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如果VR在全社會普及了,那麼内向化勢必會成為未來人類的最大特征。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VR作為2015年最火的關鍵詞之一,在這一年的迅速增長,讓整個行業都堅信2016年會是VR大爆發的一年,是以這一領域的進入者越積越多,都希望在2016年能夠盡早争取更大的市場。

VR+已經火遍各行各業

無疑,按照目前的技術水準以及發展趨勢,VR勢必會成為未來主流行業之一,或者說是必不可少的應用技術之一。現在VR+已經融入了很多領域,甚至有人列舉了未來VR可能颠覆的十個行業,分别是:電商、遊戲、電影/演唱會、社交、體育比賽、新聞報道、教育、醫學、房地産以及城市規劃。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這些行業目前都是以一個2D或是3D的視覺形式,通過模組化或是視訊、圖檔的形式向使用者進行展示,雖說不影響正常的工作或是娛樂,但是卻存在一個差別于VR技術的最大問題,那就是使用者無法真實感受到“實體”,都是通過螢幕或是畫冊,有了一個大緻的參考,最後發生實物與慨念相差甚遠的情況數不勝數,基本上已經是一種常态了。無怪乎所有的包裝上都會顯示這樣的一句話——圖檔僅供參考,請以實物為準,當然,往往結果是“悲壯”的。

但是未來,這些行業勢必會增加虛拟現實技術,那麼結果就會大不相同。在電商平台,你可以“試穿”;在城市規劃模組化中,你可以造出“實體”模型;在電影院,你可以“進入”到場景當中;在演唱會或是體育賽事上,你“可以”坐在台下等等,這些産業目前現有的弊端統統都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虛拟現實技術帶來的“真實”場景,給你身臨其境般的感受。

如果全是VR,我們會怎樣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全是VR的世界,其實已經不是一個幻想了,現在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技術,隻是還沒有大規模地應用到産業當中,或是應用到的還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問題,比如說,VR直播會存在延遲,畫面不清晰的問題;VR購物的産業鍊與市場規模還沒有形成;VR遊戲還隻是小衆群體在使用,并沒有大面積地在市場上流行開來等等。

我們暢想一下,未來那全是VR的世界:

衆多的購物狂們再也不用一邊吐槽欺騙觀衆的修圖師,一邊對喊着剁手,一邊還不停地加入購物車!足不出戶你就可以在虛拟電商中體驗購物的樂趣。

體育迷們、影迷們再也不用因為買不到偶像的賽事門票或是演唱會門票而捶胸頓足,一套裝備幫你遠端參與。

社交困難人群再也不用擔心朋友見了面沒話說,不見面又過意不去的尴尬境地,虛拟社交幫你宅在家也可以“面對面”加強情感交流。

醫科的實習生們再也不用擔心在實際操作中失誤,造成不可挽回的過失,虛拟實驗幫你積累更多的“實訓”經驗。

......

你發現了什麼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聽起來特别爽?簡直就是一種天堂般的生活方式有沒有?但是,你發現了嗎?是的,你發現所有的活動都可以在家裡自己一個人完成,不用出門,不用約人,不用花錢,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你可以取消一切的社交活動,在虛拟的世界裡完成所有的事,包括你的工作,你的學習,你的娛樂等等,虛拟技術給了你另一個世界,一個可以“做完”所有事情的世界。

看不見陽光?沒事,會有虛拟的“太陽”讓你感受陽光的溫暖;很久沒“旅遊”了?沒關系,虛拟系統讓你環遊世界都沒問題;沒有看演唱會、體育賽事?不要緊,虛拟現實技術會讓你想“坐”哪兒“坐”那兒,想離你偶像多“近”就可以有多“近”。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這簡直是死宅們的福音,再也不用面對面和人交流時急的面紅耳赤,不管外面的霧霾、冰雹還是沙塵暴,你都無所謂,因為你完全不用出門!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以上描述的場景有沒有覺得很熟悉?是的,這就是智能手機已經正在給我們的生活造成的困境,地鐵裡全是低頭族,聚會時大家在“群裡聊天”,一個一台手機,你玩你的,我玩你的,強大的社交軟體已經逐漸取代了我們實際交流的必要性。如果未來全是VR技術帶給我們的虛拟活動或是社交,那豈不是一個比手機更可怕的事物,你将完全與世界和小夥伴隔離開來,待在一個人的荒島上。

我們總在感慨科技讓社會進步,讓社會更加文明,卻不曾想也是科技讓人與人之間更加冷漠,現在樓上樓下都是不認識的狀态,未來也許就是門與門之間的屏障,這豈不是一種比機器人威脅論更加嚴峻的狀态嗎?

Christopher Lasch曾在Culture of Narcissism中寫了這樣的一句話:

過度暴露在制造出來的幻想中能很快摧毀人們的表達能力。現實的幻象并沒有像我們所期望的那樣消除在加強的現實感之中,相反,對于現實是十分冷漠的。很奇怪的是,我們對現實的感覺似乎停留在我們進入上演的現實幻覺的願意中。就算是對于該科技理性的了解,并且由此産生的給定的錯覺 ,并不一定破壞我們将其作為現實的代表進行探索的能力。……但就算是對于幻想機制的完全冷漠揭示了對于現實每個方面的崩潰,在任何時候都依賴于自然和人工、現實和幻想之間的差別。這種冷漠洩露了對自身以外的任何事物感興趣的能力的侵蝕。

在一次訪談中,記者曾問劉慈欣:怎麼看虛拟現實技術?我覺得這是讓人越來越宅的一種技術。大家都在低頭看手機,以後或許在家就能體驗到去太空的感覺了。人類會不會宅到無法離開地球?

劉慈欣表示:對對對,這确實是個問題。這個技術讓人變得越來越内向,整個文明變得越來越内向。我在虛拟現實裡什麼都能得到,包括你說的,我自己能給自己創造出太空體驗,能夠代替一切。這确實有可能是一個趨勢。我們越來越變成一種很内向的文明,而不是向外去開拓、去探索的文明。

可見,這樣的憂患并不是杞人憂天,而是确實有極大地發生幾率,是智能手機悲劇的沉重版。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科技到底應該做些什麼

VR或成為比手機更厚的屏障,VR+的世界或是你一個人的荒島
智能硬體

市場的飛速發展,科技産品的不斷突破,一方面确實給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但是人終究是群居動物,缺少面對面的交流,缺少眼神的交彙,那是再逼真再巨大的螢幕也無法替代的。

科技不僅應該給我們帶來生活方式上的改變,更應該注重内在文明的建設,而不是在人與人之間樹立厚厚的屏障,将人封鎖在一個又一個鋼鐵盒子裡。

原文釋出時間:2016-01-28 13:17

本文作者:宇喵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繼續閱讀