馬蹄揚起的塵埃遮天蔽日,軍旗上繡的“秦”字格外醒目,大隊人馬直奔揚州方向而去…
難道是秦彥這個打不死的小強又卷土重來了?
此秦非彼秦,來人并非秦彥,而是從中原流竄作案到這裡的秦宗衡,他哥哥就是盤踞蔡州(今河南汝南)的黃巢餘孽、軍閥頭子秦宗權。
秦宗權本是黃巢部将,黃巢失敗後他拉起隊伍遠走蔡州,長期蹂躏禍害蔡州、陳州(今河南淮陽)一帶,引來多路唐軍的圍剿。為了開辟新戰場,擺脫困境,此番秦宗權特地派出自己最信任的弟弟秦宗衡帶兵轉戰淮南,企圖攻取揚州為大哥的“戰略轉移”準備一個去處。
入冬後,秦軍抵達城外占據了楊行密遺棄的蜀岡營寨,大批尚未運進城的糧草全部落入秦軍手裡。秦宗衡又威逼利誘招降了楊行密的死敵秦彥、畢師铎一起圍攻揚州,楊行密見形勢對自己不利,便堅守不戰。
要說楊行密的運氣實在是好的逆天,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秦宗權的信使到了。他指令弟弟火速傳回中原解圍,幫他對付朱溫。原來秦宗權又和死對頭朱溫爆發激烈大戰,秦宗權狀态不佳,連吃敗仗,眼看蔡州老巢不保,被迫緊急召弟弟回去助他一臂之力。
接到軍令後,秦宗衡的副司令孫儒卻不願意回去,稱病不走。秦宗衡三番五次催促他動身,孫儒總是推三阻四,最後實在拖不下去了,索性在一次宴會上殺了秦宗衡,将腦袋送往開封向朱溫請功,背叛秦宗權投入了朱溫懷抱。
孫儒,河南洛陽人,早年不學無術,欺男霸女橫行鄉裡,雖然名字裡有個儒字,實際上和儒一毛錢關系都沒有,是個惡貫滿盈的流氓惡棍。成年後的孫儒投入忠武軍中,混到了一個下級小軍官的職務,真是走了狗屎運。
黃巢起義爆發後,不甘寂寞的孫儒拉起自己的人馬投入叛軍大将秦宗權麾下做了都将。黃巢大軍西進潼關,秦宗權派孫儒攻打東都洛陽,東都留守李罕之棄城而逃。孫儒破城後縱火焚燒東都宮室,大肆屠殺洛陽官民。各路唐軍根本不是孫儒對手,一觸即潰,望風披靡,隻有他的前同僚、宣武軍節度使朱溫不怕孫儒,曾多次大敗孫儒。
孫儒非常忌憚朱溫,索性龜縮到河陽(今河南孟州)堅守不出,後來聽說他大哥秦宗權也被朱溫擊敗,孫儒哪裡還有心思戀戰,一把火燒了河陽城,殺光城中百姓抛屍黃河,全軍東走。
秦宗權逃到蔡州後,為了打破四面楚歌的僵局,派弟弟秦宗衡和孫儒領兵南下江淮,企圖奪取揚州,于是便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
孫儒是個很有野心的人,他表面上對秦氏兄弟惟命是從,内心深處卻有自己的小算盤。他不甘心一輩子仰人鼻息,渴望建立自己的宏圖大業。他曾私下對人說過這麼一番話:大丈夫不能苦戰萬裡,奈何甘心屈居人下,活着時不能富貴,死了誰又會為你建廟祭祀呢?
孫儒一直在等一個機會,當他拔刀捅向秦宗衡時,他堅信他的機會來了。
孫儒死活不想回蔡州的原因是他看上了揚州這塊寶地,背叛秦宗權後, 他一面讨好控制了唐朝實權的朱溫;一面擴軍備戰,準備和楊行密争奪淮南霸主寶座。這段時間,孫儒非常活躍,在淮南地區四處出擊,偷襲高郵、驅逐張神劍,破城後老規矩縱兵洗劫屠城,将高郵夷為平地。
張神劍領着七百殘兵敗将狼狽逃入揚州投奔楊行密,張神劍畢竟曾是畢師铎的人,楊行密心裡并不信任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孫儒重兵圍城,揚州孤城風雨飄搖,張神劍此時帶兵來投,楊行密不得不謹慎對待這幫不速之客。
不過話說回來,張神劍畢竟曾是同一個戰壕裡的盟友,一起對付過秦彥等人,楊行密不能沒有表示,于是安排設宴為張神劍接風。
此時,城外孫儒大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而城内卻是一派詭異的莺歌燕舞氣象,節度使衙門裡紅燈高挂,美酒佳肴,歌舞升平,推杯換盞間張神劍一衆人酩酊大醉……
宴會很快進入高潮,詭異的氣氛也濃烈到令人窒息的程度。
衆人不約而同看向臉色凝重的楊行密,隻見他手裡端着一隻酒杯,耐人尋味地端起又放下,放下又端起……
注釋:
留後:唐代節度使、觀察使缺位時設定的代理職位,類似于代理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