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原創散文:濟甯,大河文化孕育的生命

青未了|原創散文:濟甯,大河文化孕育的生命

大地上的生機,無不是造化之功。一切優雅之所在,靈秀之美景,也都是神之所賜,衆生之福。

濟甯,以濟水命名,因運河而興。大江大河之畔孕育了淳樸的鄉人,勇敢的民族,高雅的風尚以及濃郁厚重的文化氣息。

發源于黃河以南,王屋太乙大象之地(傳說大禹治水,置九鼎,設九州,濟水發源地河南位于九州中心之豫州。《說文解字》載:“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濟水自誕生之初即有蘊藏天下之魄、俯視衆生之勢。《周易》道:“剛應而志行,順以動。”濟水以其剛勇攜風雷入大海,以其柔情潤澤兩岸,福澤四方。

濟水在古代地位顯赫。開創專書訓诂之先河、被稱作“中國第一辭書”的《爾雅》,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四條獨流入海的河流并稱“四渎”。古代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是祭祀五嶽四渎。

有關濟水流向,《禹貢》中這樣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荥,東出于陶邱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濟水于山川谷地三隐三現,越黃河而不渾,以一顆清明之心,百折入海,以平常之姿潇灑穿梭在高山平原,孕育了河岸濟甯人中正平和的生活方式。

“地勢高亢,關津險阻,可保安甯”,濟甯任城是濟水甯靜安甯之地,河面寬闊,地勢平坦,孕育了濟甯幾代人生生不息的精神與力量。古人把獨流入海且獨立源頭的大河稱為“渎”。唐太宗李世民曾問大臣許敬宗道:“天下洪流巨谷不載祀典,濟水甚細而尊四渎,何也?”許敬宗答:“渎之為言獨也,不因餘水獨能赴海也,濟潛流屢絕,狀雖微細,獨而尊也。”濟水雖然細微,卻能獨流入海,濟水這種不達于海誓不罷休的頑強精神,正是它始終位列四渎的原因。受濟水灌溉養育的濟甯,雖無大險大惡之地理,沒有磅礴奔騰之氣勢,然而始終以中庸和諧的心态于萬裡疆土上,于幾世滄桑輪回間頑強生存,展現了濟甯人無為的生存哲學。濟水哺育下的濟甯誕生了儒學、墨學、道學等輝煌千載的思想,這些閃光的思想自遠古而來,必将流傳後世。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是世界上工程最大、裡程最長的古運河。運河的開鑿,對沿岸及整個中國南北地區的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濟甯就因運河而興。運河始開鑿于春秋時期,當時吳國為伐齊開鑿河道,到了隋朝中期,相傳隋炀帝楊廣為賞瓊花擴建運河,貫通洛陽到涿郡的水路交通,元朝定都北京,又棄洛陽,改運河河道直至北京。

直到宋朝時期,經濟中心南移,由于友善大宗商品長途運輸,漕運受到了空前的重視,濟甯是以得力,空前繁榮。濟甯位于運河中段,京杭大運河流經梁山、汶上、嘉祥、任城、魚台、微山等地區。由于地處運道之中,濟甯成為了水路互動、南北沖要的城市,并借此成為魯西南地區經濟、政治的中心。明代中葉,濟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車馬臨四達之衢,尚賈集五都之市”的極度繁榮的商業城市。

建國以來,運河濟甯段經過多年修整,如今已成為集航運、赈災、調水、旅遊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運河,并産生了巨大的經濟、政治、社會效益,而運河貫通的濟甯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

時至今日,這條“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古老的運河,在濟甯這片熱土上繼續散發着生機。這是一筆遺産,我們自祖先處繼承、發展,也将傳承後世。濟甯,這個大河孕育的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出更青春健康的心跳,而在濟甯生活的人們,也一代一代的襲承着大江大河遺留下來的精神、力量與智慧;繼續着大河文明下勤勞、樸實、中庸的生活方式,在新的時代創造更新的價值。濟甯,這大河文明孕育的生命,正在以更熱烈的方式擁抱這個時代。

文/濟甯海達行知學校國學教師 李俊儒

壹點号壹源國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